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3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分伴有发热、呕吐。结论超声检查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及缓解症状为主。

  • 标签: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CT影像诊断与分析,提高对巨淋巴结增生症的认识。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病例,结合CT影像表现,结合相关文献,对本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本组6例病例中,局限型4例,弥漫型2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多较清楚。结论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肿块内分支样钙化及裂隙样低密度应考虑本病,确诊仍需病理证实。

  • 标签: 巨淋巴结增生症 影像诊断 CT 增强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刀的应用对胃肠癌根治术后并发淋巴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闽东医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行胃肠癌根治术4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淋巴漏21例,其中2006年1月-2010年1月应用高频电刀手术的患者233例,术后发生淋巴漏19例,2010年1月-2013年1月应用超声刀手术的患者175例,术后发生淋巴漏的2例。21例淋巴漏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治愈。结果超声刀组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例数明显少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刀的应用能明显降低胃肠癌根治术后并发淋巴漏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超声刀 胃肠癌术后 淋巴漏
  • 简介:摘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古代医籍中“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的发病及病因病机各有不同的论述,现代医家对其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外邪侵袭客于胃肠,乳食积滞胃肠,中焦气机壅滞,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湿热壅滞 乳食积滞 胃肠结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05年1月到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FAB分型显示ALL-L18例,ALL-L24例,All-L33例。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治疗VLDP方案用法为V(长春新碱)2mg静脉注射,第1、8、15、22d;LASP(左旋门冬酰胺酶)1万U静脉滴注,第19~28d;D(柔红霉素)60mg静脉滴注,第1~3d,15~17d;Pred(泼尼松)60mg口服,第1~14d,15~28d减半。第二阶段为缓解后治疗(缓解后治疗包括巩固治疗和维持治疗)原诱导CR方案、含有HD-MTX、含依托泊苷(VP16)方案、阿糖胞苷(HD-Arac)交替化疗3~4疗程,化疗间期用口服强的松(Pred)、甲氨蝶呤(MTX)、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预防及治疗采用鞘内注射、全身化疗。结果治疗一疗程后,15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完全缓解率66.7%,首次诱导死亡0例,3年总生存率(OS)33.3%和无病生存率(DFS)为20.0%。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治疗,定期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复查。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与治疗经验,并进行分析。方法对157例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其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结果本组157例患儿均由急性腹痛或反复腹痛就诊,伴有呼吸道症状者占61.1%,伴有消化道症状者占56.1%。腹部B超检查157例均可探及大小不等的多个低回声结节。所有病例均给予抗菌,抗病毒治疗后腹痛症状消失或缓解。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常缺乏特异性表现,腹部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抗菌、抗病毒治疗有效。

  • 标签: 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的化疗期间为患者行综合护理所能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患30例,联合进行药疗与化疗,针对化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30例患者中有14例实现了完全缓解,13例实现了部分缓解,仅有3例未得到缓解,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0%(27/30)。结论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化疗 护理干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缓解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与利宁凝胶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比较两者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优越性。方法将2013年5月至12月在我站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应用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对照组术前应用利宁凝胶,对比观察两组宫颈扩张效果、手术镇痛效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有效率100%,对照组60%;观察组手术镇痛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96.25%;观察组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出现心脑综合反应。结论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的宫颈扩张效果优于利宁凝胶,镇痛效果及预防并发症两者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绝经后 宫内节育器(IUD) 一次性使用宫颈扩张棒 利宁凝胶a孙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embryonicarrest,简称胚停)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胚停孕妇和40例健康孕妇,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两组孕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检查,统计两组孕妇妊娠2周、4周、6周CD3、CD4、CD8、CD4/CD8结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妊娠6周以内,CD3和CD4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2周时,CD8和CD4/CD8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周和6周时,研究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胚停孕妇妊娠约6周以内CD3、CD4基本无明显变化,但CD8数量增加,CD4/CD8升高,可能与胚停发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胚胎发育停止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漏,并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病情观察与研究,并给予优质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等,观察患者治疗结果,总结分析正确护理方法。结果30例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正确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帮助患者对抗病魔,提升治疗依从性,对甲状腺癌的临床有效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癌 术后并发淋巴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颈部淋巴结核结核(cervicaltuberculosislymphadenitis,CTL)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06例颈部淋巴结核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按临床分型分为结节型,混合型(侵润型+脓肿型)和溃疡窦道型。分析三组的手术治愈率、并发症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结节型、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的手术治愈率分别是95.16%、84.52%、83.33%,其中结节型与混合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42),结节型与溃疡窦道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34),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37,P=0.848)。结节型、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的并发症率分别是8.06%、20.24%、21.67%,其中结节型与混合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131,P=0.042),结节型与溃疡窦道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86P=0.034),混合型和溃疡窦道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835)。结论在规律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结节型CTL的手术治疗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另外两种临床分型。

  • 标签: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外科手术 选择性 评价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152例,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有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3例为观察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11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对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肿瘤直径、肿瘤类型、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子宫下段受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与术前辅助治疗、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脉管间隙浸润密切相关。治疗前应进行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制定早期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早期宫颈癌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在浅表淋巴结病变中,超声对良性、恶性的诊断要点与进展。方法利用超声观察浅表淋巴结的血流与结构分布,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并介绍灰阶超声与多普勒超声的诊断要点及进展。结果多普勒超声比灰阶超声的诊断观察更清晰,更能准确诊断出浅表淋巴结的良、恶性。结论超声是淋巴结病变首选的影像检查法,能极早发现及诊断出疾病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良恶性 淋巴结 病变 诊断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SLNB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临床应用。方法68例外科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在乳晕(3,6,9,12点)及肿瘤周围的皮下注射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行SLNB,术后前哨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全部送病理检查。结果68例患者中,共66例成功检测出前哨淋巴结,病理证实前哨淋巴结阳性为48例,阴性为18例,其中假阳性为2例,2例未探测成功SLN。腋窝淋巴结阳性为50例,阴性为18例。综合得出相应结论,假阴性率为2/50*100%=4%,假阳性率为0。结论SLNB的临床应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ALNB,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提高了早期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技术成本低,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术式。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对颈部功能与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部结合病灶清除术)与观察组(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各50例,对比两组颈部功能与预后。结果(1)观察组颈部功能正常率(100.00%)比对照组(92.00%)高,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1±0.8)d短于对照组(8.2±1.3)d,住院时间(10.5±1.2)d短于对照组(17.3±2.0)d(P<0.05)。(3)随访1年发现,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保护颈部功能,促进切口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不加大复发可能,且有助于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其运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手术治疗 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 颈部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对颈部功能与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部结合病灶清除术)与观察组(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各50例,对比两组颈部功能与预后。结果(1)观察组颈部功能正常率(100.00%)比对照组(92.00%)高,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2)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1±0.8)d短于对照组(8.2±1.3)d,住院时间(10.5±1.2)d短于对照组(17.3±2.0)d(P<0.05)。(3)随访1年发现,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发性颈淋巴结核患者接受功能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术有助于保护颈部功能,促进切口恢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不加大复发可能,且有助于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其运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发性颈淋巴结结核 手术治疗 功能性区域淋巴清扫术 颈部功能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骨巨细胞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5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康复率高,43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满意出院,2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患者 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