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2 个结果
  • 简介:郭沫若对老学的批判──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一杜蒸民在现代史上,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郭沫若是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其进行系统批判的先驱和开拓者。其中,他对老子和老学的批判,构成他对先秦诸子批判的重要组织部分。认真研究他对老子和老学...

  • 标签: 郭沫若 《老子》 文化现代化 中国传统 《道德经》 民主主义
  • 简介:一由于传统的私塾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就有了近代语文教育的萌芽.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了,成为我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推行的学制;1905年,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等一系列新政措施的框架之下开始单独设立"中国文学"一科.

  • 标签: 年代例 教育年代 语文课程教育
  • 简介:文革刚结束时我重见王瑶先生,是残冬未尽、乍寒乍暖的一个下午。当时我两度关进牛棚放出后重新执教,但动辄受极"左"思潮的冲击。这次接受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的任务,面临着大部分作家文革中或挨斗、或挨批的局面,重开此课,难题很多。我只好由边塞赴首都向母校北大的同行和我的授业师、治学引路人王瑶先生求教。我加入文学行列之日,正是先生学术道路坎坎坷坷之时。1952年我正拜读他刚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却同时从第20

  • 标签: 现代文学研究 王瑶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史稿 坎坎坷坷 学术讨论会
  • 简介: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于2004年9月21日至23日在徐州师范大学隆重召开.王富仁、吴福辉、温儒敏、丁帆、王景山、范伯群、黄修己、钱理群、凌宇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和特邀专家共100余人出席了盛会.

  • 标签: 文学研究会 中国现代 理事会 第九届 会议综述 徐州师范大学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知识分子的王蒙把目光投向了自身,通过对知识分子人格与命运的审视来实现对中国文化的反思,198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倪吾诚背负传统却无传统文人的优秀品格,向往西方的科学与文明,并

  • 标签: 倪吾诚 传统与现代 文化人格 知识分子 错位 生活方式
  • 简介:20世纪前期中国新文学运动兴起以后,作为其主要理论家的胡适、周作人对“新文学源流”即新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解说。本文主要比较二氏意见的差异,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与个人背景,及二氏意见的得失,以期借此推进关于“新文学源流”问题的研究。

  • 标签: 中国新文学 周作人 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 得失 古典
  • 简介:<正>上篇那个时代的“老马”和“老马”的那个时代2004年,曾经被誉为“农民诗人”的臧克家老人走完了99年的生命历程,这其中包含至少有半个世纪之久的诗龄。193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烙印》。这是他的处女集,也是他最具影响力

  • 标签: 现代诗歌 农民诗人 无量寺 臧克家 诗探索 开明书店
  • 简介:<正>旅美华人女作家聂华苓的长篇小说《桑青与桃红》是一九八○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而有机会同中国大陆读者见面的。在本书的前言《浪子的悲歌》中作家很有感慨地写道;“浪子的悲歌回到老家来唱了。”就在这一年,聂华苓第二次回国访问,她在一个题为《海外文学与台湾文学现状》的报告里说:“我们在创作上……也不是简单的回归,可以说,是希望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

  • 标签: 聂华苓 艺术方法 长篇小说 作家 阁楼 外在世界
  • 简介:本文认为,樊骏新时期密切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发展,思考有关的问题,提出许多重要的见解,乃是以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方式,响应了时代对他这一代学者的要求。樊骏指出,这门学科必须“从单纯的文学批评向综合的历史研究”转化;必须同新的时代结合,使其具有当代性;研究者必须树立自觉的、明确的文学史观。本文阐释了樊骏赋予这些问题的具体含义,论述了它们的重要性;并认为樊骏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前辈学者和后来的学者之间,起了一种桥梁的作用。

  • 标签: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学科建设 文学论 “个性化” 历史研究
  • 简介:台湾日据时期来台湾的日籍作家西川满,具有作家和殖民者的双重身份和双重性格.他受到法国和日本现代派作家的影响,较早的将西方现代文学带到台湾文坛.其小说创作显示了现代叙事策略:法国、日本的自然主义与日本私小说的交融;原始宗教的神秘主义气氛;日本新感觉派心理分析的影子.但他始终未能摆脱异国情调笼罩下的"他者"陈述的局囿.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作家要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与批判,以批驳"日本对台殖民有功"、"日本台湾一家"的谬论.

  • 标签: 西川满 日本作家 台湾题材 叙事策略 现代性 他者性
  • 简介:由孔范今主编的大型套书《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正由明天出版社陆续出版。全书含小说卷八册、诗歌卷两册、散文卷两册、戏剧卷两册,共四卷十四册,约八百余万字。全书成整体系列,每册又单独成书。该书系所收,多为建国后从未再版过的某些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这些作品长期以来为学习和研究现代文学者翘首渴盼,但很难搜求。它的出版为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很大方便。

  • 标签: 现代文学 明天出版社 现代作家 孔范 书系 九十九度中
  • 简介:在十年时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阅读中,我发现中国现代文学蕴涵着强烈的怨恨心理体验.在救亡、启蒙、大众等多主题交叉变奏的中国现代文化语境里,怨恨几乎无处不在:无论诗歌、戏剧、散文、小说,不管是作家主体还是作品本身,虽然其怨恨的内容与原因有许多不同,但都深藏一个共通的怨恨情结.当我在2003年前后在现代性研究中再次确定了这一发现并费了好大周折发表了①后,以编辑部为代表的不少人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鲁迅是伟岸的,而怨恨是不甚健康的,所以鲁迅没有这种体验.

  • 标签: 怨恨情结 现代性体验 文化反思 沈从文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