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临床护士短缺,而护理专业毕业生却对护理专业无足够的认同感,有一部分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即放弃临床护理工作,选择从事护理相关行业或其他行业,如医药代表、化妆品销售代表等,造成护理专业后备人才的隐性流失,浪费了高等护理教育资源。本文旨在分析与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出可讨论的建议。

  • 标签: 浅谈 护理专业 毕业即转行
  • 简介: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生理学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 标签: 生理学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阿片受体拮抗剂——盐酸纳洛酮在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治疗脑梗死、解救安眠药中毒、治疗耳鸣、解救酒精中毒、逆转吗啡耐药、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治疗感染性与失血性休克等方面临床应用的药理学机制。

  • 标签: 纳洛酮 &beta &mdash 内啡肽 内源性阿片样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任何教材都蕴藏德育素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既有必要又有可能。学生的德育课不仅要靠德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于授业中传道的独特优势。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权利,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

  • 标签: 药理学 德育 提取和渗透
  • 简介:摘要《药理学》是药学类学生的主要专业科目,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方式围绕书本知识进行讲授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联系较远。本文在分析了所教授的学生情况和药品零售企业对学生的专业需求后,提出从“药学服务”角度对药理学进行课程改革的设想,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尝试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药理学 课程改革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在职岗位培训的护士教育规范化,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方法将《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灵活运用到急诊科护理工作中,提高急诊护士的工作能力。结果规范急诊护理教育,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结论《实用急重症护理学》课程的临床设置,必要且迫在眉睫。

  • 标签: 实用急重症护理学 课程设置
  • 简介:摘要由于高职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比较法等教学法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引用广告用语、巧举案例等,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药理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体备课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成立集体备课组后,采用制定计划、主备人初备、集体讨论、听课总结和课后交流等步骤实施集体备课。结果通过集体备课,提高了年轻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外科护理学整体的教学质量。结论集体备课使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持续推进了外科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外科护理学 教学 集体备课
  • 简介:摘要目的现代社会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对具备现代护理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临床上新的医疗设施设备与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要与时俱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趋势。因此,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要改变观念,让学生了解新的设备新的护理技术,在实训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实训课教学 实用型 技能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模式对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7年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孕产妇88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进行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和进行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各44例,比较两组孕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产科应用心理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孕产妇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控制中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取心电监护患者326例,利用常规护理模式的163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心理干预的163例划入观察组,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前SAS与SDS评分相近,观察组护理后,SAS与SDS评分分别为(40.9±9.6)分、(34.3±5.2)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52.2±12.2)分、(38.6±1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的引入,对改善心电监护患者负性心理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心电监护患者 负性心理 心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室,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最终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方法自2014年1月~2014年6月,在围手术期通过沟通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手术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通过问卷调查,186例择期手术患者均对我院心理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结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可消除手术带给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迅速康复,对提高护理质量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围手术期 心理护理 外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慢性咽炎患者的心理状况,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63例慢性咽炎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比对照组高,其他因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AS评分及SD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咽炎患者合并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恐怖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疗效。

  • 标签: 慢性咽炎 焦虑 抑郁 心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治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程度。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2组患者6个月后各项心理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量表的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在充分透析基础上,对MHD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标签: 心理护理 心理障碍 血液透析 症状性自评量表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心理护理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划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两组人数均等各25例,根据分组对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经过分组护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观察发现,心理护理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轻,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其焦虑和抑郁程度,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孕不育女性的心理因素。方法对心理因素引起的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论通过对不孕不育心理因素分析及疏导,有效缓解了不孕不育女性的心理压力,解决存在于不孕不育女性心中的心理问题,对于由心理障碍引起的女性不孕不育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不孕不育 心理因素 疏导
  • 简介:摘要目的住院先兆早产孕妇在住院期间特殊心理状态,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保胎孕妇心理耐受能力、延长胎龄等,从而提高住院病人满意率。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60例,通过利用“一对一”访谈法、床旁治疗沟通与行为观察、阶段性发放采用Zung编制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总结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心理状态。结果总结出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的5点特殊心理状态。结论参考住院先兆早产保胎孕妇的5点特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一对一”的心理干预,保障孕妇及胎儿安全。

  • 标签: 先兆早产 保胎治疗 心理状态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