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体检人群中高尿酸症与相关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健康管理科进行体检的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选出90名受检者,按照血尿酸水平的高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高尿酸)46名,观察组(非高尿酸)44名,并进行与相关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存在差异性,且男性高尿酸症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体检人群中对照组人员高尿酸症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高于观察组。结论:高尿酸症发病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提高且也与高血压、高血糖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的相关疾病有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相关疾病 体检人员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CRP结合血常规检测用于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院内感染性疾病患者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另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测定血常规与全CRP,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健康人员WBC与CRP表达水平均低于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患者,病毒感染组患者WBC与CRP表达水平均低于细菌感染患者,三组间对比有差异性;健康人员WBC与CRO检验均未出现阳性,病毒感染患者WBC与CRP阳性率23.53%与26.47%均低于细菌感染患者的64.71%与79.41%,三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将全CRP与血常规检测联合应用到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中,可为疾病确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 全血CRP 血常规检测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将2019年7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脑血管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在研究组更优,P

  • 标签: 个体化健康教育 护理 老年脑血疾病患者
  • 简介:1月1月1日,微博迅速传播2014年12月31号晚上在上海外滩发生的踩踏事件。有人称是因为现场有人撒美元(后来发现是某俱乐部代金券)导致了踩踏事件,然而事后证明两者之间并无关系。

  • 标签: 网络传播 上海外滩 代金券 俱乐部 事件
  • 简介:山坡上,粉红的桃花开了。蜜蜂妈妈对小蜜蜂说:“我们传播花粉,好让桃树结出果实。”桃花太多,蜜蜂们来不及给它们传播花粉,很多花儿谢了。

  • 标签: 花粉 传播 蜜蜂 桃花 果实 桃树
  • 简介:1月初,搜狐视频将独家引进美国已经播出39年的王牌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下一阶段搜狐视频将加大购买美国的综艺节目和电影版权,在美剧之外重点布局综艺等内容品类。

  • 标签: 网络传播 综艺节目 美国 视频 搜狐 播出
  • 简介:"功不唐捐",出自《法华经》,意思是"所有功德和努力不会白白付出"。胡适在1932年致毕业生讲话中引用了,并说:"一个人的努力,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在我们看不见想不到的方向,早已生根发叶开花结果了。"我在大学学的是国际新闻,现在是做法治报道的记者,可以说所学和实际操作关系不大。但学过的那些课程时不时会在一些场合蹦出来,"功"确实在"看不见想不到"的时候和方向里,显现了。

  • 标签: 《法华经》 国际新闻 教学秘书 张老师 口语传播 小班教学
  • 简介:狭义上来说,微传播主要是指以微博、微信等微媒介为核心进行的信息传播模式;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利用各种微介质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信息技术范式不断变换的产物,“微”特性明显:一句话、一个表情符号等就能表示的“微内容”,通过简单点击就能发送的“微行为”.

  • 标签: 传播内容 优化教学 传播时代 信息传播模式 移动互联网 传播活动
  • 简介:摘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掀起了一阵“微传播”浪潮,传播媒介的革命性变革深刻的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式,带来了新闻传播生态的裂变。技术的更新迭代改变了新闻的生产、传播流程,而在新闻移动化、社交化和可视化的微传播语境下“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微传播,成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传统新闻媒体及其传播样式已经逐渐褪去以往的光环,并不断受到新的新闻传播样式的冲击和挑战。因而,针对于微传播带来的“流量至上”、“碎片时间管理”以及“简易化信息产出”等特点与优势,传统的新闻传播又该如何创新理念,实现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的放量提升成为传播领域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对微传播特点及应用的分析,探究新闻传播更好适应微传播时代的路径。

  • 标签: 微传播 移动化 新闻传播
  • 简介:”的教训不需用“”验证魏善勇一起特大事故无情地发生了。四月四日晚18时30分,青岛市公交公司驾驶员宁志国,驾驶个体户一辆大客车由日照返回青岛途中,因宁违章操作,人工直接供油,致发动机回火爆燃引起火灾,当场烧死旅客11人,烧伤23人。《中华人民共...

  • 标签: 驾驶员 道路交通 大客车 发动机 违章现象 良好作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术前/输血前患者开展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法比较的多中心研究,以探索更优的临床血源性传播疾病筛查方案。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10家医院拟进行术前/输血前血源性传播疾病检测的入院患者血浆样本,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RNA,并同时与参与医院现行的免疫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用χ2检验和Kappa检验统计分析核酸检测和免疫血清学这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10家医院共收集到有效样本8 655例。在HC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HBV和HIV的检测中,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BV DNA和HIV RNA检出的阳性例数(分别为238、4例)均多于相应的血清学检测结果(分别为216、2例)。HBV、HCV和HIV的免疫血清学均存在漏检情况,其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例,HCV抗体阴性、HCV RNA阳性 2例,HIV抗原/抗体阴性、HIV RNA阳性2例。在2种检测方法结果不一致的66份样本中,年龄>45岁、肿瘤、外科、男性患者分别占83.3%(55/66)、68.2%(45/66)、63.6%(42/66)和62.1%(41/66)。结论核酸检测相对于免疫血清学检测,能及时检出HBV、HCV、HIV感染者,减少漏检。45岁以上、肿瘤患者等进行术前/输血前免疫血清学筛查的同时,用HBV、HCV、HIV核酸检测筛查可降低传播风险。

  • 标签: 传染病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20年天津市性传播疾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16-2020年的每年4-6月,每个哨点样本量为400人,连续监测并收集天津市STD门诊男性就诊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相关性行为,以及HIV、梅毒、HCV感染等信息。结果STD门诊男性就诊者共4 000例。2016-2020年HIV阳性率由1.13%(9/800)增长到2.25%(18/800)(趋势χ2=14.22,P<0.001),梅毒阳性率由9.38%(75/800)增长到13.00%(104/800)(趋势χ2=7.30,P=0.007),总HCV阳性率为0.45%(18/4 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于未婚、天津市户籍、最近3个月未发生临时性行为、未发生同性肛交和未感染梅毒者,STD门诊男性就诊者感染HIV危险因素包括同居(aOR=7.53,95%CI:2.13~26.62)、外省户籍(aOR=3.64,95%CI:1.58~8.38)、最近3个月发生临时性行为(aOR=2.24,95%CI:1.03~4.89)、发生同性肛交(aOR=85.99,95%CI:38.76~190.74)和感染梅毒(aOR=6.06,95%CI:3.18~11.56)。结论2016-2020年天津市STD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和梅毒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发生临时性行为、同性肛交和感染梅毒是STD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感染 哨点监测 性传播疾病 门诊就诊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梅毒、淋病、艾滋病(含HIV感染者)这3种性传播疾病发病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对2005-2010全区的性传播疾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各年度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种仍以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为主,但在性传播疾病构成比中淋病呈逐年下降,非淋菌性尿道炎及尖锐湿疣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本区性传播疾病流行病种正在发生变化。结论在加强主动监测的同时,广泛深入的开展健康教育和性道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自我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吸毒、贩毒和卖淫嫖娼行为,切断传播途径。

  • 标签: 性传播疾病疫情分析
  • 简介:传播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模式,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基于高速、智能、开放的宽带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应用相继出现。伴随这些新应用的出现与发展,以微博、微信、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一种新媒体作用下的新的传播方式——微传播正不断兴起。

  • 标签: 传播技术 现状 意义 移动互联网 生活模式 社会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C-反应蛋白作为感染性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来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常规C反应蛋白(CRP)12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的全CRP含量。结果感染性疾病组CRP升高者占70.8%(85/120),健康组CRP升高者占3.3%(3/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免疫荧光法快速定量检测全血中的C反应蛋白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性高,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治疗效果监控均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感染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镁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开始接受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镁(Mg)水平分为对照组(Mg≥0.7 mmol/L)与低镁组(Mg<0.7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症、用药情况和临床结局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PD患者发生低镁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Fine-Gray模型法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法分析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8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对照组321例,低镁组60例,中位随访时间27(15,43)个月。两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镁、磷、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 h腹膜透析液肌酐/肌酐比值(4 h D/Pcr)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901,95%CI 0.831~0.976,P=0.011)、低磷(OR=0.217,95%CI 0.080~0.591,P=0.003)、高hsCRP(OR=1.276,95%CI 1.066~1.528,P=0.008)、高4 h D/Pcr(OR=1.395,95%CI 1.014~1.919,P=0.041)是患者存在低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5.388,P=0.020),Fine-Gray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CVD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ray=6.915,P=0.009)。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镁作为连续性变量时,镁水平较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分别HR=0.137,95%CI 0.020~0.946,P=0.044;SHR=0.037,95%CI 0.002~0.636,P=0.023);镁作为分类变量时,低镁症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864,95%CI 1.044~3.328,P=0.035;SHR=2.117,95%CI 1.147~3.679,P=0.029)。结论低镁症易存在于低血清白蛋白、低磷、高hsCRP及腹膜转运特性较高的PD患者中,低镁是PD患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固本活血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病人60例COPD稳定期气虚瘀证受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疗程3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有效率为73%,两组间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各项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上升趋势,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比较,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显著(P<0.05)。两组安全性观察均为正常。结论固本活血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气虚瘀证患者疗效确切,延缓肺功能下降及改善肺微循环且安全。

  • 标签: 固本活血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虚血瘀证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同型半胱氨酸症指的是患者体内的血浆或者血清中所包含的游离与蛋白相结合所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与混硫化物的数量增加,形成高同型半胱氨酸症,从而导致患者的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症简称HHCY,是引发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小病等多种疾病1,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下文将针对高同型半胱氨酸症与脑血管疾病相关性的进展展开论述。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脑血管疾病 相关性 进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症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48例年龄40~80岁的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行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氧分压分为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与18例肺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左心室功能功能及结构即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A)、E峰速时间(EDT)、短缩分数(FS%)、左室射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关系。结果①无呼吸衰竭组患者E/A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F%、FS%及LVE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呼吸衰竭组患者E/A值与对照组及无呼吸衰竭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及P<0.05;EDT相比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F%、FS%及LVED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三组E/A值与氧分压值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低氧症是引起COPD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并且与缺氧程度成正相关。低氧程度的加重对LVEF%无影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低氧血症 左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