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言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历来温、光、水气象条件对种植双季水稻和三季粮食作物“匹配”较适宜,构成了多宜性的生态环境。过去不少地方在种植双季晚稻时,也有一些单季稻田块(播种期提前10天左右),其前茬大麦或轮闲白田,称之谓“假单季”,产量往往与双季晚稻相差极微,甚至产量反比双季晚稻低,增产效益不明显,仅作为劳力安排而采取的一种生产方式,所以多年来“假单季”发展不快。随着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在浙北地区,单季晚稻应运而生,并有发展的趋势,1993年嘉兴市单季稻种植面积达80万亩左右,占全市晚稻面积三分之一,1994年又上升到45%左右。为正确认识早季晚稻的生理特性和气象关系,并相应提出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目的,本文作简述和探讨。

  • 标签: 气象条件 单季晚稻 晚粳稻 双季晚稻 生理特性 嘉兴市
  • 简介:2017年8月15-16日,WMO天气研究计划(WWRP)临近预报和中尺度模式研究工作组(WGNMR)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会议地点在阿根廷国家气象局办公楼会议室,7位委员和1位WMO天气研究计划处官员EstelledeConing女士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尺度模式 临近预报 WMO 工作组 会议总结 天气
  • 简介: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 标签: 气候预测 气候模式 初始化
  • 简介: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了一个准业务跨季度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包括气候模式、大气和海洋初始条件同化、年际气候异常信号的提取、集合积分与概率计算、预测值系统误差的订正方法以及预测评分技术等方面,以东亚夏季风降水和太平洋海温异常为主要预测对象。本文主要报告5年来中国夏季降水跨季度预测准业务试验的结果。1989~1995年夏季降水跨季度实时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对于导致气候灾害的夏季降水异常,例如中国东部的严重旱涝,我们能够作出很好的预测;对于比较弱的夏季降水异常,预测技巧较低。另外,预测效果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比如,中国东部比西部好,东部又以长江中下游为最佳。本文还介绍了一些由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影响大气的物理过程及机理,提出了一个“持续异常区假说”。进而讨论了集合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集合积分技术来识别持续异常区。最后对短期气候预测的几个基本问题以及改进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跨季度实时预测 集合预测 持续异常区
  • 简介:1.1华北一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观测分析2011年12月1—7日在华北地区发生了一次比较罕见、持续1周左右的低能见度重度雾霾天气。利用气象行业专项“京津地区低能见度雾霾天气监测与预报研究”观测试验资料,研究分析了此次持续性重度雾霾天气的气溶胶、云凝结核(CCN)、雾滴谱、含水量等微物理特征及大气能见度、边界层垂直结构特征,探讨了雾霾天气的产生、演变与转化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此次持续1周的雾霾天气过程发生在高压天气系统和静风条件下,暖平流和辐射降温形成的稳定逆温边界层结构有利于污染气溶胶的积累和雾霾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来自南方持续不断的湿平流使雾霾天气得以长时间持续和发展。整个雾霾天气期间能见度均小于2km,最低能见度达到56m,液态水含量在10-3g/m3量级,最大达到0.16g/m3,气溶胶数浓度均在10000cm-3以上,质量浓度范围为50~160μg/m3。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此次长达1周的雾霾天气发生了3次强弱不同的霾气溶胶积累、霾雾转化和混合及减弱3个主要阶段。霾气溶胶积累阶段先后有爱根核模和积聚模气溶胶数浓度的积累和增加。霾向雾转化和混合阶段中,雾滴凝结释放的潜热和高浓度气溶胶环境使布朗碰并加剧,导致气溶胶尺度向粒径大的方向转移,从而提供了大量可形成云凝结核的气溶胶粒子,促进了雾的爆发性增强,浓雾过程中气溶胶向CCN活化率可达17%,而CCN向雾滴的转化效率可高达100%,此期间雾滴谱具有爆发性拓宽的特征;冷锋系统过境或辐射加热增强导致了雾霾过程的减弱和消散。(郭丽君,郭学良,方春刚,朱士超)

  • 标签: 人工影响天气 气溶胶粒子 云物理 转化特征 边界层结构 低能见度
  • 简介:建立适应多轨道研究型业务需求的气象培训体系是业务技术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我国气象培训工作的实际,从内涵、需求、思路,创新、加强气象培训能力建设、配套保障措施等方面,研究、探讨如何建立适应多轨道研究型业务需求的气象培训体系。

  • 标签: 业务技术 培训 气象 轨道 业务需求 组成部分
  • 简介:1概况受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丹·亚基尔教授邀请,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376)资助下,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阳伏林于2014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到其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是世界著名的多学科研究中心,该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在干旱区陆面过程研究方面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标签: 以色列 合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科学研究院 行星科学 中国气象局
  • 简介:采用一个基于流体静力平衡的动力学诊断模式对大亚湾核电站厂址区域的气象场进行实际模拟,研究了复杂地形和下垫面对流场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数值实验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局地环流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模拟气象场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多源模式计算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和干湿沉积量。模拟结果显示:模式很好地反映在海陆风和山谷风环流及排牙山影响下大气参数的非均匀性和非平稳性。

  • 标签: 气象场 中尺度 海陆风 热力作用 下垫面 时空分布
  • 简介:介绍了两种降水概率预报方法,一种是根据多因子场相似原理作降水概率预报,另一种是用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的MAPS降水资料作降水概率预报。

  • 标签: 降水概率 相似方法 效果评估
  • 简介:华南暴雨试验研究———“九五”攀登计划预选专项华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暴雨区之一,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70年代末,我国气象工作者开展的“华南前汛期暴雨试验”以及近年进行的暴雨监测预报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要深入揭示其物理机制...

  • 标签: 华南暴雨 试验研究 攀登计划 中尺度诊断 数值模式 外场试验
  • 简介:一、前言定量地描述作物生理现象、气象条件等环境因素与作物生态的关系,研究能够说明和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的作物生长模拟模式,不仅可以预报作物产量,而且可以用于评价某一地区潜在的生产力、农业生产的风险分析、确定作物的种植条件和适宜种植期,以及根据作物的生育诊断采取

  • 标签: 产量形成过程 种植期 种植条件 气象条件 生长发育 高产稳产
  • 简介: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学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 标签: 气候学 应用 现状 美国 国民经济发展 大气科学
  • 简介:文章在对巴盟、包头及呼市各防雹办收集的降雹及雹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降雹天气分为西北气流型、槽区型、西风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四个类型,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模板,通过相似分析进行模板匹配计算.在综合考虑降雹天气产生要求的水汽、不稳定条件及动力触发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各个模板选取不同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同时建成了一个能在Micaps工作平台上完成资料自动采集、处理、分析、显示的客观化、定量化的冰雹预报指导产品.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人工防雹的科技含量.

  • 标签: 模板匹配 数值预报产品 相似分析 预报方程 冰雹
  • 简介:2011年,气候系统研究所在气候系统模式研发、陆面过程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以及我国云南持续性干旱的成因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可喜的进展。

  • 标签: 气候系统模式 陆面过程 研究所 持续性 干旱
  • 简介: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模拟了特殊地形下的气象变化特征,通过CALPUFF模拟了大气环境风险事件的精细化扩散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市地面风特征与河谷地形走向基本一致,典型风场表现为湟水河谷盛行西北和东南风,北川河谷则多为偏北风。青藏高原昼间强烈的山坡辐射增热和夜间冷却效应致使低空出现逆温层频率高,全年逆温的频率约为36%,最高逆温强度达每百米增温2.0℃以上,不利于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河谷剖面模拟温度场的结果显示相同高度山坡附近比河谷中心的温度大约高1.5℃。CALPUFF在西宁市大气环境风险模拟结果中能清楚描绘出污染物沿河谷输送与扩散的初始状况和细致分布,同时出现山体对烟团的阻碍效应、烟团因流场在山脊处形变以及山谷风环流影响等非定常扩散现象,扩散轨迹符合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影响的特征和规律,模拟结果对准确预估大气环境风险事件在复杂地形和气象条件下城市中的扩散特征、影响范围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河谷 复杂地形 逆温 环境风险
  • 简介:《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创刊于2005年,是由中国气象局主管、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于气候变化主题的特殊性,本刊特色体现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与交叉,所发表的论文涉及气象、水文、农业、林业、生态、环境、能源、人体健康、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

  • 标签: 气候变化 核心期刊 中国气象局 学术刊物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