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28例28眼采用玻璃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玻璃切割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增殖期病变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针对患者治疗各阶段,责任护士提供全程、连续、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眼一次性手术复位成功(85.7%)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其中有4例伴有晶状混浊的同时行晶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4例硅油填充下仍然存在下方局限性视网膜增殖,术后三个月取出硅油再次切割增殖膜然后注入C3F8气体填充,随访至气体完全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对玻璃腔注射雷珠单抗辅助23G玻璃切割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雷珠单抗 视网膜病变 优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做室内装潢的儿子突然左眼视物不清,经市中医院检查诊断为双眼玻璃强回声物(考虑玻璃出血)。请问:是什么原因引起玻璃出血?是否隐藏其它什么病灶?该用什么药医治?此症状往后会不会反复发作?日常应注意哪些问题?

  • 标签: 玻璃体出血 视物不清 眼玻璃体 检查诊断 反复发作 强回声
  • 简介:康医生我的眼睛患玻璃混浊,眼科医生开了一种名叫氨碘肽滴眼液点眼,经使用后,眼睛很不舒服。我有低血压,按说明书上说的“低血压患者慎用”,后来就没有使用。请问康医生,玻璃混浊不治疗是否眼睛会瞎,要治疗还会有别的眼药水点眼或需要吃些什么药才能治好吗?

  • 标签: 玻璃体混浊 眼睛 医治 眼科医生 眼液点眼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7 G玻璃腔灌洗术在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玻璃切除术后玻璃积血(postvitrectomy vitreous hemorrhage,PVH)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PVH 41例(50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25眼),进行睫状体平坦部27 G套管针两切口,灌洗出玻璃腔内积血。收集同期PVH 21例(25眼)采用玻璃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的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期末,观察组中视力提高者22眼(88.00%);对照组视力提高15眼(6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27 G玻璃腔灌洗术治疗增生性玻璃视网膜病变PVH效果确切。

  • 标签: 积血,玻璃体 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灌洗,玻璃体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G与20G玻璃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39例(44眼)医院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20G玻璃切割,观察组则采取23G玻璃切割。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恢复时间的差异,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手术部位结膜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对照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部位的结膜恢复良好,无瘢痕组织形成,但对照组中有2眼出现手术部位结膜表面瘢痕组织凸出。结论23G与20G玻璃切割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积血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积血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玻璃手术联合与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合并玻璃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25G微创玻璃手术的PCV合并玻璃积血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扁平部玻璃切割(PPV)组24眼,仅予以PPV治疗;PPV+抗VEGF组12眼,先行PPV并于术后1周行抗VEGF药物玻璃腔注射。所有患者至少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2个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观察玻璃再出血和黄斑区瘢痕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8.552,P=0.006;F时间=31.775,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BCVA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PV+抗VEGF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BCVA均优于相应时间点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眼治疗前后CR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4.797,P=0.041;F时间=295.764,P<0.001),其中2个组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术眼CR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末次随访时CRT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时PPV+抗VEGF组术眼CRT低于PP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个组间术眼C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V组发生眼压升高2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眼,发生率分别为8.33%和4.17%。PPV+抗VEGF组发生白内障加重2眼。PPV组和PPV+抗VEGF组玻璃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67%(4/24)和8.33%(1/1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6)。PPV组和PPV+抗VEGF组黄斑区瘢痕形成率分别为4.17%(1/24)和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微创玻璃手术治疗PCV合并玻璃积血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降低CRT,且短期内效果逐渐增强。玻璃腔注射抗VEGF药物可进一步增强PPV的术后效果,更好地改善视力及视网膜解剖结构。

  • 标签: 微创玻璃体手术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玻璃体积血 抗VEGF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引起的感染性眼内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8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均行玻璃切除联合玻璃腔注药术,从术前,术中,术后对8例外伤引起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进行了精心的护理。结果这8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均有效,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一例患者伤眼视力达0.3,无一例眼球摘除。结论玻璃切除联合玻璃腔注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配合积极有效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有效控制炎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眼科玻璃切割术后续俯卧位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20年4月收治的80例研究对象,均患有眼科疾病,需接受玻璃切割术治疗,术后需保持俯卧位,为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将80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使用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应用中医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肩颈和腰部的舒适度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眼科玻璃切割术后续俯卧位的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可以显著提升其舒适度。

  • 标签: 眼科玻璃体切割术 俯卧位 中医护理 舒适度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23G玻璃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切割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标签: 23G玻璃体切割手术 高眼压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调式头位架在后入路玻璃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取6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给予可调式头位架的使用,对照组让患者自主采取各种替代工具。比较两组舒适率、耐受率、有效率。结果实验组适率高、耐受性强、有效率100%;对照组舒适率、耐受性都不理想,还有一部分治疗效果差,有效率73.3%。结论通过使用可调式头位架能让患者获得舒适感、增加耐受性、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可调式头位架 后入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玻璃切割术(PPV)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切割术的83例(95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玻璃切割术加眼内光凝术,并根据具体情况加行巩膜外环扎、巩膜外硅胶垫压、C3F8填充或硅油填充。结果术后视力改善56只眼,其中Ⅳ期11只眼(84.62%),Ⅴ期24只眼(64.86%),Ⅵ期21只眼(46.67%)。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术后视力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78,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继发性高眼压、玻璃腔再出血、并发性白内障。结论玻璃切割术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手段;尽早手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愈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视网膜光凝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被动体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眼科近期(2017年03月-2018年03月时期)收治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总计1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83例)与实验组(8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体位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1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被动体位中,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在术后护理中的舒适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理想。

  • 标签: 舒适护理 玻璃体切割 眼内填充术 被动体位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玻璃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被动体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行 玻璃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计 114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57 )与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组( n=57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视网膜复位率高于对照组, P<0.05 。实验组术后 1d 、术后 3d 被动体位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 玻璃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案能够延长术后被动体位保持时间,对提高视网膜复位率有显著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 被动体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被动体位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眼科近期( 2017年 03月 -2018年 03月时期)收治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总计 166例,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 83例)与实验组( 8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体位护理,而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体位护理。对照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满意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术后实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2.4%&1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在玻璃切割眼内填充术患者被动体位中,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在术后护理中的舒适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拉近护患距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效果理想。

  • 标签: 舒适护理 玻璃体切割 眼内填充术 被动体位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玻璃切割术在临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玻璃切割术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30例PDR患者的眼压、CMT、BCVA指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6个月时的复发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术后1个月时,PDR患者眼压、CMT、BCVA指标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明显(P<0.05);术后,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落,占比3.33%,2个患者伴眼压升高,占比6.67%,1例患者会玻璃混浊,占比3.33%;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33(4/30)。6个月后,2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6.67%(2/30)。结论 玻璃切割术治疗PDR可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视网膜功能的目的,且并发症与复发率更低。

  • 标签: 玻璃体切割术 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眼压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采用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本课题的研究样本是选择来我院住院手术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样本量70例,然后将这些样本量随机分两组,其中一个组设定成对照组,该组中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35例)接受玻璃切割术予以治疗,另外一个组则设定为研究组,该组中的患者(35例)所接受的治疗方式为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联合治疗;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以及术后裂孔闭合情况进行统计评估。结果:对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可知,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两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情况,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比对照组要薄(P<0.05);分析两组术后裂孔闭合情况,研究组闭合概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概率80.00%(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采取玻璃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之后,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视力情况,提高术后裂孔闭合的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术 治疗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