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海棠”、“凤凰”、“诺瑞斯”3个路径和强度相似、登陆地点相近、登陆后移动方向也相同,但在浙中南地区产生的降水强度有明显差异。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3个台风的流场、物理量场以及湿位涡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浙中南受这类台风影响时的雨强预报诊断思路。分析表明,低空急流、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和大暴雨的降水强度密切相关;湿位涡在中低层mpv1〈0,mpv2〉0的分布特征对台风大暴雨的发生和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由于台风暴雨发生机制的复杂性,大暴雨过程不一定都满足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所推得的这一强降水的判据,如具备其他有利条件,仍有发生大暴雨的可能。

  • 标签: 天气学 台风暴雨 物理量场 湿位涡
  • 简介: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科研工作站2003年1月正式挂牌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人员,2005年4月被批准为正式招收博士研究人员单位。2005年,我院首批招收的博士研究人员已有4人按规定完成了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任务,并做出了创新性成果,顺利出站。2005年底在站博士研究人员11人。我院招收的博士研究人员,总体素质较高。2005年有2名博士研究人员分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人员 基金项目
  • 简介:从2003年开始,我院博士科研工作站正式招收博士研究人员。通过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对申请进站人员的个人材料进行审议,同意8名博士生进入我院科研工作站从事博士研究工作。目前已有5名博士研究人员正式进站工作。为充分发挥博士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创造力,我院为他们提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博士后科研 科研工作站
  • 简介:2006年我院共录用了7名博士后来我院从事博士研究工作,他们分别来自巴基斯坦、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解放军理工大学。有2名博士按照我院有关管理规定要求完成了在站期间的各项科研工作任务,并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有1名在站博士研究人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名分别获得了中国博士基金资助一等资助金和二等资助金。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博士后 研究生教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南京大学 基金资助
  • 简介:2006年5月29日至6月9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ICTP)主办的第3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研讨会(Third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的所在地)举行。与会人员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和学员。高学杰研究员代表国家气候中心,是会议的5名组织者之一,与国家气候中心徐影博士,研究生张冬峰、石英、曹丽娟,访问学者徐集云(浙江省气象局)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研究生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 简介:1概况2014年5月12—23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iPhysics)主办的“第7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和应用国际研讨会”(7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意大利的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ICTP所在地)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国家气候中心徐影研究员、石英博士、韩振宇博士也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区域气候 模式理论 应用 理论物理 滨海城市
  • 简介:要以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工作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调整前后国家一般气象站的地面观测业务工作在观测项目、重要报调整、A、Y文件数据记录处理等几个方面的不同点,以探讨在业务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完成地面气象测报工作。

  • 标签: 业务调整 业务变化 高质量 地面测报
  • 简介: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逐年提高:(1)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我院硕士研究生招收工作成绩显著,考生报考和上线人数逐年增多,按照120%的复试比例,我院单独划定的复试分数线平均比国家线高20-30分,已经可以真正做到差额复试,择优录取。我院硕士生生源质量的提高为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继续加大力度接收高校免试推荐的优秀学生,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生教育 博士后 研究生培养 生源质量 研究生招生
  • 简介:9月25日上午,辽宁省气象学校召集的“深化在职职工教育座谈会”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会议室召开。10年前毕业于辽宁省气象职工大学的学员参加了座谈会。省局办公室、科教处领导到会并讲了话。座谈会由省气象学校副校长刘春友主持,校长张连举讲了话。他说,这次座谈会主要是围绕改革开

  • 标签: 区域气象中心 职工大学 学校副校长 在职职工 科教处 经济发展问题
  • 简介:为了使数值预报中心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数值预报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研究的最前沿,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数值预报研究部2006年底举行了“数值预报理论基础”系列讲座。讲座每星期两次,邀请了我国在数值模式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老专家,如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纪立人、陈嘉滨先生,从数值预报的基础公式和数值解法,一直到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完整的介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数值预报 灾害天气 讲座 系统理论 研究人员
  • 简介:2018年5月28日至6月8日,由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ICTP:TheAbdusSalam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oreticalPhysics)主办的第9届区域气候模式理论与应用国际研讨会(NinthICTPWorkshopontheTheoryandUseofRegionalClimateModels)在ICTP的所在地意大利滨海城市的里雅斯特(Trieste)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模式理论 区域气候 意大利 应用 WORKSHOP
  • 简介:项目在2005年继续加强研究成果集成和业务化。由宇如聪、倪允琪等负责的“AREMS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胡志晋、周秀骥等负责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CAMS云分辨模式系列的研制和应用”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由张文建、许健民等负责的“暴雨系统的卫星遥感理论和方法研究”获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研究开发奖一等奖。

  • 标签: 预测理论 形成机理 天气灾害 应用 项目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简介: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

  • 标签: 项目研究 暴雨监测 立项 预测 致洪 南方
  • 简介: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圆满完成项目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于2006年12月11~12日顺利通过了中期评估,并获得高度评价。经过研究人员两年的努力,已经在南方致洪暴雨的中尺度结构、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报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业务应用前景,圆满完成了头两年任务书所规定的目标与任务,为3年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暴雨监测 致洪暴雨 南方 评价 评估 中期
  • 简介:中小尺度风暴动力学及其预报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项目(1994-1996)该项目的重点是研究中小尺度大气风暴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与原因以及预报理论与数值预报方法。项目的目的旨在更好的了解中尺度强风暴生成和发展的条件以及不稳定理论,在此基础上发...

  • 标签: 中小尺度 预报理论 基金项目 动力学研究 中尺度模式 自然科
  • 简介:<正>2001年6~7月,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全面展,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牵头组织实施。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借助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和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1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8部多普勒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个风廓线仪,6个GPS站,2个边界

  • 标签: 气候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理论 中国 2001年
  • 简介:引言翻开现代天气预报的发展史,许多初期开创性的研究结果和事件,都与皮叶克尼斯父子以及他们在挪威卑尔根创建的气象学校紧密相关。在气象科学发展史上,皮氏父子以及他们创建的研究机构的最重要贡献,

  • 标签: 气象学家 天气预报 预报理论 挪威 科学发展史 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