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胶质的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1H-MRS)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讨胶质的1H—MRS特点与其病理级别相关性。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38例,按照WHO分级(2000)标准分成两组:低级别胶质组、高级别胶质组。所有患者在术前行1H—MRS检查,均在MR非增强成像的基础上获得。使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多体素扫描,点分辨选择波谱法,检测不同区域代谢物变化。结果:胶质的1H—MRS表现:肌酸(Cr)无明显变化;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下降,胆碱(Cho)增高,变化的程度由肿瘤级别高低决定;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的肿瘤组织分别和对侧正常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低级别胶质和高级别胶质的肿瘤组织的NAA/Cr、Cho/Cr、NAA/Cho比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质的NAA/Cho、Cho/Cr、NAA/Cr比值与病理级别相关。结论:1H—MRS与MRI相结合能提高胶质术前诊断的准确性。1H—MRS可评价胶质的分级,反映胶质代谢特性以及肿瘤生长潜能。

  • 标签: 脑胶质瘤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代谢
  • 简介:目的:通过对胶质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周期的分析,探讨DNA含量及细胞增殖特性与胶质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方法:将手术切除的新鲜胶质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并进行短期体外培养,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DNA指数(DNAindex,DI)、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分裂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等指标。结果:①胶质Ⅲ、Ⅳ级之间的DNA异倍体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②对照组的DI值与胶质Ⅰ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其它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③对照组的S期与胶质Ⅰ、Ⅱ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Ⅲ、Ⅳ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④对照组的PI值与肿瘤各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胶质细胞核DNA的流式细胞术分析能较准确地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胶质病人的诊断、术后辅助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细胞核 DNA 含量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胶质患者识别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从中国胶质基因计划谱(CGGA)下载附有完整临床随访信息的464例胶质患者mRNA表达谱。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用于识别出与胶质WHO分级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同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鉴别出与胶质患者生存相关的基因。结果在加权基因共表达分析中,Brown模块与胶质WHO分级呈正相关(r=0.55,P<0.01)。选择单因素分析中与患者临床预后最显著相关的5个基因(TAGLN2,IGFBP2,METTL7B,ARAP3,PLAT)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并建立预后模型,计算风险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证实该风险评分在预测胶质患者1、3、5年生存率上具有高精准度。上述生存分析结果均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得到验证。结论本研究确定了五个独立的胶质预后因素(TAGLN2,IGFBP2,METTL7B,ARAP3及PLAT)并建立了预后模型,为临床判断胶质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胶质瘤 预后 基因表达谱 基因调控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模式在胶质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胶质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3例采用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风险认知度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患者的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功能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1例高热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认知度显著高于(P<0.05)。结论对胶质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护理 风险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治疗胶质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胶质患者,使用抽签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肿瘤切除术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局部热化疗方法进行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方法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7.5%,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手术辅助局部热化疗治疗胶质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切除术 局部热化疗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联合磁共振波谱(MRS)诊断低级别胶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胶质患者47例,术前均行多序列MRI、MRS影像学检查。47例患者由术后病理确诊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统计其影像学诊断符合率,分析MRS扫描相关指标值。结果4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低级别胶质18例,高级别胶质29例。多序列MRI联合MRS对胶质高级别、低级别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项多序列MRI(χ2=5.600、6.026,P=0.018、0.014)。MRS扫描结果显示,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肿瘤实质区胆碱复合物与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胆碱复合物与肌酸比值高于周水肿区(P<0.05),且相应值高级别胶质高于低级别(P<0.05)。结论多序列MRI联合MRS可有效鉴别低级别胶质

  • 标签: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不同病理级别及基因型的胶质预后差别很大。MR扩散成像通过检测水分子的微观运动反映组织结构的变化,对于胶质预后预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素内非相干运动成像、拉伸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超高b值DWI成像、神经突起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等可以定量检测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信息,反映肿瘤的异质性及细胞增殖情况,这为准确预测胶质预后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对MR扩散成像在胶质预后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脑胶质瘤 预后
  • 简介:摘要胶质是常见的中枢系统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理论的发展,有研究发现胶质患者出现IDH1基因突变现象的频率较高,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同时而且该基因突变对胶质的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资料,对IDH1基因突变和胶质分子诊断的进展进行综述性研究,希望找到胶质治疗的新靶点,诣在提高胶质的治疗效果。

  • 标签: IDH1 脑胶质瘤分子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胶质切除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谵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ICU的286例成年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第1~3天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谵妄评估,每日2次,同时采集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早期临床资料以及神经外科专科资料作为与发生术后谵妄可能有关的潜在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108例患者于术后1~3 d内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7.8%(108/286)。术后约束(OR=4.02,95%置信区间:1.03~17.50,P=0.021)、肿瘤体积(OR=1.19,95%置信区间:0.82~1.71,P=0.044)、肿瘤部位(OR=2.01,95%置信区间:1.03~3.95,P=0.026),以及术前中线移位(OR=1.16,95%置信区间:0.29~4.58,P=0.032)为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胶质切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术前影像学提示肿瘤体积大、位于额叶以及术前中线移位的患者可能是发生术后谵妄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意识到约束对于谵妄发生的危害,进一步优化术后护理策略。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神经外科 脑胶质瘤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到 2018年 2月期间诊治的 36例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胶质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 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 11例,占比 30.56%,包括 II级 2例, II级 9例;高级别胶质 25例,占比 69.44%,包括 III级 10例 IV级 15例;高级别胶质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对比差异显著( 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 30例,多发病变 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 T1FLAIR呈等、低信号 14例, 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21例; 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 25例,伴结节状强化 3例,轻度强化 5例,未见明显强化 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 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 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 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 4例,浸润 6例,破坏 1例;高级别胶质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 0例,浸润 15例,破坏 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胶质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胶质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临床
  • 简介:摘要胶质是颅内发生率较高的肿瘤,其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使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干扰素作为一种具有抗增殖、抑制血管新生、抑制侵袭等作用的蛋白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治疗。不少研究表明干扰素在胶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干扰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胶质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新的胶质治疗方案在临床治疗中显得十分必要。

  • 标签: 胶质瘤 侵袭 干扰素
  • 简介:背景与目的:目前对胶质干细胞(braingliomastemcells,BGSCs)的研究仍以细胞实验研究为主,因此培养出大量合格的BGSCs是所有相关研究的首要步骤。本实验用一种新的较简化的方法从临床人脑胶质标本中进行胶质干细胞的培养纯化。方法:对17例胶质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处理,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进行干细胞培养。肿瘤细胞球形成后,进行增殖实验、单克隆形成实验以及诱导分化实验,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相关的标志物。连续传代+条件培养方式进行分离纯化。结果:17例标本中共有8例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球,连续传代后仍然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单克隆形成实验证实单个肿瘤球细胞即可形成新的肿瘤细胞球。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肿瘤球细胞表达胶质干细胞的标志物CD133,诱导分化后的肿瘤球细胞可以表达成熟神经细胞的标志物GFAP和TU-20。以上结果证明培养出的肿瘤球细胞即为胶质干细胞。结论: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对胶质组织进行处理培养,用条件培养+连续传代的方法即可快捷高效地获得大量高纯度胶质干细胞。此方法大大节约了费用和时间,可以满足后续胶质干细胞实验研究的要求。

  • 标签: 胶质瘤 脑胶质瘤干细胞 CD133 增殖 自我更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胶质围术期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胶质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模式,观察并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护理结局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进流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胶质瘤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 围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复发高级别胶质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综合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期间使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0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70.00%,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跟访15个月,患者的生存率为70.00%。结论:对于复发高级别胶质采取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改善趋化因子与炎症因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伽玛刀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实验室指标 预后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MicroRNAs是指长度约17-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s,具有高度保守序列。MicroRNAs发挥生物学功能主要是转录基因沉默(post-transcriptional gene silencing,PTGS)。其主要与靶信使RNA(message RNAs,mRNA)的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结合,miRNA与mRNA依据其结合程度的不同(部分互补或完全互补),发挥转录降解或者是翻译抑制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部分miRNA能够通过与靶mRNA的5’端非翻译区(5’-untranslated regions,5’-UTR)结合,从而增强mRNA的稳定性。

  • 标签: 脑胶质瘤 miRNAs 转录因子 恶性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胶质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32例胶质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实验组,各16例/组,对比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情况。结果:两组应激反应发生率、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应激反应、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胶质手术的治疗风险性较强,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重视。

  • 标签: 脑胶质瘤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