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形式主义者的成就在于严格的定义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他们将文本作为随着历史变化而变化的实体来进行研究,但他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纯粹抽象的,不能把文学之中的变化的内在机制与外在的推动力联系起来,源于索绪尔的理论传统阻止他们这样做。巴赫金诗学对形式主义的超越在于,特别的文学文本的功能与效用可能随着它在不同的"文学体系"中占据的位置而相应变化,但这种不同不是以纯抽象意义理解的,而是以视作实际的历史具体化的问题的意义来理解的。

  • 标签: 形式主义 巴赫金诗学 历史 超越
  • 简介:该文介绍了五种完美主义发展模型,并对它们做了简要评论.社会期望模型主张父母对儿童的高期望是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社会学习模型强调模仿父母完美主义的作用,社会反应模型探讨严酷教养环境的影响,焦虑抚养模型认为父母对不完美的过分关注和对子女的过分保护会促使子女发展完美主义倾向,整合模型结合内外因素对完美主义产生的根源进行系统综合分析.

  • 标签: 完美主义 发展模型 社会期望模型 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反应模型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联,在两者之间展开广泛而深入的互文对话,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后现代主义,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质疑,更有助于我们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以激活其阐释当代问题的理论活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复杂关联,关涉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命运及其未来走向,是当代文化思想界所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接合
  • 简介:随着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对资本主义的塑造,工业帝国主义渐变为信息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阶段。无论是工业帝国主义,还是信息帝国主义,其本质都是垄断,前者更多的是垄断物质资源,后者更倾向于垄断知识和信息。信息帝国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的运动复兴创造了高度成熟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信息资本主义“创造性破坏”必将推动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我们必须站在更大尺度上、以人类发展的长期历史视角理解列宁帝国主义论,不能以50年、100年的时间看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逻辑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正在实践中日益彰显出伟大的真理光芒。

  • 标签: 信息帝国主义 列宁 信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信息
  • 简介:周靖: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自古典实用主义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在拒斥大写的表征主义(Representationalism)。但在对《表达主义、实用主义和表征主义》(Expressivism,PragmatismandRepresentationalism)一书的简介中,你这样写道,“实用主义者在哲学传统中一直是表征主义的敌人,但他们是自然主义的友人,这里的自然主义指的是休谟和尼采意义上的自然主义。”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当你在说休谟意义上的自然主义时,你指的是哪种自然主义?此外,在著名的文章《无表征主义的自然主义》^①中,你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即“哲学自然主义”(philosophicalnaturalism)。这两种自然主义有什么不同?

  • 标签: 实用主义者 表征 自然主义 哲学传统 意义 休谟
  • 简介:<正>为什么社会主义没有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产生,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出现?是科学社会主义失灵了,还是客观现实发生了变化?这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科学说明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目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时候,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急迫。我在研究当代帝国主义理论和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时,经常思索这一个切关宏旨的问题,现略陈管见。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 发达资本主义社会 官僚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理论
  • 简介:2017年7月6日至9日,美国社会主义大会在芝加哥举行,这是在特朗普执政以后,继纽约左翼论坛之后召开的又一次犬规模的左翼学术论坛;是左翼学者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揭露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探寻社会主义替代方案的学术盛会,凝聚了北美左翼力量,唤醒了工人阶级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我们也应辩证地看待北美左翼学者的学术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会设置了100多场专题讨论,主要有三方面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仍然是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及其危机的关键;二是特朗普时代的美国面临多重危机;三是社会主义者应当在美国建立工人阶级政党。

  • 标签: 美国社会主义大会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 特朗普时代
  • 简介: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是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前提。《神圣家族》这部著作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他们在批判鲍威尔的错误观点中,马克思在理论上着重阐明了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理论;恩格斯则从实践上着重论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因此,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不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截然分离开来,更不能完全对立起来。

  • 标签: 唯物史观 物质生产 历史的发源地 人民群众
  • 简介:"国家中心主义"在主流范式的理论建构中具有本体论意义。主流范式假定,世界秩序是其基本构成单位——理性国家——逐利行为的副产品。以"理性自主"的男人为原型,主流范式塑就了理性国家的身份特质,并就此割裂了性别要素与世界秩序之间的关联,划清了国家道德与普遍道德的界限。理性与道德对立导致了世界秩序范畴对道德和性别的排除,最终将国际关系塑造成真正的"无女人世界"。

  • 标签: 女性主义 国家中心主义 理性国家 国家道德
  • 简介:在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提下,针对马克思主义和各类艺术运动对资本主义和艺术的关系问题,本文就两个基本立场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所有批判的前提是批判商品的审美拜物教,而不是批判艺术的审美拜物教。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拜物教 政治经济学批判
  • 简介:实用主义与德国哲学自始至终保持着一种隐蔽而重要的内在关联,这一关联最为突出地表现在新老实用主义对黑格尔观念论哲学的批判和继承上。美国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将这一关系概括为实用主义是一种自然化的黑格尔主义。在罗蒂这里,自然化以及自然主义乃是作为先验哲学的对立面,即"去先验化"而得到论述的。因为罗蒂所理解的先验哲学基本上指的就是康德哲学,从而忽视了德国观念论、胡塞尔、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人对先验哲学的推进和发展,如此一来也就无法看到后起的先验哲学传统对近代表象主义认识论的成功突破,这一突破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地表现在黑格尔这里。黑格尔的思辨逻辑学并不像罗蒂认为的那样带来了一种先验哲学的自然主义化,而是将先验哲学导向了一种现象学本体论的方向。罗蒂的反表象主义走向了语言行为主义,但是他忽视了黑格尔式的反表象主义策略。

  • 标签: 先验哲学 自然化 实用主义 语言行为主义 表象主义
  • 简介:国内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分析法学”、“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实证主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概念,分析法学就是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运用于法学理论的产物。但以哈特、凯尔森为代表的20世纪新分析法学却是建立在与实证主义哲学极为迥异的哲学立场之上。作为一种法哲学流派,新分析法学虽然在法学上主要继承了法律实证主义的传统,但无论是作为哈特法律理论之基础的日常语言哲学,还是作为凯尔森纯粹法学之基础的新康德主义哲学,它们在哲学品格上都表现出反对实证主义哲学的特征,特别是反对实证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经验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倾向。因此,新分析法学实质上是一种反实证主义的法哲学,法律实证主义与哲学实证主义也不是同一种意义上的“实证主义”。

  • 标签: 分析法学 实证主义 反实证主义 哲学品格
  • 简介:《哥达纲领批判》与《爱尔福特纲领批判》的核心问题是原则与现实孰轻孰重的问题。历来人们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现实、轻原则,并不完全正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性要在厘清辩证法否定性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理解。这一问题的解决,对重新理解和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否定性辩证法 原则 现实 科学发展观
  • 简介:近年来。哲学界对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的辩证法思想展开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中来研究战争的规律,指出战争是有规律的,但必须明确有战争的一般规律和战争的特殊规律的区别。战争的一般规律是对各个战争的共性的描述和概括;战争的特殊规律是某些个别战争的规律,

  • 标签: 辩证法思想 辩证关系 情况概述 战略方针 矛盾特殊性 反“围剿”
  • 简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固然未能为理性建立起稳固的批判标尺,但并不能说他们由此而走向彻底否定理性。因为他们并未将工具理性简单地等同于韦伯意义上的目的合理性,并且他们的工具理性批判是一种内在批判方式。然而,哈贝马斯恰恰犯了这种简单化的错误,亦未能正确理解内在批判方式的运作机理,这些又使得他未能正确理解其交往行为理论同启蒙辩证法之关系。虽然如此,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不自觉地坚持着内在批判路向,从主体-客体到主体间的范式转型,只是在这一路向当中的理论建构视角的转变,而非断裂性的变革。

  • 标签: 启蒙辩证法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目的合理性
  • 简介:本文分析和批驳了把悲观看做一种文化批判形式的现代悲剧观的错误和自我矛盾。文化批判的悲剧观作为一种精英主义的悲剧观,将作为高雅文化的悲剧与日常生活的平庸无奇对立起来,以绝对精神贬低世俗经验,在其本体论意义与精英化倾向、自由与决定论、虚无主义与常胜主义等问题上一再陷入僵局。事实上,崇高的、非凡的与日常的、平庸的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富于革命性的连续性。在希望的问题上,情况也是如此。悲剧带给人们的是希望,而不是乐观主义,两者的区别在于希望是与失败的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 标签: 悲剧 文化批判 自我矛盾 非乐观主义的希望
  • 简介:孟子的道德哲学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情感主义学说。这一学说以其“四端”之情为基础,主张任何美德规范和体现美德的行为规范最终源自人类天生的不由自主的情感。他的规范伦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主义规范美德伦理学,他所提出的评价性概念,如“仁”、“人”、“君子”和“不仁”、“非人”(“禽兽”)、“小人”等,实质上是针对道德主体的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美德规范(人性的应然之规定)。在孟子看来,美德与行为规范并非源自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或理性的认知,而是源自人类天生的情感,因此,最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不是灌输关于外部世界(包括社会)的经验知识或理性知识,而是“反求诸己”,培养和发展道德主体内心原本就有的“四端”之情,只要保有它们并加以体验扩充,就能“知性”、“知天”,“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充分反映了儒家哲学的根本特点,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 标签: 孟子 道德情感主义 美德伦理学 “四端”
  • 简介:<正>我们能够——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30年和《资本论》发表110年之后——为人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勾勒一份类似于资产负债表的东西吗?当然可以,因为我们不仅就马克思主义有了历史的眼光,而且有了关于它的胜利、失败和悲剧的长期经验。也许,这也是因为我们从今

  • 标签: 政治经济学批判 长期经验 哲学手稿 马克思学说 法兰西内战 理性主义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