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治疗对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8例乙醇中毒患者,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观察组的显效时间、症状减轻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乙醇中毒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纳洛酮治疗,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治疗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同时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急诊治疗 乙醇中毒 疗效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急诊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急诊治疗的86例梗死前心绞痛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取抗凝、解痉及扩冠等急诊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6.36±2.55)VS(20.32±2.64)d,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梗死前心绞痛患者采取积极的急诊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发生率,提升急救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梗死前心绞痛 急诊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急诊辩治胸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74例胸痹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急诊辩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89.19%,而对照组为67.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痹患者的治疗中,中医急诊辩治具有很好显著的效果,可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急诊辩治 胸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的病因以及临床对于急救的对策。方法医院随机抽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急诊室昏迷患者,具体分析患者昏迷原因,并分析具体的急救措施。结果所有昏迷的患者大部分集中于脑血管意外、乙醇中毒以及低血糖事件等,经过临床抢救,95.5%的患者情况均有所改善,2%的患者出现死亡的现象,2.5%的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现象。结论急诊室昏迷患者提高入院时间,稳定生命体征,及时明确昏迷病因,及时了解患者的突发病情变化、及时针对疾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有效提高了急诊室昏迷患者的预后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急诊内科 昏迷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属于急诊科常见的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从院前急救、急诊急救、院内急救与监护、药物治疗方面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急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急诊诊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与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急诊 治疗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宫外孕患者的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采取针对性急救与护理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宫外孕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得患者配合治疗的耐受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患者的疼痛状况得到明显减轻,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宫外孕 针对性急救与护理 有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突发脑溢血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案, 分析突发脑溢血急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 将 2016年 12月 -2017年 12月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 32例突发脑溢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 CT 扫描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有 9例患者痊愈,所占比例为 28.13%。 20例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所占比例为 62.5%。 2 例患者出现瘫痪,所占比例为 6.25%。 1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突发脑溢血的治愈率,降低抢救无效死亡率,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

  • 标签: 突发脑溢血患者 急诊内科 急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的原因,根据这些安全隐患的诱因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管理的水平,保障急诊患者的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护理安全事故的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对各项护理安全隐患和进行调查研究,细致地分析其原因,对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探讨,检查急诊科在制度建立和执行上的漏洞。结果急诊科护理人员急诊护理风险医师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有效控制了安全隐患,以安全事故预防为主,护理安全事故和各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急诊科在治疗和护理方面都具有很高的风险,加强护理管理有极大的必要性。促进管理体制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对各种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防范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或杜绝急诊科安全事故和医疗纠纷,使就诊患者得到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急诊护理 风险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胃出血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按照临床所采取护理方法将我院近来2年收治的100例急诊胃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两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止血率98%显著大于常规护理组的74%,p﹤0.05;优质护理组总满意率96%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2%,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改善急诊胃出血患者的出血状况,并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急诊胃出血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方法探讨。方法本次研究我院选择2016年1月—2017年09月急诊科内所收治的急性胸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原则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就患者的分诊时间、急救总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此结果经统计方法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改善过的急诊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治疗时间,另一方面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有效促进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此法在临床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救护理措施 高危患者 救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途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接诊的112例急性胸痛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急诊护理途径,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护理途径,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胸痛患者 急诊护理途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以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综合评价中药注射剂处方。结果①我院门急诊1000张中药注射剂处方,不合理用药245张,占24.5%。其中,超剂量给药90张,占9.0%,适应症不符合62张,占6.2%,联合用药不合理50张,占5.0%,溶媒不当43例,占4.3%。②105例患者皮肤不良反应,占10.5%;30例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3.0%;15例患者累及呼吸系统,占1.5%;10例患者出现心悸、眩晕、头痛等其他不良反应情况,占1.0%。皮肤表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显著高于其他3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急诊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严重,需加强临床指导。

  • 标签: 门急诊 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诊医学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急诊科在2017年1~6月间收治的150例急诊留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5例。其中,对给予实施优质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就诊环境、服务态度、用药指导、病房巡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医学科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收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急诊医疗中产生的纠纷问题,个人认为除了人为因素在内外,更多的是医院制度的问题。制度本身就是这个约束,如果人没有道德底线的约束,就需要用制度条条框框圈起来,特别是在医疗届。本文通过研究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减少此类纠纷的产生,为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医院大环境做出贡献。

  • 标签: 急诊 医疗纠纷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模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PDCA模式实施前的2017年7月至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1例患者为对照组,以PDCA模式实施后的2018年1月至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43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分诊法进行分诊,观察组按照PDCA模式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正确率。结果对照组分诊正确率为80.49%,观察组分诊正确率为95.35%,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分诊中采用PDCA模式可有效提高分诊正确率,对于提高急诊分诊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PDCA 急诊 分诊
  • 简介:摘要毫无疑问,急诊科室是医院重要部门,承担着第一时间抢救急重症患者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大众物质生活水平和以往相也得到大幅度提升,群众越来越关注急救抢救质量,无疑为急诊科室医务人员提出更高要求。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延续患者生命。对此,本文则从做好抢救设备药品准备、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及将心理护理融入抢救中等分析其具体护理配合策略,望给予急诊科室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急诊抢救 护理配合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观察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将收治的10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急诊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两组患儿均等各50例,对常规护理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组患儿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疗效情况。结果在不同护理措施的干预下,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和常规护理组患儿相比,急诊护理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且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各项观察指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对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急诊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其复发率,同时缩短其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标签: 小儿高热惊厥 急诊护理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