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部手术后出现肠梗阻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开腹及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的时间、排气的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能有效促进小儿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治疗。

  • 标签: 肠梗阻 腹腔镜 肠粘连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肠梗阻应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全部患者均给予腹部X线平片检查和64排螺旋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急性肠梗阻类型的诊断正确率、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查均显著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P<0.05)。结论在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应用64排螺旋CT检查能对梗阻类型和病因进行准确判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64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合理的预防和诊断治疗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5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诱发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诊治对策。结果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在年龄、手术时间、麻醉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是否使用麻醉、并发低蛋白血症、术后白细胞计数为并发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与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及病情有关;明确梗阻类型、缩短手术时间及积极治疗术前并发症可减少手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腹部手术 肠梗阻 危险因素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R检查技术对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收治的46例小儿急性肠梗阻患儿作为临床诊断对象,通过DR检查,分析患儿诊断结果,并同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观察DR诊断确诊率。结果现实中,应用腹部DR检查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患儿的肠道梗阻情况,准确界定患儿梗阻病变部位,且诊断结果同临床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确诊率达93.47%。结论应用DR检查技术实施小儿急性肠梗阻诊断,临床检查确诊率相应较高,可为急性肠梗阻患儿的预后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具有着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肠梗阻 患儿 DR检查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生长抑素在肠梗阻临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98例肠梗阻患者,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胃肠道减压、灌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的变化及肛门排气排便量等情况,住院时间、无效手术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手术率,减少住院时间及费用。

  • 标签: 肠梗阻 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病情复杂。近年来,凭借临床经验的逐渐丰富,辅助检查的完善,其诊断的准确率已经较前有突破进展。然而,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外科治疗最佳方案上争议较大。本文就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的国内外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症状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诊治为结肠癌并肠梗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68例行手术治疗,术前45例表现为不完全行肠梗阻,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9例;横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2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15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3例;捷径手术、回乙状结肠吻合术各1例;仅行结肠造口1例。术后吻合口漏2例,1例经引流、营养支持痊愈,1例放弃治后半月死亡;肺部感染6例;尿潴留膀胱穿刺2例,半年后拔除。术前23例表现为完全行肠梗阻患者,左半结肠Ⅰ期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10例;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6例;横结肠Ⅰ期切除吻合3例;捷径手术、回乙状结肠吻合术各2例。术后吻合口漏3例,2例经引流、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痊愈,1例放弃治后半月死亡;肺部感染6例;尿潴留行膀胱穿刺2例,半年后拔除;吻合口狭窄2例,一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一例再次行吻合口重建。术后病理类型腺癌52例,11例,未分化癌5例。结论根据患者癌梗阻症状及体征,选择合理的内外科治疗手段,是提高癌梗阻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结肠癌 肠梗阻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方法和护理。方法对临床76例肠梗阻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中药鼻饲、中药灌肠、按摩等中西医结合疗法,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中药鼻饲、中药灌肠的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76例肠梗阻患者除3例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梗阻比单纯西医治疗有很大优势,是最佳方法,疗效迅速,胃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它可以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轻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达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 标签: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对以上患者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平扫,并依据一系列的CT影像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果在本组的100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中,由95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和CT影像诊断一致,二者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螺旋CT急性肠梗阻诊断上具有极高的准确。结论在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中,螺旋CT的应用有助于该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所以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急性肠梗阻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112例肠梗阻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除2例治疗无效转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疗法、中药内服、灌肠、舒腹散腹部烫疗等综合疗法治疗肠梗阻,注重心理护理,有利于肠梗阻的治疗与康复。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肠梗阻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患者130例,将48小时之内进行急诊手术43例患者纳为研究组,将在48小时之后进行手术的82例患者纳为对照组,按照回顾分析方法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49%,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急性肠梗阻患者时,医生可以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时机。

  • 标签: 不同手术时机 急性肠梗阻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选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近三来我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2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一期近端造瘘二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其中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占总人数的10.34%。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临床治疗首先采取一期切除吻合术,对于不符合一期手术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直肠癌 急性肠梗阻 并发症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肠梗阻属于外科急腹症。该病病情复杂,发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必须加强对肠梗阻患者的有效治疗。随着医学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梗阻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诊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肠梗阻的发病类型、临床表现以及诊治进展,旨在提高肠梗阻的治愈率。

  • 标签: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腹部CT与常规X线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8例经病理证实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X线检测和CT检测。观察两种方法诊断肠梗阻检出率、肠梗阻部位、肠梗阻病因情况。结果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检出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部位准确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于急性肠梗阻的诊断病因准确率高于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腹部CT诊断检出率、诊断部位、发病原因均优于常规X线,临床可优先选择CT诊断。

  • 标签: 肠梗阻 腹部CT X线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在肠梗阻放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资料,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接受腹部X线与多层螺旋CT放射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下符合率及其病因诊断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95.00%,明显高于腹部X线的75.00%(P<0.05);在病因诊断方面,多层螺旋CT明确肠粘连、腹腔感染、肠道肿瘤准确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P<0.05)。结论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而且可更好地明确病因,值得借鉴。

  • 标签: 肠梗阻 放射诊断 多层螺旋CT 腹部X线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化护理在老年肠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有可比的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细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明显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肠梗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并优化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 肠梗阻 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不完全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予以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全胃肠外营养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并以奥曲肽0.2mg+0.9%氯化钠液50mL持续静脉微泵注射(25ug/h),8小时1次;两组均用无菌石蜡油60ml保留灌肠3小时后再用开塞露40ml加入生理盐水500~1000ml配合传统左侧卧位清洁灌肠;观察组加用桃核承气汤(桃仁30g生大黄15g芒硝15g桂枝12g炙甘草9g)浓缩煎剂100ml分2次灌胃治疗(灌胃后暂停胃肠减压2~3小时),1剂/d。结果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3.3%;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改善。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核承气汤浓缩煎剂分次灌胃联合奥曲肽静脉持续微泵治疗不完全肠梗阻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桃核承气汤 奥曲肽 不完全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合并出现肠梗阻症状的老年左半结肠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肠梗阻症状的老年左半结肠癌疾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常规结肠癌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老年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合并出现肠梗阻症状的老年左半结肠癌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优质护理 肠梗阻 老年性左半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胰汤联合丹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近10年收住的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肠梗阻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加用清胰汤组及加用清胰汤联合丹参组治疗后,观察肠功能恢复、腹水吸收、血淀粉酶恢复、平均住院日等。结果治疗效果方面,加用清胰汤联合丹参组治疗后,比单用清胰汤组在肠功能恢复及腹水吸收、缩短平均住院日方面均有显著效果。结论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肠梗阻时,加用清胰汤联合丹参治疗,可显著缩短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清胰汤 丹参 急性重症胰腺炎 麻痹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与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收的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肠瘘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疗法治疗术后早期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较理想,可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应用。

  • 标签: 非手术疗法 手术疗法 早期炎性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