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治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3

心理护理治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

周芸

周芸(天津市人民医院300131)

【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治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程度。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2组患者6个月后各项心理量表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量表的评分有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结论:在充分透析基础上,对MHD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障碍血液透析症状性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5-0130-02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疾患,并对血液透析治疗产生不良有效,降低了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目前国内外心理研究人员已逐步认识到此类患者的心理疾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疾病治疗效果和MHD患者生活质量[1-3],但仍缺乏正规的心理评估手段和有效的心理护理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MHD患者做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并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治疗,以探讨心理护理治疗受否能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于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行血液透析的MHD患者,入选标准:①规律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ESRD患者;②无精神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未服用可以引发精神病症状的药物;③智力正常;④有一定的受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上;⑤患者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4.0h。⑥自愿合作。排除标准:①合并尿毒症脑病。②严重肝功能损害。③不能配合调查者。共入组患者106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39.4±11.3)岁,随机分为干预组(53名)和对照组(53名)两组,干预组接受心理护理治疗及常规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其中干预组有2名患者、对照组有1名患者因更换透析中心推出研究,干预组1名患者拒绝心理干预治疗退出研究,对照组1名患者因急性脑出血、1名患者因心衰死亡退出研究,研究结束时纳入分析的患者为干预组(50名)和对照组(50名)。2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调查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成人)为测量工具,由主治医师对每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6个月,评定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况。

1.3心理干预治疗:

两组给予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对干预组进行以下心理干预,每周进行1次干预,30min/次,共6月:

(1)个性化心理干预:以心理疏导为主,根据每例患者的症状、SCL-90、SAS及SDS、EPQ量表测定结果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抑郁悲观患者,干预措施以排解、引导、支持、鼓励为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鼓励患者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有焦虑、恐慌心理的患者,让其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释放压力,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细致开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对有敌对、排斥心理的患者,应理解、同情,耐心向患者讲明疾病治疗的长期性和必要性,提供必要的帮助;对兴趣丧失或缺如的患者,鼓励其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2)认知行为干预治疗:

恐惧焦虑患者初期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看到很粗的针头、血液被引出体外,产生恐惧,认识到只能通过肾移植或依赖透析来维持生命,常表现出焦虑、抑郁的心理,对陌生的人及环境一时难以适应,产生烦乱紧张心理,它是最早出现也是最本能的心理反映。患者第一次进入透析室时首先充分做好宣教工作,向其详细介绍医院的设备及技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保健,向其介绍血透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同时护士熟练掌握透析机的常规操作及穿刺技术,消除患者恐惧的心理。其次,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和舒适的休息环境。护士对检查结果及时告知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一般情况,针对患者不同的状态制定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采取理解、同情的方式与患者交谈,主动关心患者,为其排忧解难,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和信任感,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对透析治疗有正确认识,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透析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延长自己的生命。

(3)健康教育干预治疗

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方法,应该形成一种模式,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床边一对一的教育、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健康宣教手册,看电视录像,出板报,针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相关检查、饮食、运动等相关知识,利用透析间隙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定期组织活动,召开患者座谈会交流治疗体会,邀请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教,鼓励新患者与老患者多交流,增加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信心。

(4)家庭及社会支持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痛苦,生活质量下降,病人日常生活中需遵医的行为较多,且医疗费用普遍存在担忧,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也不够。因此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以至悲观失望的沮丧心理,产生自尊受损、沉默寡言、孤独抑郁等心理变化。详细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对治疗方案、生活护理中的有关注意事项详细了解并积极配合,同时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2]。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自费患者一方面求生欲望强烈,另一方面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要求延长透析间期、减少透析频率,一旦透析频率减少,病情加重,各种并发症随之出现,常表现出绝望的心理,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是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一大难点。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以亲切关心的语气、以极度地耐心面对患者,应告诉患者由病情加重、并发症所花费的治疗费用往往高出于正规透析的费用,良好的饮食控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进而减少治疗费用,同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举一动,对其任何异常行为加以重视,严防自杀现象的发生。

(5)回归社会:另外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树立自信心。如适当运动、工作和社会活动,这对患者心理和精神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安慰,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和存在价值感。

1.2.3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病例数、年龄、性别、透析年限、干体重、文化程度等进行均衡性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2.2治疗开始时两组基线心理状况比较

治疗开始时,随机分成2组的MHD患者在SCL-90、SDS、SAS和EPQ成人量表评分的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基线心理状况相当,具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基线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对照组(n=50)干预组(n=50)tP

躯体化1.96±0.501.87±0.490.8690.387

强迫1.99±0.361.84±0.280.6090.113

人际关系2.17±0.392.12±0.290.5750.567

抑郁2.25±0.452.39±0.48-1.5180.132

焦虑2.15±0.451.98±0.491.8570.066

敌对1.94±0.361.93±0.340.0840.933

恐怖1.81±0.421.83±0.55-0.2480.808

偏执1.99±0.391.98±0.430.1410.888

精神病性1.97±0.601.82±0.631.2790.204

睡眠、饮食2.14±0.452.18±0.420.4830.630

SDS62.88±8.3964.12±6.38-1.2130.228

SAS56.05±8.3757.08±5.24-0.7650.446

EPQ-P14.21±2.9213.37±4.461.2060.231

EPQ-E4.38±2.053.84±2.121.3170.191

EPQ-N13.89±3.1614.94±3.25-1.6780.096

EPQ-L12.30±2.2512.04±1.750.6770.500

2.3治疗后两组心理状况组间及组内比较

经心理干预治疗6月后,干预组患者各项心理状况量表的评分有明显的改善,简而言之,患者心理状况趋于稳定,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具见表2):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睡眠、饮食等SCL-90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SDS和SAS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EPQ成人量表中,干预组患者的E、N量表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两组患者EPQ成人表的L表最高分为16,小于18分表明检测结果可靠。

表2心理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对照组(n=50)干预组(n=50)tP

躯体化2.17±0.472.28±0.514.3510.000

强迫2.08±0.322.00±0.381.7020.092

人际关系2.40±0.291.80±0.375.5520.000

抑郁3.40±0.472.00±0.365.1410.000

焦虑2.19±0.481.92±0.314.8810.038

敌对1.98±0.360.83±0.262.3790.019

恐怖1.86±0.531.69±0.491.7360.085

偏执2.02±0.431.89±0.451.5480.125

精神病性1.84±0.601.77±0.390.5690.571

睡眠、饮食2.76±0.341.90±0.305.4630.000

SDS68.02±6.4559.73±3.815.2790.000

SAS59.38±5.3452.19±4.174.1480.000

EPQ-E16.91±4.2810.71±2.267.2890.000

EPQ-N15.48±4.377.75±2.658.9610.000

EPQ-P4.02±2.273.79±1.810.5990.550

EPQ-L12.96±1.6912.07±2.750.2480.804

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虽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不能行使肾脏的所有功能,大部分M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幻想、猜疑、否认、不信任、不适应、悲观厌世、不遵医嘱等[3]。面对巨大的经济和生活压力,患者的紧张心情得不到缓解,会导致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现代科学证实,心理障碍与疾病密切相关,心理问题对ESRD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产生深远的影响。对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实际上就是应用心理因素影响病理过程,通过医务人员的言语或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交往,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对疾病的认识,解除其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使患者建立良好的内在防御机制,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一些学者尝试将心理干预方法应用于ESRD患者[5,6],研究显示心理干预治疗组患者的心理适应水平及其应对困难的技巧强于对照组,患者中有抑郁焦虑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干预前。本研究显示,经积极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6月后,干预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睡眠、饮食等SCL-90量表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S和SAS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E、N量表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简而言之干预组患者心理状况趋于稳定,心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在某些方面,如偏执、强迫、精神病性等心理障碍无明显改善,这可能与患者性格有关,改变比较困难(P>0.05)。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充分透析基础上,对MHD患者心理及精神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鉴于心理干预对尿毒症患者复杂的心理状态影响,建议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尿毒症患者要积极主动采取心理干预措施,训练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促进MHD患者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增强与疾病斗争的自信心,在身心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心理干预方式既有健康教育,也有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意象想象疗法、催眠疗法等专业的心理干预,国内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选择哪一种更合适的心理干预方式,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付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9,6(4):97-100.

[2]FinkelsteinFO,WuerthD,FinkelsteinSH.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ndtheCKDPatient:challengesforthenePhrologycommunity.KidneyInt.2009Nov;76(9):946-52.

[3]毕素凤,毕会,张敏等.肾移植前后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3):9909-9912.

[4]王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干预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10,4(10):50-51.

[5]韦美丹,吕冬宁,凌彩业,等.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58-59.

[6]周桂霞,刘建军,唱丽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及团体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