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常常合并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发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这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症患者普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上常出现心率变异性降低、QT间期延长、QT离散度增加、T波电交替,碎裂QRS波等,可以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而上述改变会进一步加重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因此抑郁症患者心电改变可成为临床预测和监控的重要指标。本文将抑郁症引起特征性心电改变及其发生机制以及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性猝死之间的关系做出阐述。

  • 标签: 抑郁症 心电改变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筛查儿童铁缺乏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1 443名6月龄~18岁健康体检儿童(男862名、女581名)的血常规指标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以SF<20 μg/L为铁缺乏判断依据,同时伴有贫血(6月龄~5岁血红蛋白<110 g/L,6~18岁血红蛋白<120 g/L)为缺铁性贫血(IDA)组:SF<20 μg/L同时排除贫血为无贫血铁缺乏组,SF≥20 μg/L合并贫血者为铁状态不明贫血组,SF≥20 μg/L无贫血者为健康对照组。定量资料以±s或M(四分位间距)描述,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常规指标及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LHD)对IDA及铁缺乏的预测价值。结果1 443名儿童年龄2.1(3.3)岁,健康对照组1 061例,无贫血铁缺乏组292例,铁状态不明贫血组43例,IDA组47例。铁缺乏发生率高于贫血发生率[23.5%(339/1 443)比6.2%(90/1 443),χ2=169.76, P<0.01]。无贫血铁缺乏组LHD、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088(0.093)比0.073(0.068),0.131±0.013比0.126±0.008,P均<0.0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0±4)比(83±4)fl,(326±9)比(329±8)g/L,P均<0.01];IDA组LHD[0.322(0.544)]、RDW(0.151±0.018)均高于无贫血铁缺乏组,MCV[(73±6)fl]、MCHC[(309±14)g/L]均低于无贫血铁缺乏组(P均<0.01)。MCHC、LHD、RDW、MCV预测铁缺乏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5%CI:0.60~0.67)、0.63(95%CI:0.60~0.67)、0.67(95%CI:0.63~0.70)和0.73(95%CI:0.69~0.76)。以MCV<80.2 fl、RDW>0.131或MCHC<322 g/L为界值,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分别为0.540、0.469和0.336,均高于血红蛋白筛查铁缺乏的灵敏度(0.139,χ2=121.70、87.47、35.56,P均<0.01)。结论血常规中MCV、RDW、MCHC均可作为铁缺乏的筛查指标,简便易于基层推广。

  • 标签: 贫血,缺铁性 儿童 低血红蛋白密度百分比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完善。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阅读。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优化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发展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完成学生的培养。核心素养,建立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努力达到一半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只供参考之用。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指导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具有预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时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临床指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进行CRRT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CRRT治疗前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血常规、血生化、B型钠尿肽(BNP)、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CRRT治疗时间、血流速度、置换剂量、治疗结束后的净超滤量等指标,计算超滤速率以及30 d预后。将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和超滤为零的患者纳入超滤不耐受组,其余纳入正常超滤组,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预测患者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的价值。结果正常超滤组(98例)与超滤不耐受组(13例)患者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岁):66.21±12.21比74.54±5.93,BNP(ng/L):1 617.57(755.00,2 296.25)比398.95(76.80,703.00),CVP(cmH2O,1 cmH2O=0.098 kPa):14.99±2.28比12.60±1.14,CRRT时间(h):23.71±11.48比14.51±8.99,净超滤量(mL):3 120.98(1 863.75,3 515.00)比793.85(0,1 125.00),超滤速率(mL/h):133.44(98.72,156.64)比68.47(0,105.2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BNP、CVP、CRRT时间、净超滤量和超滤速率对CRRT相关低血压发生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年龄为0.734(0.626~0.842),BNP为0.868(0.776~0.960),CVP为0.846(0.757~0.935),CRRT时间为0.746(0.595~0.897),净超滤量为0.926(0.845~1.000),超滤速率为0.794(0.620~0.969)〕。此外,根据超滤速率截断值分组进一步比较显示,超滤速率≥99.50 mL/h组与<99.50 mL/h组在BNP、CVP和净超滤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BNP和CVP对设置超滤速率≥99.50 mL/h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AUC和95%CI分别为0.716(0.604~0.828)、0.749(0.651~0.847),敏感度分别为70.0%、78.8%,特异度分别为35.5%、45.2%。结论CRRT治疗前,年龄、BNP和CVP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是否易于发生CRRT相关低血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B型钠尿肽 中心静脉压 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平原地区人群急进高原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重度急性高原病(AMS)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赴青海玉树的30例健康医务人员,根据Lake Louise评分(LLS)将30例医务人员分为重度AMS组(5例)和非重度AMS组(25例)。比较两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及其进入高原后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与LL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急进高原后30例医务人员中重度AMS的发病率为16.7%(5/30)。重度AMS组体质量[(53 ± 6)kg vs.(68 ± 8)kg]、体质量指数(BMI)[(19.8 ± 0.8)kg/m2 vs.(23.9 ± 1.9)kg/m2]、血氧饱和度[(84.0 ± 1.0)% vs.(87.7 ± 2.7)%]、血红蛋白[(135.0 ± 2.0)g/L vs.(161.1 ± 22.7)g/L]及红细胞计数[(4.5 ± 0.4)× 1012/L vs.(5.3 ± 0.5)× 1012/L]表达水平均较非重度AMS组显著降低(t = 1.093、2.789、3.386、7.872、0.028,P = 0.020、0.008、0.031、0.021、0.028);而HIF-1α蛋白[(3.4 ± 0.3)vs.(0.9 ± 0.7)]表达水平较非重度AMS组显著升高(t = 2.870,P = 0.009)。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与LLS评分呈正相关(r = 0.883,P = 0.004),而血氧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BMI与LLS评分均呈负相关(r = -0.648、-0.750、-0.967、-0.549,P = 0.031、0.008、< 0.001、0.002)。结论HIF-1α、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BMI可作为预测和评价重度AMS的良好指标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1α 重度急性高原病 Lake Louise评分
  • 简介:摘要:油气田的腐蚀往往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根据中国腐蚀损失的统计,腐蚀损失占国民经济的3%,石化工业的损失约为6%。根据当局的估计,如果充分应用腐蚀技术,30%40%的腐蚀损失可以恢复。因此,改进防腐技术,加强防腐研究和应用,不仅是对工作安全的重要支持,而且对石油工业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油气田 CO2腐蚀 腐蚀控制 预测模型
  • 简介:摘 要 由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所引起的2019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正在席卷全球。为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评估和控制此次疫情,本文通过构造了一系列衡量疫情严重程度的时间序列数据,并利用逐步聚类及降维算法及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疫情已爆发的国家在疫情爆发期内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处理,构造了能够准确量化这些国家在疫情爆发后的疫情走势的疫情相对严重程度指标(Relative Severity Score)。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指标和地理、人文和社会因素做回归分析,本文发现人口平均年龄、湿度、平均气温和风速对疫情爆发的相对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最后,通过将该指标带入到机器学习模型中使用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拟合,本文对疫情正在爆发的国家的未来疫情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逐步聚类降维算法 时间序列分析 回归分析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种危险因素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高血糖、糖尿病病程、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而尿微量白蛋白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最早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发现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新指标,识别和处理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大大减轻与之相关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和近年来不断提出的新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体及凝血指标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及ICU收治的217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AKI分为脓毒症并发AKI者和脓毒症未并发AKI者,检测所有患者补体C3、补体C4、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降钙素原等;所有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测乳酸。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对脓毒症并发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17例脓毒症患者中,120例并发AKI,97例未并发AKI。脓毒症并发AKI者降钙素原、乳酸、PT、APTT、INR、D-二聚体明显高于脓毒症未并发AKI者(P<0.01),补体C3、补体C4明显低于脓毒症未并发AKI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OR=3.705, 95%CI 1.536~8.934,P=0.004)、乳酸升高(OR=1.479, 95%CI 1.089~2.008,P=0.012)、补体C3下降(OR=0.027, 95%CI 0.005~0.152,P<0.001)、APTT延长(OR=1.090, 95%CI 1.047~1.137,P<0.001)是脓毒症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敏感度分别为57.5%、80.8%、87.5%、59.2%,特异度分别为90.7%、75.3%、51.5%、77.3%;联合血压<90/60 mmHg、乳酸、补体C3、APTT检测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0.7%。结论补体C3下降及APTT延长能较好地预测脓毒症并发AKI,联合低血压及乳酸能提高预测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补体 凝血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被证实可显著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来指导免疫治疗。肺免疫预后指数(LIPI)是近期发展起来的预测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疗效的新指标。基线LIPI能够识别免疫治疗潜在获益人群,是一种方便有效的预后预测指标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免疫预后指数
  • 简介:摘要肝衰竭是肝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术前患者自身因素,实验室指标,肝脏合并疾病,手术因素,门静脉高压症,药物因素都是肝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笔者通过总结影响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现有肝功能评分模型的评价效果,并根据评分指标探讨行肝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以减少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

  • 标签: 肝脏疾病 肝切除术 肝衰竭 并发症 围术期管理 评分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肺炎链球感染致坏死性肺炎(SPNP)的临床资料、炎症指标及影像学等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SPNP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收集同时期住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坏死性肺炎(MPNP)的患儿,比较2组患儿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等情况的差异,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寻找SPNP的预测指标。结果共收集20例SPNP患儿,40例MPNP患儿。与MPNP组患儿相比,SPNP组患儿年龄小[2.69(1.30~7.00)岁比5.00(1.00~11.00)岁],住院时间长[28.00(20.75,33.75) d比15.50(11.00,20.50) d],更易出现低氧血症[45.0%(9/20例)比2.5%(1/40例)],合并肺外并发症[60.0%(12/20例)比17.5%(7/40例)],且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34.40(22.48,44.17)×109/L比14.26 (10.04,19.4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8(0.78,0.91)比0.76(0.62,0.81) ]、C反应蛋白(CRP)峰值[195.5(166.50,237.75) mg/L比77.9 (45.33,123.50) mg/L]及降钙素原(PCT)[2.82(0.67~5.61)μg/L比0.18 (0.12,0.50) μg/L]明显升高,清蛋白[(27.93±2.53) g/L比(32.99±3.54) g/L]及前清蛋白[(0.09±0.05) g/L比(0.19±0.05) g/L]明显降低,且影像学出现坏死性病变的时间更早[(9.10±2.69) d比(20.12±4.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NP组19例(95%)存在胸腔积液,其中14例(70%)行胸腔闭式引流,1例(5%)行胸腔穿刺术。MPNP组24例(57.5%)患儿存在胸腔积液,10例(25%)行胸腔穿刺术。SPNP组患儿胸腔积液中白细胞计数[41 319.0(13 974.25,125 991.75)×106/L比867.5(779.75,976.25)×106/L]和乳酸脱氢酶[19 332.50(15 454.25,24 307.50) U/L比2 711.50(2 012.00,2 968.25) U/L]明显高于MPNP组,而葡萄糖[0.28(0.25,0.36) mmol/L比6.90(6.48~6.99) mmol/L]和胸腔积液pH值(7.07±0.11比7.43±0.56)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峰值和PCT 4个独立因素可作为预测SPNP有价值指标,临界值分别为17.66×109/L、0.847、157.50 mg/L、1.54 μg/L。结论儿童坏死性肺炎病情重,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当坏死性肺炎患儿白细胞计数>17.6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47,CRP峰值>157.50 mg/L,PCT>1.54 μg/L时,应警惕可能为SPNP。

  • 标签: 儿童 肺炎链球菌 肺炎支原体 坏死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值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值,包括白细胞计数(Δ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ΔNE)、淋巴细胞绝对值(ΔLY)、单核细胞绝对值(ΔMO)、动脉血氧分压(Δ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ΔPaCO2)、动脉血pH值(ΔpH)、HCO3-(ΔHCO3-)、剩余碱(ΔBE)、血乳酸(ΔLac)、总蛋白(ΔTP)、白蛋白(ΔALB)、丙氨酸转氨酶(ΔALT)、天冬氨酸转氨酶(ΔAST)、总胆红素(ΔTBil)、直接胆红素(ΔDBil)、血尿素氮(ΔBUN)、血清肌酐(ΔSCr)、血清钙离子(ΔCa2+)、血清钾离子(ΔK+);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5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99例,病死率为39.4%。死亡组入院24 h内ΔWBC、ΔLac、ΔALT、ΔAST、ΔTBil、ΔDBil、ΔBUN、ΔSCr及ΔK+升高幅度均显著大于存活组,而ΔPaCO2、ΔHCO3-、ΔBE、ΔTP及ΔALB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存活组。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ΔLac、ΔSCr及ΔK+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62(0.997~2.772)、1.045(1.010~1.083)和4.555(1.190~17.429),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ΔLac、ΔSCr及ΔK+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9(95%CI为0.505~0773)、0.811(95%CI为0.704~0.917)和0.649(95%CI为0.519~0.779)。当ΔLac最佳临界值为1.85 mmol/L时,敏感度为87.9%,特异度为47.7%,诊断准确率为70.2%;当ΔSCr最佳临界值为37.75 μmol/L时,敏感度为84.4%,特异度为77.9%,诊断准确率为80.5%;当ΔK+最佳临界值为0.42 mmol/L时,敏感度为36.6%,特异度为90.7%,诊断准确率为68.3%。将ΔLac、ΔSCr、ΔK+三者联合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效能大于单一指标,AUC为0.911,95%CI为0.834~0.989。结论入院24 h内ΔLac、ΔK+、ΔSCr均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当患者入院24 h内ΔSCr>37.75 μmol/L时,提示患者预后不佳;联合分析ΔLac、ΔSCr和ΔK+比单一指标能更准确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 标签: 中毒 百草枯 血清肌酐 钾离子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NT)、静脉导管a波(DVa波)及三尖瓣反流(TR)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行超声检查的孕妇19 600例,根据其胎儿有无CHD分为无CHD组(n=19 502)与CHD组(n=98)。比较两组胎儿NT≥3.5 mm、TR、DVa波倒置比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NT≥3.5 mm、DVa波倒置、TR与胎儿CHD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胎儿CHD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T≥3.5 mm、DVa波倒置、TR对胎儿CHD的预测价值。结果CHD组NT≥3.5 mm、DVa波倒置、TR比率高于无CHD组(P<0.05)。NT≥3.5 mm、DVa波倒置、TR与胎儿CHD呈正相关(P<0.05)。NT≥3.5 mm、DVa波倒置、TR是胎儿CHD的危险因素(P<0.05)。TR预测胎儿CHD的价值优于DVa波倒置(P<0.05),NT≥3.5 mm预测胎儿CHD的价值优于TR(P<0.05);NT≥3.5 mm、DVa波倒置、TR联合预测胎儿CHD的价值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超声NT≥3.5 mm、DVa波倒置、TR联合预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较高。

  • 标签: 颈项透明层 静脉导管a波 三尖瓣反流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压力记录分析(PRAM)指标预测婴幼儿肝移植术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亲体肝移植术婴幼儿115例,使用PRAM/Mostcare监测设备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供肝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浆用量、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于手术开始(T0)、无肝期30 min(T1)、门静脉开放后即刻(T2)、新肝期60 min(T3)和术毕(T4)时记录HR、MAP、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容收缩期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心动周期效率(CCE)以及手术开始后单位时间(每小时)内各指标最大变化值(△maxMAP、△maxHR、△max CI、△max SRVI、△max dp/dtmax、△maxCCE)。以术毕血清cTnI浓度≥0.04 μg/L作为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心肌损伤组及无心肌损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指标与心肌损伤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各指标预测术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结果心肌损伤组32例,无心肌损伤组83例,心肌损伤发生率27.8%。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无肝期时间延长,术中输液量增多,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升高,T1时HR和SVRI升高,CCE降低,T2时dp/dtmax降低,△maxMAP、△maxCI、△maxdpt/dtmax和△maxCCE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dtmax、△maxdp/dtmax、CCE、△maxCCE与心肌损伤有关(P<0.01)。CCE预测术中心肌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最佳临界值为-0.80,灵敏度0.70,特异度0.64。结论PRAM可以用于婴幼儿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其监测的CCE(无肝期30 min时)预测术中心肌损伤的准确性较高。

  • 标签: 监测,生理学 婴幼儿 肝移植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入院时检验指标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7日至2月20日福建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工作期间经管的83例COVID-19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83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29例,年龄63(56~70)岁。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等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对危重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入院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WBC(×109/L)分别为7.10±3.88、7.73±3.77、9.07±5.61(F=1.315,P=0.274),IL-6(μg/L)分别为11.76(9.42~15.18)、11.93(10.15~15.63)、11.24(8.06~13.75)(Z=0.591,P=0.744), D-D(mg/L)分别为0.70(0.48~1.12)、1.67(1.07~7.14)、1.96(0.71~8.18)(Z=3.363,P=0.186);入院时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组LYM(×109/L)分别为1.10±0.33、0.80±0.35、0.66±0.32(F=11.415,P<0.001),SF(μg/L)分别为470.83±283.43、835.66±819.43、1341.15±949.54(F=7.98,P=0.001),ESR(mm/1 h)分别为30.76±15.70、42.55±22.51、51.04±25.09(F=5.181,P=0.008),LDH(U/L)分别为314.71±105.46、325.69±109.85、444.03±181.07(F=7.17,P=0.001),hs-CRP(μg/L)分别为16(7.20~19.90)、31.00(20.00~87.60)、80.50(33.70~113.00)(Z=12.185,P=0.002),PCT值(μg/L)分别为0.025(0.02~0.05)、0.05(0.02~0.13)、0.09(0.05~0.39)(Z=9.694,P=0.008)。普通型组LYM值高于重型和危重型组,危重型和重型组hs-CRP值高于普通型组,而危重型组SF、ESR、LDH和PCT高于重型和普通型组(P均<0.05)。结论入院时WBC、LYM、ESR、LDH等指标有助于判断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IL-6水平虽有增高但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无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炎,病毒性 炎症因子 疾病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空腹血糖(FPG)、血脂、血压等常用临床指标对不同孕前体重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预测价值,并建立GDM早孕期预测模型。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早孕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单胎孕妇1 471‌名建立随访队列,以孕前体重、早孕期血压、FPG、血脂谱资料完整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孕期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参照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诊断标准,其中GDM组222‌例、糖耐量正常(NGT)组420‌例进入病例对照研究。收集两组相关资料并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体重正常及超重、肥胖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不同孕前体重GDM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与NGT组相比,GDM组妊娠年龄更大,糖尿病家族史、GDM史比例更高,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更高,中孕期75 g OGTT FPG、1 h血糖(1 hPG)、2 h血糖(2 hPG)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年龄>31.2‌岁、早孕期FPG>5.42 mmol/L、TG>1.00 mmol/L、LDL-C>2.49 mmol/L、舒张压>72.5 mmHg(1 mmHg=0.133 kPa)和糖尿病家族史均为GDM的独立预测指标。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妊娠年龄、早孕期舒张压和FPG是GDM的独立预测指标;孕前超重、肥胖的孕妇,妊娠次数、糖尿病家族史、早孕期舒张压、FPG和TG对GDM有独立预测价值。TG预测价值大于FPG和舒张压(ROC下面积分别为0.718、0.640和0.648),联合预测准确度更高(ROC曲线下面积达0.793)。结论GDM虽在中晚孕期诊断,但早孕期即显示更高的FPG、TG、LDL-C及舒张压。正常体重者年龄、FPG及舒张压具有预测作用;超重、肥胖者,除FPG及舒张压外,TG、妊娠次数多、DM家族史也对GDM有独立预测作用,TG预测价值大于FPG,多指标联合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空腹血糖 血脂 血压 妊娠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寻找早期、敏感的DVT预测和干预指标。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科住院脑梗死患者226例,平均年龄(62.5±12.9)岁,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检测及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分析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确定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不考虑时间影响凝血机制的总体情况下年龄、血栓弹力图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是DVT的危险因素。依据时间分层分析,发病3 d内R值降低(OR=0.58,95%CI:0.40~0.84)及FDP升高(OR=1.17,95%CI:1.02~1.33)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分别为5.35 min、3.57 mg/L;3 d后D二聚体(D-dimer)升高(OR=2.73,95%CI:1.53~4.86)是DVT的危险因素,截断值为0.39 mg/L;7 d后D-dimer升高是DVT的危险因素(OR=2.57,95%CI:1.32~5.03),截断值为0.76 mg/L。排除FDP原发纤溶及D-dimer继发纤溶影响:发病3 d内DVT危险因素为血栓弹力图(TEG)的R值降低及高龄;发病3 d后及7 d后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重症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影响DVT的关键因素不同,3 d内R值降低是DVT形成预测指标;FDP、D-dimer是评估血栓形成的指标,作为预测指标欠妥。

  • 标签: 脑梗死 深静脉血栓 预测指标 血栓弹力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与改良弗莱明翰卒中风险评估(FSP)量表预测体检人群卒中的风险。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1 049例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CVHI积分值、改良FSP量表与卒中危险因素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等对通过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1049例体检人群中,CVHI评分<75分者163例(15.54%),改良FSP量表评估的10年卒中风险概率≥6%者202例(19.26%)。CVHI积分值与改良FSP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284,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CVHI分级、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是10年卒中风险预测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VHI预测体检人群卒中风险比例低于改良FSP量表,两者联合可有效预测卒中风险。

  • 标签: 卒中 血流动力学 改良弗莱明翰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危险因素 健康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