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进入21世纪,民族电影又开始了次意义重大的艺术与文化的交接。直以来被当作领军人物的第五导演,正在逐渐失去创造的锐气和越过艺术的巅峰。以张艺谋和陈凯歌为代表,那种强弩之末的态势是表现得如此明显,以至在近年来,尽管新

  • 标签: 新生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 中国民族电影 文化形态 西方电影 体制内
  • 简介:罗汉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个特殊的图像艺术,在中国画史上的分科。属于道释人物画中的佛教画。本来罗汉形象表现在中国绘画上。可能在四世纪之际便已开始了,画史中记载东晋戴逵曾画过罗汉像,北方十六国时代的石窟壁画中也曾出现过佛弟子像,那应是中国最早的罗汉画。在早期罗汉形象的创造中,画家们在创作中也加以宗教崇拜的成分,罗汉的造型中融入种非凡人的形象特征来彰显其神性,除了绘画自身的审美功能之外,又融入了人们辟邪祈福的思想愿望。

  • 标签: 罗汉画 中国绘画史 流变 形象特征 道释人物画 图像艺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90年文化的距离化趋向,在90年文化中,"阿姐鼓"在90年文化中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此

  • 标签: 年代文化 阿姐鼓年代
  • 简介:<正>明万历二十一年,即公元1593年,奇才徐渭在经受了十余年孤寂贫病的煎熬后,终以73岁高龄极其凄惨地离开了那个黑暗的世界。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天才的艺术家。四百年后的今天,在他生活过的地方,还到处流传着许多“徐文长的故事”。人民不仅铭记着他,而且把他看作正义和智慧力量的化身。“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免袒裼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这是徐渭45岁时所作《自为

  • 标签: 徐渭 王骥德 汤显祖 戏曲创作 戏曲理论批评 袁宏道
  • 简介:无论是中国美学史还是中国音乐美学史,其历史的叙述、阐发,能否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说及音乐活动谈起?根据文献中记载的文字资料来进行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固然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式或途径,但是,历史生活中原本生动而鲜明的音乐美学思想或者说是审美意识,除了文献的记述,亦可通过对历史音乐活动的分析给以阐述。文献中某些零星的思想资料,反映的可能恰恰是某个历史时期具相应普道意义的审美意识,当然,记述于文献中的,比之于历史音乐活动中存在的,后者要远为丰富、生动的多,因此,了解人的历史音乐活动本身,是了解历史上音乐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研究中两者的结合,无疑会大大丰富以往的美学史(包括音乐美学史)的知识。由综合的研究观念

  • 标签: 音乐审美 音乐活动 音乐美学思想 研究观念 中国音乐 乐以象德
  • 简介:<正>澳门话剧与中国话剧有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早在三十年,本澳第个话剧团“艺联”(香港、澳门艺人联合组织)成立后,虽然活动时间不足半年,但搬演了多个大型剧目,如《武则天》、《日出》、《雷雨》、《茶花女》、《明末遗恨》和《巡阅使》等。自那时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直是澳门话剧的主流,甚至话剧界经历了八十年代的复苏期,到了九十年,由于澳门的经济发达及对外开放等客观的社会因素,话剧活动以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之势蓬勃成长(虽然澳门至今没有个专业的话剧团体),这表现在剧社的数量以倍数增长及演出剧目的增加,为九十年澳门多元化的戏剧风格提供了基本的条件。这时期的澳门戏剧

  • 标签: 澳门话剧 校园戏剧 九十年代 戏剧艺术 现实主义 剧本创作
  • 简介:油画肖像在现代大众文化图像冲击下,并没有丧失经典性而成为快消品。新生的画家通过象征和重构等手法把绘画中的观念性深入挖掘,进步强化,而成为对当代社会及文化思潮进行探究的载体,显现出与当代思潮相结合的肖像图式。

  • 标签: 油画肖像 观念性 重构 沟通
  • 简介:时代的变迁呼唤更锐意的创新和更成熟的电影理念。在中国电影的语汇系统中,“第六”已成为个凝固的语言事实,作为“历史的人质”(转引自郝建《“第六”: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第六”在特殊的语境下作出了判然不同于他们先辈的影路选择。虽然在“”的概念上曾引发了电影界的强烈争论,而且导演们自己也很不乐意被人冠以“”的命名,但是共同的时代背景,艺术滋养和相通的电影观念、旨趣追求使得这批性格迥异的电影人在创作的过程中戏剧

  • 标签: 新生代 中国电影 影人 文化转型 大众文化 主流意识形态
  • 简介:從藝術研究的角度來審視,方興未艾的'太炎學'還有很多可以展開的思考角度,但近年來似乎很少看到相關方面嚴格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特别是有關章太炎與書法之關係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還並不多見。作爲對筆者2014年出版的專著《從西學東漸到書學轉型》中相關論述的深化和補充,本文對章太炎書法相關研究的理念和實踐進行了全面的綜述,以期勾勒出筆者關于章太炎書法學術史研究的總體面貌,並嘗試在中國現書法學術史上確立章太炎書學研究的獨特定位。

  • 标签: 章太炎(炳麟) 學術史 書法 古文經學 小學
  • 简介:我不知道在我们这个年代,最好的和最坏的分界线究竟在哪儿。若在十年以前,我还会相信狄更斯在《双城记》书中的精彩宣告:“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那是智慧的时代,那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新纪元,那是怀疑的新纪元,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将拥有切,我们将无所有,我们直接上天堂,我们直接下地狱。”然而,今天不是,今天,我们“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我们精神视野里的唯圣物是钱。钱变成了人们的口

  • 标签: 周作人 张爱玲 小品散文 余秋雨 人文精神 散文小品
  • 简介:1989年下半年,在前苏共中央主席戈尔巴乔夫改革新思维的影响下,原民德政治动荡不安,在莱比锡等大城市先后出现大规模要求改革开放的示威游行,与此同时,大批公民通过匈奥边界外逃到西方。在这种形势下,lO月18日,掌权达18年之久的原民德党政领导人昂纳克被迫下台。11月9日,民德政府迫于形势不得不开放边界。12月22日,位于原东柏林的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德国 电影导演 电影创作 电影评奖
  • 简介:1934年到1937年间,上海百唱片公司建立了个小小的国乐队,名叫"百国乐队",它共只有四五个演奏员,只存在了3年左右,却留下了《翠湖春晓》《金蛇狂舞》《彩云追月》和《花好月圆》这4首影响至大、流传极广的民族器乐曲,以及其他些民族乐队作品,在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史上画下了浓重的笔。

  • 标签: 百代国乐队 《翠湖春晓》 《金蛇狂舞》 《彩云追月》 《花好月圆》
  • 简介:2006年2月18日下午,黄梅戏第二领军人物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安徽省文联隆重举行,安徽省宣传部、中国剧协、安徽省文联、安徽省文化厅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戏曲界同仁出席了会议.

  • 标签: 表演艺术家 艺术研讨会 黄梅戏 第二代 人物 安徽省
  • 简介: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中国文学的股最为重要的力量,但90年以来先锋文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宣称先锋文学在90年已经终结,也有人认为先锋文学已经转型或蜕变。先锋文学在90年究竟是如何“转型”的?其转型的契机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这种转型?这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先锋作家 先锋文学 文学评论 小说
  • 简介:文章在“律源、律度、律数、律历”四个维度的认识框架下,对《吕氏春秋》《淮南》的律学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吕氏春秋》《淮南》律学理论的四个维度,是种内在的思维结构,相互之间互为前提、密不可分。文章把《吕氏春秋》《淮南》律学思想的“四维”特征表达为“律源自然”、“律度适度”、“律数趋匀”、“律历合”,同时认为这“四维”特征的理论基础都可以追溯到“自然”,因而将两书律学思维的本质特征表达为“律依自然”。

  • 标签: 《吕氏春秋》 《淮南子》 律源 律度 律数 律历
  • 简介:剧情简介宋时元宵佳节,柳金婵随父柳敖观灯玩会,被狂风刮散,流落杀猪巷李豹家中,李豹却图财害命,将金婵掐死。次日,柳敖四处寻女,巧遇外甥颜查散手拿金婵珍珠汗衫,又得知女儿被害,认定颜谋害其女,便状告开封府。

  • 标签: 山东省柳子剧团 柳子戏 剧目 传承 包公 剧情简介
  • 简介:本文从南齐萧良与永明时代竟陵八友的渊源关系入手,探讨萧良、竟陵八友文学主张与他们书法实践的关联。指出萧良、王融等人关于古今杂体的著述,与永明文学“涂绘古典,竞须新事”,都是当时的新鲜事物。文章认为,南朝的杂体书法不仅和参与者多为擅长古文字的书家有关,还从书法外延与绘画混合,进而成为书坛的股新艳潮流。文章对这历史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杂体既资于画,听以附乎书末”是历史的必然。杂体书相当于古代的美术字,虽非主流,但今天仍流传于民间,其中内含的艺术价值仍亦应得到重视。

  • 标签: 南齐萧子良 竟陵八友 新潮“杂体”书
  • 简介:存与陆春龄都是民间艺人出身的笛子演奏家和专为这件乐器编创音乐的作曲家,他们的成长经历、演奏艺术及创编的乐曲,成为20世纪传统音乐发展的缩影.

  • 标签: 笛子 冯子存 陆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