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院急救采取常规院护理,观察组患者31例采取个性化院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急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诊时间(48.7±16.4)s、急救时间(20.1±4.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出诊时间(95.3±16.4)s、急救时间(39.4±5.7)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3.55%,对照组抢救成功率77.4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出诊时间和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出诊时间 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n=34)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34)。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18%(31/34),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67.65%(23/34)比较,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关节镜 交叉韧带重建术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宫颈癌病变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P尿素霉检测法对48例患者进行检测,经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证实。48例患者均应用辅助抗生素(灭滴灵)进行治疗,研究48例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和患者临床表现。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宫颈癌病变多并发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灭滴灵治疗能明显降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对宫颈癌起到治疗作用。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应用辅助抗生素治疗能消除诱发宫颈癌的病因之一,消除潜在癌变诱因,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辅助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评价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患者院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9例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分别为44及45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院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知识宣教,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及急救知识认知度等情况。结果护理,两组急救知识认知度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救知识认知度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知识宣教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急救知识认知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救知识宣教 急危重症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应急救护培训对机场院急救患者治疗效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和2015年7月—2017年1月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医疗急救中心救治的各75例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场院急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应急救护培训,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93.3%(70/75)高于对照组70.7%(53/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3%(73/75)高于对照组73.3%(55/75)(P<0.05)。结论采用应急救护培训可有效提高机场院急救的有效率,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于各机场医疗急救中心。

  • 标签: 应急救护培训 机场院前急救 抢救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肩峰外侧小切口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肩峰外侧小切口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肩峰外侧小切口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峰前外侧 肱骨近端骨折 临床疗效 三角肌胸大肌间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急诊护理过程中使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计收治的18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成实验观察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90名。实验观察组在院急诊护理过程中使用个性化护理,常规对照组则是仅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开展观察对比。结果实验观察组中入院时间、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显著的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急救诊断比率、急救成功比率、转运成功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急诊护理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急诊护理过程中使用个性化护理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因病致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院前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癌病变。方法随机选择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56例上消化道症状阳性患者为研究组,44例症状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14C卡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型号YH04D)检测Hp。结果研究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89.74%,高于对照组16.85%,研究组胃粘膜癌病变11,19.64%,也高于对照组3例,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对Hp感染及胃粘膜癌病变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上消化道症状 HP感染 胃粘膜癌前病变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HPV分型及高危八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3月就诊的68例液基细胞学异常患者予以组织病理学、阴道镜检查,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予以采集,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PV14个亚型予以检测,及高危八型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在68例研究组对象中,HPV感染60例,感染率为88.24%,其中,HPV16占55.88%(38/68),而随着患者宫颈病变程度加深,其HPV16感染率也逐渐增加。其次,HPV58为45.33%,HPV33为11.76%,HPV52为10.29%,HPV31为5.88%、HPV18为2.94%,其高危HPV亚型病毒载量跟宫颈病变程度呈正比例关系。结论宫颈病变患者中,感染以HPV16为主,且与宫颈癌联系最密切的为HPV16及HPV18,通过病毒载量分析,能够进一步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HPV分型 高危八型检测 宫颈癌 癌前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麻醉保温干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03月到2018年08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均分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棉被覆盖保温法,实验组行麻醉保温法,对比两组保温30分钟、麻醉1小时、手术完成体温指标与寒战发生率。结果经动态监测,对照组保温30分钟、麻醉1小时与手术完成体温指标均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肌肉痉挛与强直致代谢率增加次数,实验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采用麻醉保温法能够改善低体温症状,降低寒战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提升治疗舒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麻醉前保温 妇科腹腔镜手术 低体温 寒战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超重或者肥胖学龄儿童接受喂养行为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的具体影响。方法以2014年10月—2017年10月间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且确诊为肥胖或超重的167例学龄儿童为主要调查对象,搜集以上儿童的体重、身高、年龄等基础信息,结合个体情况给予科学化、整体化的日常喂养行为干预。对照干预前后肥胖或超重儿童的生长速率、营养状况以及饮食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喂养干预后的体重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干预之前(P<0.05)。喂养干预、后儿童身高生长速率对照未见较大差异(P>0.05)。喂养干预后超重、肥胖儿童人数的占比率低于喂养干预,且正常体重儿童人数的占比率高于喂养干预,两者对照差异性明显(均P<0.05)。喂养干预后,儿童进行合理运动、自主减少食物摄入量、自主减慢吃饭速度的人数占比率都明显高于喂养干预(均P<0.05)。结论科学的喂养行为干预能使学龄儿童的体重、身高得以均衡发展,并且有助改善其日常饮食行为与生活习惯,使儿童生长发育得更为健康。

  • 标签: 肥胖 超重 学龄前儿童 喂养行为干预 生长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配合效果。方法选取30例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对这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患者进行股外侧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并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积极的手术配合,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本组30例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均有效治愈,未出现截肢病例,患者手术创面愈合较好,且未发生感染。患者患侧足背修复后的外形与健侧无明显差别,患侧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满意度方面,患者对疗效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100%。结论股外侧游离皮瓣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积极、有效的手术配合,能够巩固手术的效果,促进患侧足背的美观恢复和功能性康复,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 标签: 足背 软组织缺损 股前外侧 游离皮瓣 修复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院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术,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院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院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院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脉病变的心电图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电图的改变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资料。结果相比于ST段抬高程度0.05~0.1mV,ST段抬高程度>0.1mV的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无明显变化(P>0.05),但阳性预测值的价值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壁ST段抬高程度与患者的多支冠脉病变有关,对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测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心电图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冠脉病变 预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下经腹腹膜疝修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分析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中采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APP)方法治疗的77例腹股沟疝患者情况,评价患者手术成功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所有77例患者,手术治愈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5.38±15.1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4.96±1.12)ml,患者术后1天下地,3天出院。术后仅出现局部疼痛1例。术后随访半年,所有患者均无复发及疼痛等症状。结论TAPP用于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疝 TAP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镜经腹腔腹膜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作为此次治疗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为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疝修补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则少于实验组;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10%,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值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结论给予腹股沟疝患者腹腔镜经腹腔腹膜疝修补术治疗的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消化道癌和癌病变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胃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给予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一次性组织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病变时,为保证成功需要按照病灶大小与来源,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PA)联合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罹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60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并排除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新生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院时PA、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观察组入院时及治疗后3d的PA、CRP和WBC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观察组CRP和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和WBC明显下降,PA水平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PA显著下降,而CRP水平显著上升,对PA和CRP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预后判断。

  • 标签: 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新生儿 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