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x)的产酸克雷伯,旨在更直观地观察产酸克雷伯(K. oxytoca)在宿主体内的分布以及评估不同杀菌方法的效果。方法扩增pBAV1k-T5-Lux质粒的荧光素酶基因簇(Lux A/B/C/D/E),构建含有Lux A/B/C/D/E基因簇的pBBR1质粒(pBBR1-lux),并获得能够表达荧光素基因基团的大肠埃希(E. coli-pBBR1-lux)。将pBBR1-lux质粒电转化至产酸克雷伯感受态细胞,经荧光强度鉴定及菌株的3次传代,筛选能够稳定表达lux基因的产酸克雷伯(K. oxytoca-pBBR1-lux)。结果连接成功的环状质粒产物命名为pBBR1-lux。与大肠埃希对照株相比,含E. coli-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显著升高[15 345(14 676,18 654) vs. 63(6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21.14、P = 0.035)。K. oxytoca-pBBR1-lux的Luminesence荧光信号值[399 303(265 245,617 192)]显著高于产酸克雷伯对照菌株[83(63.5,8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7.07、P = 0.014)。E. coli-pBBR1-lux和K. oxytoca-pBBR1-lux均能够在Veritas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上检测到Luminesence荧光信号。将所得菌株按照1︰10稀释6个梯度,荧光值检测结果显示,Luminesence值随菌落浓度降低而下降。多次传代后pBBR1-lux能够在产酸克雷伯中稳定表达荧光素酶,不同理化杀菌方法对产酸克雷伯杀菌效果不同,紫外线和84消毒液(10%)是最有效的杀灭产酸克雷伯方法。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可被微孔板光度计和小动物成像仪检测到的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K. oxytoca-pBBR1-lux。

  • 标签: 产酸克雷伯菌 生物发光 荧光素酶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CRKP)不同耐药基因型(OXA-48及KPC)的临床特征,旨在找到其内在差异,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呼吸内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分离出CRKP菌株的患者共44例,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并根据产生碳青霉烯酶的不同分成KPC组及OXA-48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性等指标。结果携带KPC酶14例,占31.8%;携带OXA-48酶27例,占61.4%;携带IMP酶2例,占4.5%;未携带碳青霉烯酶1例,占2.3%;其余型耐药基因未检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XA-48组与KPC组患者感染前住院时间,是否入住ICU≥7 d,感染前基础疾病及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胸腔引流管、胃管、尿管,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内窥镜手术,分离出CRKP之前使用的药物情况及90 d全因死亡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XA-48组和KPC组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5.6%、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OXA-48组和KPC组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6.7%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CRKP感染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死亡率较高,不同基因型CRKP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CRKP不同基因型对于不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存在异质性,临床制定抗感染方案应结合耐药基因情况个体化治疗。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碳青霉烯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中检出的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了解这种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微生物自动分析仪及革兰氏阴性鉴定卡“VITEKGNI+(规格型号V1316)”鉴定临床标本到种,对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ESBLs菌株初筛试验,采用2001年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ESBLs菌株确证试验。结果106株肺炎克雷伯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试验确证试验阳性43株,阳性率为40.57%。产ESBLs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不产ESBLs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的耐药率较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对70岁以上COPD合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肺炎(CRKP)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我科5年中使用替加环素治疗70岁以上COPD合并CRKP的临床疗效。结果:替加环素联用其他敏感抗生素疗效明显优于替加环素单药治疗;替加环素联合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COPD合并CRKP,疗效与单独使用替加环素无显著性差异;高龄COPD合并CRKP患者用药疗程更长。结论:替加环素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70岁以上COPD合并CRKP的临床疗效较好。

  • 标签: COPD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替加环素 耐药性
  • 简介:记录了采自长春地区的白粉叉丝壳组(Erysiphesect.Microsphaera)吉林省新记录变种2个:万布白粉原变种(E.vanbruntianavar.vanbruntiana)和车轴草白粉原变种(E.trifoliivar.trifolii),其寄主东北接骨木(SambucusmanshuricaKitag.)和海滨米口袋(GueldenstaedtiamaritimaMaxim.)为世界新寄主,根据标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显微照相和分析讨论。

  • 标签: 万布白粉菌原变种 车轴草白粉菌原变种 东北接骨木 海滨米口袋
  • 简介:儿子四岁了,经常闹笑话。一天,一个邻居问他:“小宝,你什么呀?”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道:“我蛋。”

  • 标签: 儿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新生儿克雷伯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方法复活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确诊为克雷伯败血症患儿的冻存菌株,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抗生素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克雷伯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临床检查结果、细菌耐药性和预后。结果共复活29株克雷伯,经分子鉴定22例(75.9%)纳入肺炎克雷伯(klebsiella pneumoniae,Kpn)败血症组,7例(24.1%)纳入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Kqu)败血症组。Kpn组胎龄和出生体重大于Kqu组[(33.1±3.2)周比(30.6±0.9)周,(1 847±677)g比(1 416±121)g],腹胀发生率低于Kqu组[4.5%(1/22)比42.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非特异性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pn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丁胺卡那的敏感度为100.0%,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Kqu对药物的敏感度普遍高于Kpn,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为100.0%。两组患儿痊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克雷伯败血症以Kpn为主,Kqu败血症更多见于小胎龄和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且腹胀为首发症状多于Kpn败血症,临床需警惕并尽早选择敏感抗生素。

  • 标签: 新生儿败血症 肺炎克雷伯菌 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肺脓肿的临床特征及菌株微生物学特征,并与经典肺炎克雷伯(Classic Klebsiella pneumoniae,cKP)肺脓肿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8例微生物学诊断明确的肺炎克雷伯肺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菌株拉丝实验阳性患者纳入hvKP组,阴性患者纳入cKP组;收集患者的基础疾病、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临床特征。菌株微生物学特征包括:VITEK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PCR检测菌株荚膜血清型和毒力基因。单因素分析hvKP组和cKP组的临床特征及菌株微生物学特征差异。结果18例肺炎克雷伯肺脓肿患者中hvKP组12例,以男性为主(10例),中位年龄59.0岁;hvKP组中起病时间≤2周者8例,中位发病时间为10.5 d,患有糖尿病(12例)、合并肺外脓肿(11例)明显多于cKP组(均P<0.001)。hvKP组肺外脓肿以肝脓肿为主(10例),多部位(≥3个)脓肿占4例。cKP组中留置导管及感染前侵袭性操作例数多于hvKP组(均P=0.025)。肺炎克雷伯肺脓肿影像学以胸膜下、脓肿大小<10 cm为主,hvKP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脓肿的患者(9例)多于cKP组(P=0.009),通过影像学发现肺脓肿与肺外脓肿的中位时间间隔为1.0 d。hvKP组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低于cKP组。结论hvKP肺脓肿常见于糖尿病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胸膜下多发脓肿,符合血源播散特点;多数病例同时存在肝脓肿,提示为血源播散的来源。hvKP肺脓肿主要毒力基因为aero,对于hvKP肺脓肿患者,应注意寻找隐匿病灶。

  • 标签: 克雷伯菌 肺脓肿 毒力 细菌荚膜
  • 简介:摘要:目的 : 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全年,在云南阜外医院采集血液、尿液、痰、导管、胸腹水、引流液及各种拭子标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采用美国 VITEK公司的 Compant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该方法符合临床和实验室标准操作指南。结果:共分离出细菌 7036株,其中阳性 4299株,肺炎克雷伯 73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检出率为肺炎克雷伯所有菌株旳 52.2%。肺炎克雷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 91.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耐药率极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 90%以上。 结论:肺炎克雷伯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应加强对抗生素的监测、控制和合理使用。

  • 标签: 抗生素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CRK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止肺炎克雷伯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肺炎患者(研究组)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肺炎克雷伯(CSKP)肺炎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10 d患者比例、肺炎克雷伯检出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蛋白、入院前卧床>1个月患者比例、28 d病死率〕、基础疾病及器官功能衰竭情况等;比较两组菌株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部感染CRKP的危险因素,并检测相关耐药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年龄更大〔岁:81.5(72.0,86.0)比78.0(71.0,80.5)〕,APACHEⅡ〔分:25.00(20.00,34.00)比19.00(14.00,23.25)〕和机械通气>10 d〔63.2%(182/288)比12.8%(10/78)〕、肺炎克雷伯检出前使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75.69%(218/288)比30.77%(24/78)〕、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79.86%(230/288)比41.03%(32/78)〕、使用≥2种抗菌药物〔80.90%(233/288)比29.49%(23/78)〕、入院前卧床>1个月〔40.97%(118/288)比11.54%(9/78)〕的比例及WBC 〔×109/L:9.72(6.41,14.69)比7.57(5.84,12.61)〕、CRP 〔mg/L:74.45(36.30,158.88)比39.22(13.68,92.51)〕、PCT〔μg/L:3.87(0.82,19.24)比0.51(0.25,5.71)〕和28 d病死率〔21.5%(62/288)比10.3%(8/78)〕更高,白蛋白〔g/L:24.1(18.3,28.6)比30.1(23.8,35.1)〕水平更低,机械通气时间更长〔d:16.5(9.0,19.0)比7.0(5.0,1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5.76%(103/288)比11.54%(9/78)〕、恶性肿瘤〔18.06%(52/288)比5.13%(4/78)〕及伴有肾衰竭〔31.94%(92/288)比11.54%(9/78)〕、休克〔51.74%(149/288)比19.23%(15/78)〕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6至2019年4年间肺炎克雷伯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以2019年最高(分别为88.17%、86.02%),均以2016年最低(分别为70.65%、57.61%);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以2018年最高(86.32%),以2016年最低(59.78%);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以2016年最高(76.09%),以2018年最低(53.68%)。研究组耐药株对头孢替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9%比62.82%、49.31%比17.95%、75.69%比60.26%、81.25%比64.10%、80.21%比58.97%、91.32%比60.2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COPD、严重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0 d及肺炎克雷伯检出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因检测显示:CRKP中含有TEM、KPC、AmpC、aac(3)-Ⅱ、ant(3")-Ⅰ、qnrS等多种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最高(为74.00%),qnrA检出率最低(为6.67%)。结论ICU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出现CRKP与多种因素相关,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不规范的使用,提高血白蛋白水平,以减少CRKP肺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肺部感染 重症监护病房 耐药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术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某医院接受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肺炎克雷伯的患者病历资料。选取15个临床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72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91株,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42株。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呼吸机的使用[(OR(95%CI)=20.627(2.795~152.233)]和开颅手术[OR(95%CI)=13.658(1.618~115.298)]是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产ESBLs肺炎克雷伯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呼吸机的使用和开颅手术作为其独立风险因素,应予重视。

  • 标签: 克雷伯菌,肺炎 β-内酰胺酶类 术后感染 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以及对于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患者75例为对象,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观察本组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统计,本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感染病例源于本院重症医学科15例,12例来自神经外科,13例来自呼吸科,10例来自血液科,7例来自急诊外科,11例来自泌尿外科,其余患者来自内科等科室。在耐药性检测方面,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氨曲南抗菌药物上均存在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有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的耐药性以及对于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患者75例为对象,对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观察本组患者的后续恢复情况。结果 结合统计,本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感染病例源于本院重症医学科15例,12例来自神经外科,13例来自呼吸科,10例来自血液科,7例来自急诊外科,11例来自泌尿外科,其余患者来自内科等科室。在耐药性检测方面,在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以及头孢西丁、环丙沙星、氨曲南抗菌药物上均存在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替加环素耐药性较低。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用药,本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恢复。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存在有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结合耐药性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得到恢复。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真菌性阴道炎假丝酵母临床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涂片镜检,阳性标本采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用ATBExpression全自动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板进行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48例阴道分泌物标本培养分离出假丝酵母5种共55株,其中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共42株,占76.36%,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6株,占10.91%;假丝酵母属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为46.46%,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好,耐药率为7.27%。结论真菌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除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外,对其他几种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 标签: 阴道炎 白假丝酵母菌 药物敏感性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草螺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过程,提高临床医师和微生物检验工作者对罕见病原微生物关注和认知。方法采集1例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经透析导管留取的血培养阳性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并对分离到单个菌落,分别进行质谱分析、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取细菌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DNA并测序;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血培养瓶孵育20 h后阳性报警,涂片见革兰阴性杆菌。血琼脂上孵育16 h,见乳白色、凸起和无溶血菌落。VITEK2 Compact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N335药敏卡检测药敏结果,发现该对氨曲南和多黏菌素耐药,其余抗生素均敏感。VITEK MS质谱仪临床数据库无法鉴定出种,VITEK MS科研数据库鉴定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该16S rDNA与草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erbaspirillum aquaticum一致性均>99%。细菌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发现本例临床分离株与Genbank数据库中Herbaspirillum huttiense subsp putei IAM 15032同源性为100%,证实本例分离株为Herbaspirillum huttiense。结论环境微生物演变成人类病原菌种类不断增多,草螺因其生化特性与其他菌种相似,极易被误鉴定,需引起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菌血症 草螺菌属 基因组 细菌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简介:以采自浙江省丽水地区的7个鹅膏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在基于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7种鹅膏的rDNA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比较分析。进一步对ITS序列进行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将从GenBank检索获得的9个最相似物种的ITS序列连同7种鹅膏的ITS序列一起作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基于ITS序列对f6、丹和f493个菌株的分子鉴定支持了基于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对巧的分子鉴定不支持形态鉴定的结果.琚为鹅膏内某种,f66为鹅膏内某种,并与Amanitafulva,A,atrofusca,A.orientifulva3种鹅膏的亲缘关系较近,f7与另外6种鹅膏的亲缘关系相差甚远。研究结果提示基于分子水平上的ITS序列分析不能单方面作为大型真菌分类鉴定的可靠依据,可以作为基于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的辅助参考依据。

  • 标签: 鹅膏菌 rDNA 内转录间隔区(ITS) 序列分析 分类鉴定 大型真菌
  • 简介:报道了核菌纲炭垫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和1个中国新纪录变种。紫铜炭垫大孢变种Nemaniaaeneavar.macrospora(J.H.Mill.)Y.M.Ju&J.D.Rogers采自陕西省,其孢子带有不明显的牙缝,且子囊壳孔口颜色比子座表面黑;铅灰炭垫NemaniaplumbeaA.M.C.Tang,Jeewon&K.D.Hyde采自四川省,该菌子座浅灰色,孢子凸边上有短的牙缝。标本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文中对该2种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子座照片和显微照片。

  • 标签: 炭角菌科 新记录种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同源性与基因组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18年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中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同源性鉴定的非多重耐药性KP病原共5株(编号P20、P39、P66、P90、P91),其中P90和P91为相同克隆株,P66、P90、P91为同一流行克隆系,P20、P39与其他菌株无同源性关系,进行二代+三代全基因组测序,应用多种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基因组学分析,了解菌株间基因组基本信息、染色体、质粒分布情况,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差异,基因家族聚类特征,并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网站注册分析的(2013年至2016年)国内、外18株KP菌株构建系统发生树,分析菌株间进化亲缘性关系。结果P20、P39、P66、P90、P91全基因组大小分别为5 469 543 bp、5 480 332 bp、5 768 352 bp、5 745 666 bp、5 722 999 bp;GC含量分别为57.07%(1 559 929+1 561 432)/5 469 543、57.27%(1 566 970+1 571 424)/5 480 322、56.96%(1 640 438+1 645 432)/5 768 352、56.88%(1 634 285+1 634 038)/5 745 666、56.95%(1 627 360+1 631 781)/5 722 999。与P20参考菌株进行比对,P39、P66、P90、P91的SNP总数量分别为32 682、34 226、34 292、34 375,基因编码区序列总突变比率分别为87.18%(28 491/32 682)、86.71%(29 679/34 226)、85.26%(29 238/34 292)、86.22%(29 638/34 375),非同义突变占一定优势,比率分别为44.57%(14 566/32 682)、44.01%(15 063/34 226)、48.01%(16 465/34 292)、48.75%(16 758/34 375),同义突变分别为42.61%(13 925/32 682)、42.70%(14 616/34 226)、37.25%(12 773/34 292)、37.47%(12 880/34 375)。P90与P91均有6个特有基因家族,P66有4个特有基因家族。同一流行克隆系P66、P90、P99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相同克隆株P90、P99在同一子分支上,无同源性关系的P20、P39分别在不同的进化分支上。系统发育树进化分支上P20、P39、P66、P90、P91与NCBI网站提交的法国KP52-145菌株、中国台湾ED23菌株进化等级关系较近。结论神经危重症感染患者肺炎克雷伯病原具有相同克隆株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一致,同一流行克隆系间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小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同一进化分支上的特点。无同源性菌株的特有基因家族数目和SNP总数量有较大变化,且在系统发育树不同进化分支上。

  • 标签: 神经危重症 肺炎克雷伯菌 同源性 基因组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 特有基因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