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复杂、疑难病例多,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协作。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可以减少淋巴患者误诊误治、缩短诊断和治疗等待时间、增加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达到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为了促进中国淋巴MDT模式的健康发展和淋巴诊断治疗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共同组织全国专家制订了《中国淋巴多学科诊疗模式实施指南》。

  • 标签: 淋巴瘤 多学科诊疗 规范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提升淋巴划着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 2013 年 1 月到 2015 年 1 月间收治的淋巴患者 200 例为研究对象,将 200 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治疗史、影像学资料、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充分收集,对已存有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根据患者近期临床病症表现、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诊断结果与现有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 结果: 影响淋巴病理诊断的临床因素为取材方式、肿瘤类型、病理类型等,结内淋巴和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病理诊断可靠性分别为 85% 和 81% ,明显高于结外淋巴和非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的 72% 和 60% ,切除的病理诊断可靠性最高,为 70% ( 140/200 )。 结论 :临床结合病理,才能提高准确率。

  • 标签:  影响 淋巴瘤 病理诊断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脏原发性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80年—2010年在我院获的确诊并治疗的12例原发性脾脏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NHL),1例为霍奇金淋巴(HL)。结论脾脏原发性淋巴以NHL为主,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痛或不适,脾肿大,贫血和发热等。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高级别B细胞淋巴(HGBL)传统上被用作侵袭性B细胞淋巴的统称,这种B细胞淋巴在形态学上表现出高级别特征,包括多个有丝分裂象、星空图案、较高的Ki-67等。但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分类重新定义的HGBL包括伴有myc、bcl-2和(或)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双重打击淋巴(DHL)或三重打击淋巴(THL)和不伴myc、bcl-2、bcl-6重排的HGBL,也称为HGBL,非特指型(HGBL-NOS)。HBGL具有高度侵袭性、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对常规化疗方案反应差等特点。准确地识别HGBL很重要,因为它可能会改变临床治疗方案。但经济有效的诊断方法及合理的治疗方案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文章对HGBL的生物学特征、诊断评估和最新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基因重排,B淋巴细胞 myc基因 bcl-2基因 bcl-6基因
  • 简介:结外NK/T细胞淋巴,鼻型,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非霍奇金淋巴的一个亚型。由于其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肿瘤细胞的嗜血管性,且常伴有血管的破坏与坏死,历来命名较为混乱。其中有Kiel分型的多形T细胞淋巴,小、中、大细胞型,REAL分型的血管中心T细胞淋巴,以及其他如恶性中线网状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多型性网状细胞增生症等。1997年Jaff等在WHO淋巴分型草案中提出一种新的非霍奇金淋巴亚型,具有同时表达T细胞抗原(CD3)和NK细胞抗原(CD56)的特征。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 鼻型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非霍奇金淋巴瘤 网状细胞增生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脑淋巴CT检查特征,以全面提升提高原发性脑淋巴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收集的28例原发性脑淋巴患者,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脑淋巴,科学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点。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中,多发16例,单发12例,总共64个病灶,肿瘤形态为类圆形的结节或者肿块,且肿瘤的周围呈现重度水肿或者是轻度水肿,经过CT平扫多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影。结论原发性脑淋巴CT影像检查表现特征性,在诊断过程中,结合其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能够准确诊断。

  • 标签: 原发性脑淋巴瘤 CT检查 特征分析
  •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以下简称本病)是起源于甲状腺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很少见。我院收治甲状腺淋巴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恶性淋巴瘤 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的小儿腹部淋巴21例,其中,Burkitt's淋巴12例,非Burkitt's淋巴9例,分别比较两组淋巴的临床症状、发病部位、肿块大小、肿块内坏死灶情况、受累肠壁厚度及扩张度、腹腔淋巴结及肝脾情况等CT影像学表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计算结果.结果Burkitt's淋巴常常形成较大肿块,直径>40mm,占91.7%,最常见发生于肠管,占66.7%,受累肠管肠壁呈肿瘤样增厚,占66.7%,受累肠管常常扩张而非狭窄,占50%,肝脾肿大较少见.与非Burkitt's淋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在螺旋CT上有多个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能够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腹部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淋巴的MRI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MRI表现,总结病灶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14个病灶,病灶靠近中线区或脑表面,其中多发病灶侵及额顶叶白质、胼胝体及基底节区;T1WI呈低或等信号9例,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0例,1例出现坏死及出血,7例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2例出现经度水肿,2例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呈显著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2例,1例为斑片状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多位于大脑深部,明显强化,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且发病率低,因此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脑内 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讨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0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病理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MALT型)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伴大细胞转化型(MALT伴大细胞转化型)3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型)4例。ⅠE期4例,ⅡE期2例,ⅢE期2例,ⅣE期2例。本组2例行手术切取活检术,8例行甲状腺腺体切除术,1例同时行气管切开造口术。8例术后明确行CHOP方案化疗等治疗。10例平均随诊30个月,10例平均存活36个月。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淋巴,手术主要起明确诊断的作用,放、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MALT型、Ⅰ-Ⅱ期病例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 甲状腺肿瘤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不同亚型的表型取决于B细胞的分化阶段和遗传变化,反映在免疫表型、核型和肿瘤微环境的变化上,特别是微环境细胞组成的不同。文章介绍了B细胞淋巴细胞的性质和微环境的细胞组成,探讨肿瘤微环境细胞在B细胞淋巴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肿瘤微环境 淋巴瘤,霍奇金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DLBCL)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一半以上患者可以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而近30-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R/R)。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挽救性治疗失败或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预后很差,因此寻找R/R-DLBCL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方法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DLBCL的主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或难治 治疗 分子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例乳腺淋巴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乳腺淋巴患者,综合对比分析他们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11例为继发性乳腺淋巴患者,11例为原发性淋巴患者,两组患者在发生部位、病理类型、预后

  • 标签: []乳腺淋巴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其中有两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变侵及双叶有9例,单叶7例。肿物单发型为5例,多发型为11例。密度均匀性减低有10例,不均匀性减低有6例,增强扫描均表现为轻度强化,囊变有2例,钙化1例。有9例不同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邻近血管。颈部淋巴结受侵有9例,上纵膈淋巴结受侵有6例。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的CT表现特征:甲状腺多发结节或肿物,密度均匀性或不均匀性减低,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区域淋巴结常受侵。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淋巴瘤 淋巴瘤 CT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