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7,中国进入全面转折之年中国大陆的2007年.将如何定位?事实上.对中国大陆来说,2007年是个非常复杂的年份。在方方面面的定性定位之外.2007年的中国大陆.其转折的意味非常浓厚.又波及各个领域.将2007定位为中国大陆的全面转折之年,更加贴切。

  • 标签:
  • 简介:<正>目的:回顾性地分析临床情况、肿瘤和手术等因素,寻找评估腹腔镜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患肾剩余部分肾功能的有价值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65例有肾部分切除病史并有术后肾功能显像的患者,对其手术侧肾功能进行回顾性多因素的分析,包括患者年龄、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指征、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或开放手术)、手术前后的肾小球滤过率、肿瘤浸润深度、影像学以及病理显示的肿瘤大小、手术热缺血时间以及术中目测手术剩余部分肾实质体积多个方面。通过应用锝-99m-巯乙酰三甘氨酸肾脏造影进行肾功能测定,然后计算各种因素对实际术后患侧肾功能影响的相关性。

  • 标签: 肾功能 肾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剩余部分 预测指标 开放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查指标预测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确诊U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血管纹理、糜烂和溃疡程度分别分为进展[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CEIS)评分高于治疗前]组和未进展(治疗后UCEIS评分不高于治疗前)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清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预测UC治疗后内镜下表现的意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按治疗前后内镜下出血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2例)和未进展组(56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体积均高于未进展组[(375.58±154.30)×109/L比(288.22±103.76)×109/L、(9.29±1.13) fL比(8.52±1.29) f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2.08,P=0.019、0.049)。按治疗前后内镜下血管纹理改变分为进展组(9例)和未进展组(59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血小板体积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未进展组[(9.58±1.18) fL比(8.54±1.26) fL、(41.49±5.08) g/L比(36.63±6.14) g/L],基线CRP低于未进展组[2.26 mg/L(0.95 mg/L)比8.64 mg/L(26.08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2.32, z=-2.27;P=0.022、0.047、0.045)。按治疗前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严重程度分为进展组(16例)和未进展组(52例),进展组患者的基线CRP和ESR均低于未进展组[2.21 mg/L(5.26 mg/L)比10.63 mg/L(29.97 mg/L)、14.50 mm/1 h(15.25 mm/1 h)比17.00 mm/1 h(11.00 mm/1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2.42,P=0.001、0.020)。基线血小板计数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出血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36×109/L(灵敏度=0.636,特异度=0.852,曲线下面积=0.698);基线CRP评估UC治疗后内镜下糜烂和溃疡进展的最佳临界值为3.44 mg/L(灵敏度=0.750,特异度=0.727,曲线下面积=0.727)。结论UC患者基线血小板体积、血清白蛋白和ESR对UC患者治疗后内镜下黏膜变化有提示意义,基线血小板计数和CRP可预测UC患者的疗效。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体积 血清白蛋白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肝内胆管癌(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ICC患者资料。最终入组167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63例,年龄(60.3±10.9)岁。收集患者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判读结果。采用单因素及LASSO回归筛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CC术后生存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ICC预后评估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和验证。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肿瘤TNM分期高、肿瘤低分化、切缘阳性、肿瘤黏蛋白5表达阳性、肿瘤P53表达异常的I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预后较差。以上述因素构建ICC预后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21,对预后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术后3年生存校准曲线图代表实际生存的45°对角线与代表列线图预测生存的分段线贴合较好。列线图预测生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期(0.894比0.803,z=4.10,P<0.001),列线图模型预测ICC患者术后生存的效能高于AJCC TNM分期。结论肿瘤TNM分期、肿瘤低分化、切缘阳性、肿瘤黏蛋白5表达阳性、肿瘤P53表达异常是ICC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较传统AJCC TNM分期更好地评估ICC患者术后远期预后。

  • 标签: 胆管肿瘤 列线图 病理学,临床 总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肥胖指标与发生糖尿病肾脏病(DKD)的风险关系,并比较不同指标预测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台湾李氏联合诊所6个中心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脂肪聚集指数(LAP)、内脏脂肪指数(VAI)、身体圆度指数(BRI)。根据患者随访结束时是否发生DKD分为DKD组和无DKD(NDKD)组。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5种肥胖指标与发生DKD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5种肥胖指标预测DKD风险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2 628例T2DM患者,经过(7.53±3.10)年的随访后,检出DKD患者840例,检出率为31.9%。与NDKD组(1 788例)患者相比,DKD组男性比例高,年龄较大,高血压占比更高,糖尿病病程更长且未进行降糖治疗的患者占比多(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混杂变量后,BMI、WHR、VAI、LAP、BRI与DKD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5种肥胖指标中,LAP预测DKD的效果较好[曲线下面积(AUC)=0.616,95%CI 0.592~0.639],BMI的预测效果最弱(AUC=0.550,95%CI 0.526~0.574)。传统肥胖指标(BMI、WHR)和新型肥胖指标(LAP、VAI、BRI)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I、WHR、VAI、LAP和BRI的增加会增加T2DM患者患DKD的风险,其中LAP预测DKD发生的效果较好。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肥胖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及新生儿结局的预测价值,进一步加强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护理以及治疗工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截止至2018年1月1日期间,我院所收治的2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做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健康的2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TBil、TC、UA以及mAlb值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其中研究组患者的TC、UA以及mAl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TBil值则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研究组患者,P<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检测。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的异常进行检测,并进一步进行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极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早期妊娠 糖脂代谢指标 新生儿结局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与改良弗莱明翰卒中风险评估(FSP)量表预测体检人群卒中的风险。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 049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CVHI积分值、改良FSP量表与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等对通过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1049例体检人群中,CVHI评分<75分者163例(15.54%),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概率≥6%者202例(19.26%)。CVHI积分值与改良F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是10年卒中风险预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VHI预测体检人群卒中风险比例低于改良FSP量表,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卒中风险。

  • 标签: 卒中 血流动力学 改良弗莱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危险因素 健康人群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Lp(a)]及相关血脂指标预测缺血性卒中颈动脉斑块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09例缺血性卒中病人纳人研究样本,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无斑块组(48例)与斑块组(61例),结合斑块及超声特征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34例)与不稳定斑块组(27例),比较三组LP(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析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阳性的相关性及血脂异常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符合率、敏感性及特异性,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血脂指标与IMT厚度的相关性,建立Lp(a)对颈动脉斑块的风险预测模型,分析LP(a)预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界值。结果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及斑块不稳定组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05),无斑块组^斑块稳定组^斑块不稳定组HDL-C呈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LP(a)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异常共63例,血脂异常与IMT增厚存在正相关关系〇=0.413,P=0.021),血脂异常诊断颈动脉斑块符合率85.32%(93/109),敏感性88.52%(54/61),特异性81.25%(39/48);—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冗、11)1^、14)(&)与11\0'厚度正相关(浐=0.911、0.741、0.946)^01^与11\?'厚度负相关(浐=0.356);LP(a)对颈动脉斑块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0.815,标准误0.047,P=0.000,95%C/=0.723~0.907。最佳截断值为325mg?L-1,此时敏感性78.3%,特异性93.9%。结论血脂水平异常可作为颈动脉斑块阳性的辅助预测指标,而LP(a)可预测颈动脉斑块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脂蛋白(a) 颈动脉斑块 调脂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现行绝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中将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定义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所谓时期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如:某段时期内某空间的产品产量、产值、商品销售额、工资总额、人口出生数等等;所谓时点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在某一瞬间(或状况)上的总量指标。如某空间某一时点(年末、季末、月末)的人口数、商品库存数、商品库存额、储蓄存款余额、在岗职工人数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准确、不全面,把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只局限在总量指标的基础上分类讲解,在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问题遇到有些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时,容易在时间概念上搞混,而且在对一些指标判断其为时期指标或是时点指标时,根本不考虑该指标是相对指标还是平均指标,这使得人们很疑惑,显然这样不妥。

  • 标签: 定义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时间概念 活动过程 产品产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对预报精细化的需求,结合辽宁部分城市天气预报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资料,研究确定了沈阳市乡级人工增雨作业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业务运行及发布系统,分别以文本和图形的形式定时或不定时地发布人工增雨作业指标预报信息,可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较为准确、更精细的指导预报,提高了人工增雨作业效率。

  • 标签: 人工增雨作业 指标预报 系统开发 乡级
  • 简介:摘要: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着人均耕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同时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通过不断完善的土地配置制度在保护红线的限制下,合理分配用地指标来满足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并对其进行有效调控,在发展与保护间寻求平衡点。土地配置制度的探讨并不仅仅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也很重要。通过多个项目的历练,我发现在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最难的不是老生常谈的拆迁安置或产业导入,而是无形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获取。本文即结合当前土地政策和开发经验探讨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一些获取途径。

  • 标签: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配置制度 建设用地指标 片区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基于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肝细胞癌(HCC)患病风险预测模型C-GALAD Ⅱ,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家医院及体检机构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集的229例肝癌患者、2 317例慢性肝病患者和982名健康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血清检测信息等。队列按照6∶4分层随机抽样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训练集上通过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对模型效果进行验证。另收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021年3—7月临床数据,包括84例肝癌患者和204例慢性肝病用于模型的外部独立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通过Logistic逐步向后回归,年龄、性别、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异常凝血酶原、血小板和总胆红素作为肝癌患病风险的预测指标进入模型,在测试集上验证模型所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4,敏感度为88.04%,特异度为94.85%,在外部独立验证集的AUC为0.943,敏感度为89.29%,特异度为90.2%,性能优于其他已发表模型。结论C-GALAD Ⅱ模型能够准确预测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为肝癌的血清学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肝细胞 血液 诊断
  • 简介:文章首先回顾了几种游客流量预测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推导出适合重庆芙蓉洞的环境容量计算公式,然后利用修正后的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预测芙蓉洞景区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游客流量,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该模型对国内其它旅游景区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环境容量 LOGISTIC增长模型 重庆芙蓉洞
  • 简介:<正>尽管亚洲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速度将有所减缓,但仍将领先于全球其它地区,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亚洲开发银行在其公布的《1995年和1996年亚洲发展展望》年度报告中预测,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1994年的百分之八点二降为1995年的百分之七点六和1996年的百分之七点四。《展望》预测,全球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百分之二点一分别提高到百分之二点七和百分之三点三。工业国家今明两

  • 标签: 经济增长率 亚洲开发银行 年度报告 亚洲发展中国家 发展展望 结构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胎儿三项及五项生物学指标预测出生体重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临产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并于检查后72小时内在本院分娩的单胎或双胎健康孕妇500例,测量同一胎儿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FL)三项与测量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股骨(FL)、肱骨(HL)五项生物指标分别预测出生体重,对二种方法所测得的体重分别与出生体重对比,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超声测量三项及五项指标均与出生后测量结果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测量三项、五项预测结果与出生体重的平均误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预测结果明显优于五项预测结果。结论测量三项较五项简便快捷准确。

  • 标签: 超声测量 胎儿三项 胎儿五项 出生体重 预测
  • 作者: 沈力 徐杨 章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233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探讨骨转换指标(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2年至2020年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与骨病专科门诊就诊的40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64.86±7.21)岁。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骨钙素(osteocalcin)等临床资料。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患者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分别上升4.84%、2.13%和2.89%(P<0.05)。治疗6个月和1年后,患者β-CTX和骨钙素分别下降77.7%、42.3%和78.2%、49.5%(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时,β-CTX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417%、0.127%和0.213%;骨钙素的变化率每下降10%,治疗1年后,腰椎1~4、股骨颈和全髋部骨密度的变化率分别上升0.582%、0.258%和0.375%。结论阿仑膦酸钠能够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以及降低BTMs水平,BTMs对骨密度变化有早期预测作用,能够用于监测阿仑膦酸钠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转换指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指标和钆贝葡胺增强MRI列线图预测肝细胞癌(HCC)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为HCC的8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钆贝葡胺增强MRI检查。根据免疫组化GPC-3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GPC-3阳性组(55例)和GPC-3阴性组(3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肝炎、肝硬化、甲胎蛋白(AFP)、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观察MRI定性指标,包括肿瘤边缘、环样强化、瘤内出血灶、强化包膜、卫星结节;MRI定量指标包括肿瘤最大径和钆贝葡胺增强动脉期(AP)、门静脉期(PP)、肝胆期(HBP)的肿瘤-肝实质信号比(TLR)以及肿瘤增强比(TER)。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定量资料,采用χ²检验比较两组间定性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GPC-3表达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独立因素及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GPC-3阳性与阴性组间AFP水平、肿瘤边缘、瘤内出血灶及TLR-AP、TLR-PP、TLR-H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示AFP≥20 μg/L、瘤内出血灶、TLR-HBP是HCC GPC-3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指标(OR为3.816、4.788、0.001,P均<0.05)。建立术前临床和钆贝葡胺增强MRI预测肝细胞癌GPC-3表达的列线图模型。AFP≥20 μg/L、瘤内出血灶、TLR-HBP和列线图模型预测GPC-3阳性表达的AUC分别为0.688、0.697、0.808、0.879,列线图模型诊断效能优于3个单独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2、4.13、2.04,P<0.001、<0.001、=0.042)。结论基于临床指标和钆贝葡胺增强MRI定性、定量指标的列线图模型对于术前预测HCC GPC-3表达具有较好效能,高于单一指标

  • 标签: 癌,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钆贝葡胺 列线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轻症和重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患者外周血转录组的差异,评估影响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1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轻症组与重症组各5例),以健康人群(5名)作为对照。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进行RNA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其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转录组测序结果的数据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重症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63.4±21.5)×109/L,低于轻症组患者的(255.6±52.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36,P=0.00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和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转录组研究结果显示,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8,MMP8)测序结果的平均值为18.41,高于轻症组的2.33及健康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的平均值在重症组为174.00,高于轻症组的22.91和健康对照组的3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MMP8及MMP9有望作为判断甲型H1N1流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 标签: 流感病毒甲型,H1N1 基质金属蛋白酶8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转录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