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西方现代派文学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视野、纷繁林立的文学流派在二十世纪文坛上熠熠生辉。澳大利亚作家怀特以其反映现代世界的复杂和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刻危机而著称于文坛,并使其在澳洲文坛上形成一股颇具声势的文学主流。本文重点论述作家怀特如何运用象征、荒诞和意识流这一现代派文学的三个主要艺术特征,创作出独具澳洲风情的现代派文学作品。

  • 标签: 现代派文学 特征 象征 荒诞 意识流 怀特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一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一顾的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
  • 简介:诺贝尔文学奖与其他文学奖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彰显了其“跨文化”色彩,具体表现为:颁奖的跨文化历程的演进;对作家与文本的跨文化色彩的张扬;搭建了文学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引发了读者跨文化阅读的热情;创建了一个跨文化的独特的学术研究对象。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跨文化文学交流的负面因素。

  •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跨文化 负面影响
  • 简介:比较文学的百年行程一直是繁荣与危机相伴,扩张是历次危机共同的根源。危机的当代特征是比较文学研究向其他文学研究领域和非文学领域的扩张。加强学科理论建设,坚持以文学性、跨越性和相容性为条件的可比性原则,是超越危机的必要条件。

  • 标签: 比较文学 危机 扩张 可比性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意识 伦理禁忌 伦理环境 伦理身份
  • 简介: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个很古老而又非常现代的话题。聂珍钊等先生倡议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专门讨论作为方法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聂先生在他发表的论文中,以大量外国文学实,论证了目前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据和现实重要性与必要性,其中特别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对象和内容”,可以说是第一次如此全面、系统、周密地思考的结晶,令人钦佩。本文结合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实际,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地位、作用、准则和局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准则 意义 局限性
  • 简介:《20世纪外国文学》近日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外国文学界的喜事,本刊表示祝贺《20世纪外国文学》共五卷,是国家社科研究“九五”规划重大项目,由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担任主编,北京大学陶洁教授和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担任副主编。为使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外国文学研究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这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国家最多的外国文学通史有所了解,本期刊登吴元迈主编为全书撰写的“绪论”,以飨读者。

  • 标签: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中国社科院 “九五”规划 文学研究所 文学爱好者 副主编
  • 简介:  获奖引发风波  "社会之中个体自由之耶路撒冷文学奖"是以色列于1963年设置的著名文学奖项,每两年授予一次.该奖项是以色列授予外国作家的最高文学奖,获奖人由耶路撒冷市长任命的评委会选出,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人类自由、社会、政治和政府等主题思想揭示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作家.虽然名气无法与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布克奖、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等相提并论,该奖项还是极具知名度,历届获奖者中就有伯特兰·罗素、阿瑟·米勒、苏珊·桑塔格、西蒙·波伏娃、米兰·昆德拉、马利欧·巴尔加斯·略萨和奥克塔维奥·帕斯等.2009年2月,评奖委员会首次突破地域的局限,把获奖人选锁定在写作用语为非欧洲语言的作家身上,于是村上春树成了其中的幸运儿.……

  • 标签: 文学奖风波 村上春树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文学奖
  • 简介:《当代外国文学》2016年专题论坛将于2016年6月17—19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本次论坛由《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办,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一、论坛主题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外国文学的跨界研究",具体讨论议题如下:1.文学与政治;2.文学与社会转型;3.文学与历史反思;4.文学与性别渗透;5.文学的言语表征;6.文学的跨学科再现;

  • 标签: 外国文学 湖南省湘潭市 历史反思 大学外国语 英文摘要 通讯地址
  • 简介:德国德语文学研究专家沃尔夫冈·布劳恩加特教授的最新力作探讨文学与宗教从1765年至今的关联与流变,旨在为研究文学中的宗教美学开辟新路。全书主体的三部分分别题为“人类学转向:为人的艺术——同样为人的宗教”“艺术-宗教与宗教-艺术”“审美的合群性”。本文依次做一梳理评析,并指出这部德语文学专著的独创性及其为跨学科研究模式带来的启发。

  • 标签: 现代 文学 宗教 主体性 超验
  • 简介:《格比尔百咏》是泰戈尔翻译的中世纪印地语诗人格比尔诗歌集,也是泰戈尔唯一一部翻译他人诗歌的译著。泰戈尔对格比尔诗歌的选译是一个高度能动、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他强化了格比尔诗歌中对内在神爱的表述,弱化了格比尔诗歌对外在瑜伽修炼的推崇,并将格比尔置于印度神秘主义思想叙事之中,帮助这位出身卑微的诗人在日后的印度思想叙事中占据关键位置。因此,《格比尔百咏》实际上是泰戈尔以自己的神秘主义思想对格比尔的重新解读。该译作应被视为泰戈尔诗歌创作和宗教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堪称泰戈尔成名作《吉檀迦利》的姊妹篇。

  • 标签: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格比尔 《格比尔百咏》 神秘主义
  • 简介:6月19日,2013年迈尔斯·富兰克林文学奖(MilesFranklinLiteraryAward)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国家图书馆隆重揭晓。这项澳大利亚文学最高奖的揭晓和颁奖盛况备受瞩目。经过数月的层层筛选,从最初的73部参选作品中,米歇尔·德克雷策(MichelledeKretser)凭借其最新小说《旅行的问题》(QuesaonsofTravel,2012)摘得桂冠,捧回6万澳元奖金。

  • 标签: 富兰克林 文学奖 迈尔斯 澳大利亚文学 述评 国家图书馆
  • 简介: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来描述本土裔美国文学的发展,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而认识、思考这些问题并寻找可行的对策,不仅对这一描述本身具有现实意义,也能为认识美国其他族裔文学的发展提供有学术意义的参照。

  • 标签: 本土裔美国文学 美国文学史
  • 简介:<正>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跨世纪作家群中,英国小说家哈代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我国的哈代研究虽始于本世纪20年代,但真正系统的研究拟应从80年代开始。聂珍钊教授的近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玛斯·哈代小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我国全面系统地研究哈代小说创作的重要学术专著。

  • 标签: 哈代小说 非理性 威塞克斯 悲观主义 《德伯家的苔丝》 文学家
  • 简介:中国的期刊是借西学东渐之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文学期刊当属晚清四大小说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期刊是发表和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或载体,因此其影响力直接关系到学术成果的传播与影响。就中国的文学研究而论,从新文学运动开始,学术期刊已经在世界文学的研究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基本特点是外国文学的输入。当前,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同国际接轨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需要在期刊专业化、优秀化和国际化方面做出努力。

  • 标签: 学术期刊 世界文学 研究 交流
  • 简介:本文是(见本刊2001年第四期)的续篇,它指出了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另一面,即消极面:旧式的苏联官方的文学观念、旧式的公式化和模式化的文学创作;揭示了这一文学消极面与俄罗斯社会消极面的密切关系;呼吁我国的俄罗斯文学研究者以周恩来同志评价长篇小说的文学批评实践为榜样,清醒地评价外国文学劣作.

  • 标签: 俄罗斯文学研究 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 长篇小说 外国文学 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