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油田化学用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聚合的合成方法,综述了2004--2012年AMPS聚合物用作钻井液添加剂、油井水泥添加剂、压裂液稠化剂、阻垢剂、缓蚀剂、水处理剂、驱油剂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 标签: 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油田化学 耐温抗盐 辐射聚合
  • 简介:研究了新试剂2-(4-苯基-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PTAR)与Co2+的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5-7范围内,该试剂和Co2+所成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ux为550nm,摩尔吸光系数ε=4.5×104L·mol-1·cm-1,Co2+量在0-20μg/25ml范围内遵循比耳定律。该方法用于维生素B12中微量Co的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 标签: 2-(4-苯基-2-噻唑偶氮)-间苯二酚 分光光度法
  • 简介:SO3^2-存在下检验SO4^2-应选用稀盐酸作酸化试剂,不能选用稀硝酸作酸化试剂,这在中学化学中似乎已经成为定论。但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稀硝酸才是检验SO4^2-的最佳酸化试剂。请看以下实验探究及结果。

  • 标签: SO4^2- 稀硝酸 试剂 酸化 检验 实验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球蛋白(β2-MG)分析其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诊断肾功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3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31例健康体检者,高尿酸血症患者以血肌酐进行分组,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尿NAG、血β2球蛋白并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球蛋白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β2球蛋白有统计学差异,但尿NA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用血清胱抑素C、血β2球蛋白联合检测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改变,对病情发展具有预示作用。

  • 标签: 早期肾损害 高尿酸血症 血清胱抑素C 血&beta 2微球蛋白 尿NAG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标本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样本中TPM2蛋白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采用image J软件采集图片上深染的各个点的积分光密度值(IOD),计算平均密度(%,IOD/目标分布区域的面积)。结果HE染色及EVG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夹层组患者的主动脉壁中层退变,弹力纤维断裂、胶原纤维沉积。PCR结果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显示夹层组患者主动脉壁组织中TPM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平均密度为(9.73±1.20)%比(0.11±0.04)%,P<0.05],且TPM2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结论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壁中TPM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偏高,提示TPM2可能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原肌球蛋白2 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蛋⽩ (MALB)和β2-球蛋⽩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22年6⽉到2023年1⽉期间在⼭东省济南市莱芜⼈⺠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 50例,健康体检者50例。测定两组尿微量⽩蛋⽩ 和β2-球蛋白的⽔平,⽐较它们的阳性率,以及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尿微量⽩蛋⽩和β2-球蛋⽩的⽔平显著⾼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尿微量白蛋白、β2-球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通过联合尿微量白蛋⽩和β2-球蛋⽩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从而有效地避免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以邻苯二胺和醋酸为原料合成2-甲基苯并咪唑,探究了反应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少量还原锌粉对产率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和质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醋酸与邻苯二胺的摩尔比为1.8∶1,反应时间为4h,加入适量锌粉,2-甲基苯并咪唑的产率可达87.6%。

  • 标签: 2-甲基苯并咪唑 邻苯二胺 醋酸 锌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复方小儿退热栓 感冒发热 血清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 简介:本文要证明不存在一个非平凡2-(v,k,3)对称设计,它的旗传递自同构群的基柱是^2F4(q2

  • 标签: 设计旗 传递 自同构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抗β2-蛋白I抗体(抗β2-GPI抗体)及亚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及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00例SLE患者、39例疾病对照组类风湿关节炎(RA)7例、系统性硬化病(SSc)5例、干燥综合征(SS)19例、自身免疫性肝病4例、MCTD4例)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β2-GPI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ACL抗体)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00例SLE患者抗ACL抗体阳性率为39%,特异性67.7%,与疾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0例SLE患者抗β2-GPI抗体的滴度显著高于疾病组和正常组,联合检测抗β2-GPI抗体、抗ACL抗体的阳性率高于疾病组,且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抗β2-GPI抗体、抗ACL抗体的阳性率。抗β2-GPI抗体Ig-M与SLE存在相关性。结论抗β2-GPI抗体在SLE中具有敏感性,联合检测抗β2-GPI抗体和抗ACL抗体能辅助诊断SLE,抗β2-GPI抗体Ig-M在SLE诊断临床意义更大。

  • 标签: &beta 2-糖蛋白I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 简介:目的探讨尿β2球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在诊断支原体感染后肾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快速免疫比浊法或酶法测定支原体感染组41例、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40例儿童的Uβ2-MG、NAG、Ser、BUN、UMA和补体C,并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感染组血清Cr、BU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Uβ2-MG、NAG、UMA含量则明显升高(P〈0.05);与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相比,MP感染组Uβ2-MG、NAG、SCr、BUN、U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β2-MG、NAG明显升高,SCr、BUN、UMA则明显降低;而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Uβ2-MG、NAG、SCr、BUN、UMA均明显升高(P〈0.05);在支原体感染组,血清Cr、BUN的异常检出率为0,而UMA的异常检出率为4.88%,高于血清Cr、BUN;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54%、17.08%。在非支原体感染肾病组,血清Cr、BUN、UMA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1.54%、7.70%、33.3%,而Uβ2-MG、NAG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6.67%、6.67%。结论MP感染时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均可能受损,以肾小管功能受损为主;UMA、Uβ2-MG、NAG均应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以及早发现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肾损害。

  • 标签: 尿β 2微球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微量白蛋白 肺炎支原体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就胱抑素C联合α1一球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患者100例,定位单纯糖尿病组。与此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定位糖尿病肾病组。另外,再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确定为身体健康者100例。采集每位患者10ml的晨中段尿,离心分离,分离时间定位5分钟,离心速度为1000r/min,取上清液,在4℃的温度下冷藏保存。另外,再采集每位患者3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在-20℃的温度下保存待测。结果与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的尿αl—MG、血清CysC指标都要更高一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组的蛋白尿亚组升高较为明显(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的尿αl—MG、血清CysC指标要高些,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尿αl—MG、CysC异常率分别为42.89%、26.09%,血清αl-MG、CysC异常率分别为84.88%、96.57%,较单纯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都要高很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胱抑素C联合α1-球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肾病,可以有效地将糖尿病病程中肾功能损害发现出来,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胱抑素C &alpha 1-微球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超分子化合物{[2-(4-chlorophenyl)benzimidazoleH]2^2+·[SbCl5]^2-}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构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5830(9)nm,b=1.6125(3)nm,c=1.6163(3)nm,β=94.181(2)°,Z=2,化学式为C26H20Cl7N4Sb,Mr=758.36,V=1.5155(4)nm^3,Dc=1.662g·cm^-3,μ=1.551mm^-1,F(000)=748,R1=0.0891,wR2=0.2568.Sb^3+与其周围6个氯离子配位,构成一个6配位的畸变八面体构型,配阴离子与2-(4-氯苯基)苯并咪唑阳离子以静电引力、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荧光测试显示该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光致发光性能.

  • 标签: 2-(4-氯苯基)苯并咪唑 三维超分子化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光致发光
  • 简介:摘要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难以治愈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瘤,全基因组测序显示MYD88和CXCR4基因突变是WM最常见的分子遗传学改变。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等技术的发展,对WM发生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同时,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蛋白酶体抑制剂等新型药物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使WM的预后得到了改善。文章主要就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WM治疗、预后分析等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突变 谷胱甘肽 蛋白激酶抑制剂 蛋白酶抑制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免疫球蛋白的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从而为医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免疫球蛋白(Ig)是具有抗体活性和(或)抗体样结构的一类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腺及某些细胞膜上,约占血浆蛋白总量的20%。它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球蛋白是近年来临床疾病治疗与预防的常见药物类型,以丙种球蛋白为例,在抗体活性上明显,可结合抗原特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从近年来许多相关研究文献中均可发现,丙种球蛋白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明显,特别因其抗病毒IgG抗体,得到广大医学者的青睐。本次研究将结合既往研究文献资料,对丙种球蛋白临床应用进展做综述分析。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临床应用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