T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TP和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对比

张慧

湘西自治州肿瘤医院湖南湘西416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TP方案与GP方案进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最为研究对象,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病症分期均为Ⅲ-Ⅳ期,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实验组采用TP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G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实验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43%,对照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39%,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存在明显差别,P<0.05。结论:TP与GP方案进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但是两种治疗方案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重视。

【关键词】TP方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治疗;临床效果

临床中,肺癌作为一种病情变化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存在极大的危害作用。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肺癌疾病,在肺癌患者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发生比率,根据临床研究相关结果显示,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比率在75%至80%之间[1],并且临床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处于疾病发生的晚期阶段,由于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导致临床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多采用化疗手段进行患者病症控制与改善治疗。下文将以我院收治的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TP治疗方案和GP治疗方案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控制,并观察对比其治疗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病症分期均在Ⅲ-Ⅳ期范围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实验组患者11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45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1±12.3)岁,非小细胞肺癌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4例,并且腺癌患者4例,鳞癌患者5例,其他肺部癌症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12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46岁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12.6)岁,非小细胞肺癌Ⅲ期患者7例,Ⅳ期患者5例,并且腺癌患者4例,鳞癌患者6例,其他肺部癌症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病例选取标准

所有患者经细胞学与组织学检验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且根据2002年AJCC国际TNM临床分期均在Ⅲ-Ⅳ期范围内;临床检查评估所有患者不能够进行无法实施手术治疗或对手术初治不耐受,且临床检查显示均存在可评价或可测量病灶,肝、肾功能正常;患者KPS评分均在70分及以上,预期生存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不存在任何化疗治疗禁忌症状。

1.3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病症治疗改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TP治疗方案,以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治疗方式为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的第一天进行175mg/m2紫杉醇和30mg/m2的卡铂静脉滴注治疗,并注意在患者接受治疗前一天给予每次8mg、一天两次的地塞米松口服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过敏预处理,在接受治疗前的30至60分钟给予40mg苯海拉明肌肉注射,以减少治疗中过敏反应发生。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止吐水化等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GP治疗方案,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为主,治疗方式为在患者住院治疗的第一天和第八天对患者进行1000mg/m2的吉西他滨加250ml的0.9%NS静脉滴注治疗,每次滴注治疗时间为30分钟,同时在患者住院治疗的第一至三天进行30mg/m2顺铂静脉滴注治疗。在给予患者顺铂治疗期间注意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水化利尿辅助治疗,同时给予患者5-HT受体拮抗剂阿扎司琼以及地塞米松、胃复安等辅助治疗,以避免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28天作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每两个治疗周期后,对于患者的病症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效果评价,主要以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后WHO实体瘤疗效评价作为标准,根据结果情况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稳定、出现进展四个等级。其中,患者病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完善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总和。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实验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43%,对照组患者的病症治疗总有效率约为39%,且在对于患者1年的随访复查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生存率达到72%,观察组患者生存率达到63%,两组对比P>0.05,无显著差异,治疗效果均较突出。如下表1和表2所示,分别为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统计结果。

3、讨论

临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一种危重疾病,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根据相关研究的结果显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有4到6个月[2],因此,进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方案与效果的分析研究,其临床价值与作用意义非常突出。临床中,进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症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并且通过铂类与新三代化疗药物进行化疗应用,其作用效果更为突出,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是临床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之一。

上文在进行我院收治的2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症治疗中,所采用的TP与GP治疗方案,就是通过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应用以及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应用方式,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控制,结果患者连续治疗两个周期后病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达到43%和39%,且在对患者的1年复查随访中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也分别达到72%和63%,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这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TP与GP方案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存在区别,尤其是在血小板下降以及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等不良症状与反应的发生情况上,差异性更为突出,因此,临床中,在进行患者病症治疗方案选择上,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与病症变化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应用,以提升患者病症治疗改善的有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勇,白冲.适形放疗联合吉非替尼同步治疗局部晚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45-2446.

[2]黄诚,张晶,柯明耀,等.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多程治疗失败后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