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运动神经病的效果。 方法 选取在我院于2017年7月~2020年7月接受检查的92例运动神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选取同时期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其进行临床结合神经电生理早期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 结果 观察组腓肠神经电位波幅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胫神经电位波幅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腓总神经以及尺神经电位波幅小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 神经电生理 早期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基于选择神经根封闭术的有限减压融合手术与传统长节段减压融合术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确诊为多节段腰椎退行疾病的患者,且符合本试验纳入排除标准,随机分为有限减压融合组(A组)及广泛节段减压组(B组),A组:首先进行神经根封闭术,按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判定引起临床症状的主要责任节段,对责任节段进行选择神经减压,常规行腰椎固定融合术;B组:按常规进行广泛神经椎管减压,按常规行腰椎固定融合术。术中术后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放置时间进行统计,在术后1、12、24个月随访时,临床疗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定。同时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腰椎各节段退情况。结果符合试验标准并获得随访的A组27例,B组29例。术中术后观察指标显示:在手术时间[A组(128±32)min,B组(152±28)min]、术中失血量[A组(220±52)ml,B组(320±68)ml]、切口引流量[A组(330±55)ml,B组(480±82)ml]及引流管放置时间[A组(2.8±0.8)天,B组(4.4±1.2)天]方面,A组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JOA评分在术后2年随访时[A组(21.7±6.1)分,B组(22.9±5.7)分]均较术前[A组(10.6±2.7)分,B组(11.2±3.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ODI指数在术后2年[A组(21.3±7.2),B组(20.1±9.2)]随访时均较术前[A组(65.3±22.7),B组(71.1±18.2)]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至1年时,两组手术满意率均在95%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腰部手术区相关不适抱怨比例(29例中有16例)明显高于A组(27例中有6例)(P<0.01)。两组术后X线片均未见退明显加重,MRI观察到两组腰椎进�

  • 标签: 脊柱疾病 腰椎 脊柱融合术 神经根封闭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镜下治疗法对老年骨关节炎退行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奇数偶数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以及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行膝关节镜下治疗法,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膝关节镜下治疗法 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镜像神经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的"具身模仿理论"、心理选择现象,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发生机制的一扇新窗口,初步揭示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仿与理解、分布式认知的产生机制。同时,镜像神经也对当代网络学习者的认知/学习、学习资源/环境、人际交互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学习者 认知
  • 简介:摘要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投射神经作为皮层的主要神经,广泛参与机体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能的调节和支配。大脑皮层投射神经包括兴奋投射神经和抑制投射神经两大类,其中又以兴奋投射神经为主。皮层兴奋投射神经种类较多,但多数具有各自特有的发育规律和表面分子标记物。研究大脑皮层投射神经的起源和发育过程及规律,有助于理解皮层投射神经异常相关疾病的机制。该文主要综述了皮层投射神经的起源、分型及功能。

  • 标签: 皮层发育 投射神经元 起源 分型 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丹参对鼠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分化作用。方法:丹参注射液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方向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的和未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丹参可诱导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分化的细胞早期表达巢蛋白和Musashi1蛋白,后期则表达神经的标志物神经特异性醇化酶和神经微丝M,在最适合的诱导条件下约50%-60%的细胞表达这两种神经的标志物。结论:骨髓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的干细胞,丹参能够诱导这种干细胞向神经分化,这种细胞可能成为中枢神经系统自体细胞移植的另一个干细胞的来源。

  • 标签: 骨髓间充质细胞 分化 神经元 丹参
  • 简介:研究了改进的Morris—Lecar(ML)神经模型的放电节律模式和模式转化的峰峰间期(interspikeintervals,ISIs)分岔结构,通过调节模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μ和Vk,发现对于固定的μ,改变Vk,神经呈现出从倍周期级联分岔到加周期分岔的复杂结构,放电模式从静息态转化为周期、混沌簇放电状态;若选取此分岔过程中的某一Vk值,对μ进行调节,呈现出的ISIs分岔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个神经的放电节律模式,且单个神经处于混沌簇放电时,肛带来的分岔动力学行为较丰富.由于神经能够通过动作电位对信息进行编码,所以我们推测,研究神经的放电节律模式和动作电位的ISIs分岔结构能为理解神经信息编码机制提供线索.

  • 标签: 分岔 峰峰间期 神经编码
  • 简介:分析空白组(无血清培养液)、Met组(无血清培养液含终浓度为2mM的Met培养3天后换以无血清培养液)、VPA组(无血清培养液含终浓度为2mM的Met培养3天后换以终浓度为0.5mM的VPA 无血清培养液)的GAD活性,Met)对大鼠皮质神经谷氨酸脱羧酶(GAD)表达的影响,酶活性测定结果说明蛋氨酸抑制大鼠皮质神经表达GAD

  • 标签: 大鼠皮质 皮质神经元 神经元表达
  • 简介:摘要神经膜蛋白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神经相关疾病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是一些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进一步了解神经膜蛋白有助于加深对神经功能的理解和寻找相关疾病的新的解决方法。文章总结了近几年发现的几种神经膜蛋白及其功能,以及一些新兴的研究技术。

  • 标签: 神经元 膜蛋白 蛋白质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镜像组(n=21)和对照组(n=21)。所有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镜像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被动运动视觉模拟、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和贝克抑郁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镜像组R-VAS、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FMA-U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理论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脑卒中 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恢复
  • 简介:嗅觉系统的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能够促进嗅神经的功能恢复,因此OECs移植可能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功能。OECs可通过分泌多种黏附分子和营养因子,对再生轴突发挥趋化引导作用;调节脑信号蛋白3A、神经纤毛蛋白-1等神经生长抑制相关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等多种机制,为轴突的再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标签: 嗅鞘细胞移植 轴突生长 神经元 神经纤毛蛋白-1 OECs移植 轴突再生
  • 简介:在二维映射神经模型中,同时施加高、低两种不同频率的刺激信号,以高频信号为调制信号,研究其对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高频信号的幅值为某一合适值,可以使得神经膜电位对弱低频信号的线性响应达到最优,产生振动共振现象,从而证实了高频刺激信号能够帮助神经探测和传导弱低频信号.另外,还研究了模型和信号参数对系统共振特性的影响.

  • 标签: 神经元 二维映射模型 振动共振 刺激信号
  • 简介:目的:观察吗啡依赖大鼠神经再生水平的改变及胍丁胺对抗吗啡依赖的可能机理。方法:12天连续递增给药方式建立吗啡依赖大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腑海马神经再生;应用放射免疫结合方法测定大鼠脑海马中cAMP水平;Westernblot方法观察海马中腑源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rkB水平的变化。结果:连续递增给药12天造成吗啡依赖模型,胍丁胺(10mg/kg)对吗啡依赖具有抑制作用;吗啡抑制人鼠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胍丁胺(10mg/kg)抑制吗啡依赖的同时可以逆转吗啡对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目的减少,吗啡依赖大鼠BrdU阳性细胞数目下降23%±4%;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MP含量下降,BDNF、TrkB水平呈现明显的下调。胍丁胺可逆转该变化。结论:成年大鼠吗啡慢性处理导致依赖后,神经再生的水平下降,胍丁胺可以减轻吗啡依赖对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而吗啡对神经再生的抑制作用与cAMP以及其介导的BDNF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大鼠 吗啡依赖 胍丁胺 神经元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hrelin作用于伏核神经对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整体动物行为学测试技术,于双侧伏核壳部微量注射ghrelin,并采用开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焦虑行为的改变.结果ghrelin将减少大鼠在开场测试中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和停留的时间;减少大鼠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中进入开放臂的次数和停留的时间.结论中枢注射ghrelin有致焦虑的效应,为临床上使用ghrelin相关药物治疗焦虑情绪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Ghrelin;伏核;焦虑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133-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枢神经系统对感觉信息的处理是一项复杂的神经计算过程.外界复杂的感觉信息决定了中枢神经反应的多样.哺乳动物对听觉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有限的听神经传入通路,其中中脑下丘(inferiorcolliculus,IC)在声信号的加工处理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对声信号的整合和编码.

  • 标签: 下丘神经元 理中 听觉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信息 神经元反应
  • 简介:摘要运动神经病(MotorNeuronDisease),简称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桥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进行变性疾病。临床上以或(和)下运动神经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下运动神经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只要患了这种病,先是肌肉萎缩,最后在病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因呼吸肌无力呼吸而死亡。所以这种病人也叫“渐冻人”。本文就1例典型MND病例患者的心理护理作一探讨。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