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分析泌尿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泌尿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为对象,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将其分成肾结石组、输尿管结石组、肾输尿管结石组和其他疾病组,分析术后感染的特点与治疗转归的情况。结果  血液、肺部和尿路是主要的感染发生部位,除却血液感染外,其他感染发生部位四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病原菌检测中,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最高,四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药物的使用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占比最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次之;四组患者均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中对术后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进行分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确保患者获取更好的疾病治疗效果。

  • 标签: 泌尿外科 术后感染 药物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骨科手术后感染的综合护理措施,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护理策略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案和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包括调整患者身体状况、控制基础疾病、术前准备、术后饮食管理、切口护理、限制探视人员、加强功能锻炼及定期复查等。结果:经过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感染率、切口愈合情况、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体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患者满意度高。此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康复速度、住院时间等方面也表现出优势。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预防骨科手术后感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率,促进患者康复。因此,建议在骨科手术后广泛应用综合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提升医疗质量。

  • 标签: 骨科 手术后 预防感染 综合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骨科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分析当前主要的感染源及其传播路径,结合现有预防措施,给出具体且实用的解决方案。主要聚焦术前准备、手术室环境管理、手术中的消毒措施、术后伤口照料和药物使用等核心环节,旨在为骨科术后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感染 预防策略 控制措施 消毒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和发生感染相关因素,为医院预防和感染控制提供了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外科系统所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菌学检验要求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患者因素和非条件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一年中进行的外科手术共计2740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69例,感染率2.5%,分离出病原菌69株,前几位的分别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比例最高的大肠埃希菌。结论要针对医院外科感染病原菌进行密切监测,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腺外科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难点和感染后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乳腺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总结预防感染的护理难点以及感染后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结果由于乳腺外科术后出现感染的因素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抗生素使用不当以及无菌操作疏忽等内容,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针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不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患者术后感染细菌种类所占比例最多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因此在治疗时应当多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如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只有充分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合理使用,方能实现对术后感染的合理预防。

  • 标签: 乳腺外科 预防感染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0月-2018年4月收治的7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患者家属进行抽签分组,对照组3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手术指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阻断时间、心肺转流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开始时的心搏指数、左室做功指数、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体外循环结束以及体外循环结束2h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肾移植后深部真菌感染少见,诊疗棘手。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并改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统计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的病例资料。按入选标准筛选出诊断为IPFI的病例21例,设为IPFI组。并从同期术后发生细菌性肺炎以及正常肾移植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分为IPFI组、细菌性肺炎组、正常组。摘取并分析年龄、性别、免疫抑制方案、抗真菌药物方案、转归等指标。探讨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 入选病例21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59岁,平均年龄为44.76±8.52岁。6例(29%)为拟诊,4例(19.0%)为临床诊断,11例(52%)为确诊。发生率为7.42%,死亡率4.76%,治愈20例。病原学分布:根据痰及BALF培养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6株,白色假丝念珠菌7株(43.8%),曲霉菌4株(25.0%),克柔念珠菌3株(18.8%)、高里假丝酵母菌1株(6.25%)、白色假丝酵母菌1株(6.25%)。免疫抑制维持方案:IPFI组感染前2周FK506血药浓度为(8.24±2.07)ng/ml,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为(10.0±1.90)ng/ml,感染控制后FK506血药浓度为(7.95±2.41)ng/ml。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为(8.63±2.20)ng/ml。IPFI组感染时FK506血药浓度与正常组FK506血药浓度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肺部感染,肾移植,免疫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拔牙术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口腔科2022年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口腔拔牙术患者开展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优质护理),各33例,对比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对术后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的效果更理想,可提升患者对术后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从而减少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口腔科拔牙术 优质护理 术后感染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生殖科周知的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患者70例,其中53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阳性,作为观察组,17例患者支原体培养结果呈阴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感染菌属进行组内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中人型支原体(Mh)感染率最高,占比58.49%,对照组患者中大肠埃希菌感染率最高,占比35.29%。结论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最为常见的因素,且以人型支原体感染较为多见,支原体感染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时间延长,影响产妇产后恢复效果,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支原体感染的干预,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妇感染 剖宫产 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6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所有产妇均行血常规检查及宫颈分泌物细菌及支原体培养,对检查及培养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60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产妇中42例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比70.0%,其中1种高危因素者5例(16.7%),2种高危因素者14例(16.7%),3种高危因素者15例(50.0%),4种高危因素者8例(13.3%)。支原体属培养显示阳性患者41例,占比46.7%,病原体主要为解脲脲支原体、人支原体,分别占比30.0%、16.7%;细菌培养显示阳性患者19例,占比53.3%,病原体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为主,分别占比31.6%、26.3%、21.1%,其次为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比15.8%、5.3%。结论临床中支原体属培养呈阳性产妇是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的高发人群,应对该类人群予以重点关注并加强孕前及孕期阴道炎的检查、治疗,以有效降低临床产乳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 剖宫产 产褥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前在神经外科治疗中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几率较高,假如不能及时的诊断发现和治疗,就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基于此,下面我们将具体探讨颅内感染的相关临床特点,并对感染因素进行分为,为后期的颅内感染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颅内感染 神经外科手术 临床特点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预防医院内需要留置导尿的病人的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了2000-2009年关于留置导尿与泌尿系统感染的关系的论文多篇,归纳分析。结果院内泌尿系感染与留置尿管的时间、无菌操作、膀胱冲洗、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掌握适应症与尿管的选择、禁止膀胱冲洗、采用密闭式导尿系统、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院内泌尿系感染的有效措施。

  • 标签: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膀胱冲洗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了解胃肠手术抗生素使用和术后感染的情况,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及感染发生情况,胃肠手术中应用抗生素不能很好地预防术后感染

  • 标签: 使用术 感染调查 手术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脏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脏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或术后大量胸腹水、术中或术后大出血、术后营养方式、术前前后不具备积极的应对机制等都与术后肺部感染有关系。结论对相关资料进行明确,在术前后进行预防和管理,使感染率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肝脏移植肺部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肝癌患者在手术之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并明确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治疗的3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使用常规护理治疗;另外观察组15例,加用优质护理治疗。探究差异护理模式对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生活品质的意义。结果:本文发现加用优质护理比采用常规护理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概率(P<0.05),且对于促进患者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重大(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术后采用优质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概率,对促进患者预后及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有意义。

  • 标签: 肝癌 术后并发症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