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抄核收工作好坏有直接的联系。如果抄核收工作中出现了差错,不仅会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供电企业的声誉。因此,本文对其发生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援救,给出建设差错的解决建议和措施

  • 标签: 供电企业 抄核收差错 措施对策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扶正升白汤治疗放化疗患者升白细胞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以自拟扶正升白汤(菟丝子、西洋参、淫羊藿、黄芪、当归、鸡血藤、枸杞、补骨脂、女贞子、地榆、生地、甘草)和西药(利血生+鲨肝醇)进行治疗,口服用药,连续30天,每周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次,并观察相应临床症状的改善状况。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而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二者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扶正升白汤治疗放化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放化疗 白细胞减少症 自拟扶正升白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预防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我院就诊的患儿,筛选出静脉置管患儿 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儿各 25例,进行过护理干预者纳入干预组,未进行过护理干预组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 8%、并发症合计例次率 28%低于对照组的 10.7%、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小儿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 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并发症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开发256层螺旋CT大鼠活体胸部CT扫描中减少图像呼吸、心跳伪影的序列。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10只SD大鼠进行胸部CT成像。每只大鼠均采用A、B两种扫描方式,A方式为常规胸部CT扫描序列,为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B方式为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两组均在120kV条件下扫描,扫描长度为8cm。对所得CT数据进行横断位与冠状位肺窗与软组织窗重建,观察图像并进行测量,比较两组图像的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并对不同观察者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分析10例大鼠胸部CT扫描数据。A、B两种扫描序列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值分别为144.7mGy/cm与72.2mGy/cm。两组间肺组织CT值与肝组织CT值差异无显著性(t值分别为-0.205、0.545,P>0.05),两组图像噪声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865,P>0.05),两组图像肺组织的SNR差异无显著性(t值为0.903,P>0.05),但肝组织的SNR值B组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2.885,P<0.05)。两位医师的评分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63,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A、B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为(2.5±0.53)分、(4.3±0.67)分,差异有显著性(χ2值为14.76,P<0.05)。结论大鼠胸部CT扫描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获得与胸部常规CT扫描(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大致相当的CT值与噪声、信噪比,但采用非心电门控轴扫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大鼠胸部图像的呼吸心跳伪影,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图像质量,提高观察者的诊断信心。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成像 动物实验 胸部 伪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患者120例,其中50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对这50例患者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项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用药时间、直接胆红素、血肌酐、尿素等指标上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阳性致病菌感染的患者时,应密切关注其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基础值低于正常范围、肾功能不全、患有血液疾病、高龄的患者,在用药前应密切监测其血常规、血生化指标,避免该药物与其他造成血液系统损伤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性。

  • 标签: 利奈唑胺 血小板减少症 发生情况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小板减少患者应用白介素-11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方法回顾近3年我科应用白介素-11病例,从中筛选出20例用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病例。结果部分患者应用白介素-11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其中心动过速4例,房早2例,室早1例,房扑1例,房颤12例。尤其对于年龄大于60岁患者,其中2例EF值明显下降,但停药或抗心律失常治疗后症状消失,心肌电生理指标可恢复正常。结论白介素-11所致心脏毒性一般可逆,程度较轻,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对于老年患者,临床应用中应予以重视,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

  • 标签: 重组人白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到2017年2月接诊的70例ITP患者,随机均分为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的观察组与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泼尼松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反应率为94.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中采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反应率并降低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地塞米松 ITP 不同剂量
  • 简介:摘要目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电能都是以光伏、风力、火力、水力等方式向人们供应充足的电力。但是受到技术与地理条件的影响,很多电力需求量相对比较大,电力企业根本不能够向他们提供充足的电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电力的供应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达到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电力在输送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其出现线损问题,降低了电能的利用率。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然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损,提高电力的利用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 标签: 电力线损 输配电 技术创新 自动化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管理是实现安全施工的有效手段,只有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规定,抓好各项安全施工制度的落实,并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文化,同时再加强工程材料和工程质量的检测工作,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 标签: 建筑工程 安全质量管理 安全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对减少甲状腺切除术后出血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预见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措施,预见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甲状腺切除术 出血量 负性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椎管内肿瘤术后并发症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将67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4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椎管内肿瘤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大大提高预后效果,患者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椎管内肿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IDH)情况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获得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这一期间内收治的患者随机抽取出84例患者,把他们当成本次研究的研究目标,根据患者的例数将小组进行划分,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通过分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引发IDH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展开比较,对两组患者的IDH的发生概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研究对比。结果引发IDH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血容量减少、饮食、并发症等,以上三点观察组中分别有11例、1例、6例,对照组中分别有21例、14例、10例,观察组患者的IDH的发生概率为28.57%(12/42),对照者的IDH的发生概率为73.81%(31/4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41/42),对照组患者获得的护理满意度为78.57%(33/42),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情况,通过分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可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分组管理模式 血液透析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sCXCL1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浆中sCXCL16、IFN-γ和IL-4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ITP患者血浆中sCXCL16含量明显升高(P<0.05),ITP患者治疗前血浆中SCXCL16与IFN-γ水平的呈正关系(r=0.504,P<0.001),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ITP患者外周血浆中sCXCL16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通过对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参与ITP的发病。

  • 标签: CXCL16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h1/Th2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减少再骨折发生率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患者给予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得到改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即刻骨密度T值为(-3.39±0.46),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为(-2.38±0.44),治疗后24个月骨密度T值为(-2.42±0.43),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为(-2.61±0.5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即刻骨密度T值为(-3.56±0.54),治疗后12个月骨密度T值为(-3.60±0.48),治疗后24个月骨密度T值为(-3.59±0.48),治疗后36个月骨密度T值为(-3.80±0.40),且实验组患者的再骨折人数为4(8.88%)例,对照组患者的再骨折人数为15(33.33%)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椎体成形结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骨密度和降低患者的再骨折发生率。

  • 标签: 椎体成形 抗骨质疏松 再骨折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细致化护理对减少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作用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重症脑梗死病例共62例,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常规组(31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致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细致化护理对急诊重症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针对性较强,且有利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沟通渠道,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接受能力较强,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致化护理 重症脑梗死 并发症 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经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7例KM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用病例在DSA透视下进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颌面部1例,躯干3例,肩部2例,颈部1例。血小板均在60×109/L以下,最少7×109/L。治愈4例,好转3例,无死亡病例,介入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血管瘤并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儿如果能早期选择介入治疗,多数病例预后较好,但无法根除原发灶的广泛性血管畸形。介入手术治疗对颌面部、颈部、躯干部位的KM综合征疗效确切,副反应小,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瘤 血小板减少 综合征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减少剖宫产产妇术中寒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寒颤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寒颤发生率29.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8%,明显高于对照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优质护理可以显著减少剖宫产产妇术中寒颤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剖宫产 术中寒颤 护理满意度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