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疹肺炎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麻疹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常规抗感染治疗用于对照组患者,丙种球蛋白治疗用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周期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人无效,8例好转,12例治愈,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8例无效,5例好转,7例治愈,总有效率为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麻疹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麻疹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付一克烷基化、闭环、取代、消除、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2-烷氧基乙烯基)-6-苯基-5-氯-3(2H)-哒嗪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NMRx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哒嗪-3(2H)-酮 衍生物 合成
  • 简介: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p2球蛋白(β2-MG)、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水平,以探讨外周血β2-MG、CEA、CA153、CA125在乳腺癌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方法对140例乳腺癌患者及144例健康体检者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外周血β2-M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CEA、CA153、CA125的水平,数据统计用Kruskal—Wallis检验、Chi-square检验和Wileoxon秩和检验。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β2-MG和CEA的检测值分别为1.8(1.5—2.2)m(L和1.7(1.2—2.4)n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5(1.3—1.8)mg/L,1.2(0.9~1.9)ng/ml,P〈0.05],且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P〈0.05);以β2-MG检测为基础,联合检测未增加诊断的敏感性(P〉0.05);以临床分期为参照指标,CA153在Ⅲ期患者的检测值明显高于I期和Ⅱ期患者(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β2-MG、CEA、CA153检测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β2-MG为基础的联合诊断对乳腺癌诊断敏感性未见明显增加;血清CA153检测水平对乳腺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β2-MG、CEA和CA153对乳腺癌术后随访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腺肿瘤 诊断 预后 Β2-微球蛋白 癌胚抗原 CA153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采用不同透析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共84例,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42例并对其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以及研究组42例并对其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血清甲状旁腺素以及β2球蛋白水平,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出现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大幅改善其不适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瘙痒 尿毒症 血液透析滤过 血清甲状旁腺素 β2微球蛋白水平 常规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锌-α2-蛋白(ZAG)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其与孕期临床指标对GDM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产检的GDM患者42例纳入GDM组,同期42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收集其孕24~28周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时空腹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ZAG水平及回顾性收集和分析其基线资料、孕期生化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患病之间的联系;ROC曲线则用于各指标的预测。结果GDM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高于对照组,血清ZA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空腹血糖(FPG)、年龄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ZAG为GDM发生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显示ZAG对GDM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GDM组血清中Z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ZAG可能参与了GDM的发生与发展,有望作为一个新的高特异度指标用于GDM的诊断。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锌-α2-糖蛋白 血脂代谢
  • 简介:2-氰基吡嗪,英文名称2-Cyanopyrazine;CASNo.19847-12-2;分子式C5H3N3,分子量105,常温下为浅绿色透明液体;熔点20℃,沸点199℃,闪点96℃,密度1.5343,折射率1.5340,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及中间体,在香料、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如:2-氰基吡嗪与格氏试剂反应可得高级香料,2-氰基吡嗪在医药行业主要用于制备抗结核药吡嗪酰胺。

  • 标签: 2-氰基吡嗪 市场前景 化工原料 中间体 抗结核药 吡嗪酰胺
  • 简介:图G=(V,E)的k-赋权w是对图的每条边e∈E安排一个权值w(e)∈{1,2,…,k}.由边权导出图G的一个乘积顶点染色c,使得对图的每一个顶点v,c(v)=∏v∈ew(e)且对任意的边e=uv∈E,都有c(u)≠c(v).本文研究了Kn-e,Pm×Pn(m,n≥2)和Pm×Cn(m≥22-赋权乘积顶点染色的存在性.

  • 标签: 赋权 顶点染色 Cartesian积
  • 简介:手性的1,1’-联-2-萘酚是广泛用于金属试剂催化的不对称合成中的手性助剂,联萘酚作为手性源以合成一系列的含有联萘的手性配体,这些手性配体的存在为许多不对称药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高选择性、高收率的途径。自从联萘酚这种特性被发现以来,世界各国的化学家们广泛地开展了1,1’-联-2-萘酚类化合物的研究.无论是这类化合物的性质,还是它在有机合成及作为手性试剂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

  • 标签: 1 1’-联-2-萘酚 拆分工艺 手性助剂 不对称药物 合成
  • 简介:摘要 目的:气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阿莫西林中2-乙基己酸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方法:以3-环己丙酸作为内标物,在聚乙二醇毛细管柱上进行测定,分离效果良好。检测器温度:300℃;进样口温度:200℃;结果:2-乙基己酸在0.002568294-2.568294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1.3541x-0.0379,R=0.9991,专属性、检出限、定量限、重复性、回收率等均符合相关要求,该方法适用于阿莫西林中2-乙基己酸的测定。

  • 标签: 2-乙基己酸 阿莫西林 气相色谱法 溶剂残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血、尿球蛋白(α1-MG和β2-MG)、尿微量ALB等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血、尿球蛋白(α1-MG和β2-MG)、尿微量AL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血、尿微量ALB、α1-MG、β2-MG等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在上述指标水平上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最高值超过阴性范围值上限,说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蛋白处于高阳性率,患者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损伤。结论血、尿球蛋白(α1-MG和β2-MG)、尿微量ALB等水平检测在诊断老年高血压肾病早期损害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高血压肾病的可靠、灵敏指标。

  • 标签: 血清微球蛋白 尿微球蛋白 高血压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以金刚烷甲酮为原料、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两步氧化方法,合成治疗糖尿病药物沙格列汀中间体2-(3-羟基-1-金刚烷)-2-乙醛酸。结果表明:以溴化四丁铵为相转移催化剂,产品收率为44.96%。第一步反应投料量比例为:氢氧化钠与金刚烷甲酮的物质的量比为0.78:1、高锰酸钾与金刚烷甲酮的物质的量比为2.0:1、溴化四丁基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温度55℃;第二步反应投料量比例为:氢氧化钠与2-金刚烷基乙醛酸的物质的量比为4.0:1、高锰酸钾与2-金刚烷基乙醛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反应温度80℃。

  • 标签: 2-(3-羟基-1-金刚烷)-2-乙醛酸 沙格列汀 正交试验 合成
  • 简介:2-氯-4-氰基吡啶和酚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水解、酯化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2-2-芳氧基吡啶-4-甲酰氧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1HNMR和MS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1500g/hm2剂量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油菜、反枝苋和马唐表现出较强的除草活性,用药15d内植物叶片逐渐失绿变黄,直至枯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 标签: 二芳醚 吡啶衍生物 合成 除草活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收集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分别测定血脂谱、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睾酮、空腹血糖(FBG)、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SHBG与血脂谱的相关性.应用三分位法根据SHBG水平分为低SHBG组、中SHBG组和高SHBG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组间血脂差异.结果相关分析显示,SHBG与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r=-0.39,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载脂蛋白A1(apoA1)呈正相关(r分别=0.42、0.37,P均〈0.05),校正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睾酮因素后,SHBG与HDL、apoA1仍呈正相关(r分别=0.44、0.49,P均〈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低SHBG组、中SHBG组、高SHBG组的TG水平随着SHBG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HDL、apoA1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2.59、12.03、15.98,P均〈0.05).结论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可能对男性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 血脂 男性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2型糖尿病肾病病情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和健康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肾功能(Scr和BUN)、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和IL-10)和免疫功能(IgG、IgA和IgM)差异,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Scr、BUN、hs-CRP、TNF-α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均P<0.05),IL-10、IgG、IgA和Ig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均P<0.05)。对本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与肾功能相关性分析,hs-CRP、TNF-α和IL-6与Scr和BUN均呈正相关(均rs>0,P<0.05),IL-10、IgG、IgA和IgM与Scr和BUN均呈负相关(均rs<0,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显著异常于正常健康人,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与其病情显著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病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含V-Set免疫球蛋白蛋白2(VSIG2)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具体机制。方法质粒转染构建VSIG2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系,分为sh-VSIG2#1/sh-VSIG2#2组和oe-VSIG2组,并分别以sh-NC和Vector组作为对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平板克隆测定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侵袭及迁移能力。KEGG对VSIG2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Western blot检测通路关键指标的表达量。以VSIG2过表达细胞系进行功能回复,Western blot检测通路指标表达量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sh-VSIG2#1比sh-VSIG2#2组72 h吸光度值低于sh-NC组(1.122±0.056比0.997±0.063比1.561±0.072,t=8.876、8.994,P<0.05);oe-VSIG2组72 h吸光度值高于Vector组(2.103±0.102比1.604±0.089,t=12.215,P<0.01)。平板克隆结果显示敲低组细胞集落数减少,而过表达组细胞集落数增多。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sh-VSIG2#1比sh-VSIG2#2组单位视野穿过细胞数少于sh-NC组[(103.9±19.3)个比(110.2±20.7)个比(202.6±18.6)个,t=6.236、6.331,P<0.01);oe-VSIG2组穿过细胞数多于Vector组[(397.3±10.6)个比(214.1±15.4)个,t=7.024,P<0.01]。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sh-VSIG2#1/sh-VSIG2#2组单位视野穿过细胞数少于sh-NC组[(87.9±12.5)个比(90.6±8.6)个比(203.4±11.2)个,t=7.869,P<0.01];oe-VSIG2组穿过细胞数多于Vector组[(345.7±10.6)个比(210.4±9.4)个,t=6.004,P<0.05]。划痕实验显示敲低组细胞迁移能力减弱,而过表达组迁移能力增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参与VSIG2促癌过程。回复实验中加用雷帕霉素(Rapamycin,50 nmol/L)可逆转胰腺癌恶性表型。过表达VSIG2后mTOR通路激活增加,同时加用雷帕霉素(Rapamycin,50 nmol/L)后mTOR通路被抑制。结论VSIG2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 标签: 胰腺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