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东晋二王以来,隋唐智永、虞世南、褚遂良,元代赵孟颊、杨维桢,明代徐渭、倪元璐,清朝赵之谦等浙江书法大师以其各自独特的书风面目演绎了中国书史的绝唱。近现代至当代,又出现了吴昌硕、沈曾植、沈尹默、陆维钊、诸乐三、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书坛巨擘,方介堪、沙孟海、张鲁盒、韩登安等篆刻大师。在他们的影响之下,近三十年以来,浙江书法形成了以注重学养品格、秉承继承创新的独特书风,铸就了浙江书法在全国书坛的领先地位。

  • 标签: 书法发展 三十年 浙江 中国书史 继承创新 领先地位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二周年即将到来之时,中国书法家协会迎来了她的十岁生日。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各族人民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精神面貌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和建设的发展,为文艺事业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创自上古辉煌灿烂的书法艺术焕发了时代的青春,出现了空前普及和繁荣的大好形势。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书法艺术无论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还是在世界和平、友谊和进步文化事业中,都作出了它应有的

  • 标签: 中国书法家协会 我国各族人民 十年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艺事业
  • 简介:今年11月至12月.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而重新排演的《于无声处》在上海各高校和北京、重庆、武汉等地进行了巡演,之后回到上海,杭州继续演出。

  • 标签: 《于无声处》 话剧 中国 改革开放 艺术作品
  • 简介:中国书法近二十年的发展史,从整体上说,从属于中国社会的总体进程。“传统”与“现代”在对立与互动中运行。无论传统派还是现代派的书法创变,都面临着现代文化嬗变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艺术“问题”的不同方式和程度,便决定了一个书家、一种创变思潮、一个创作流派的不同的创作走向和历史价值。20世纪80年代是思想启蒙、展赛涌动、群情激昂、追求个性表现的书法创变时代,富有启蒙意义。它被充满狂热和突进气息的并不成熟的书风所主导。当时的书法创作可分为两类:一是追求阳刚大气,一是走向丑拙浑朴。当时的书法创作实践,以试图解决那些艺术“问题”而有意义。在20世纪90年代,传统派中的青年书法家群体已成长壮大,不断“追问”着书法传统的走向,探寻着不同于中年书家的新风貌。其中又有几个取向:“书法新古典主义”、“新文人书风”、“趣味形式书风”、“广西现象”和“学院派书法探索”。自从1985年“现代书法首展”揭开中国书法现代创变的序幕之后,少数人在时代精神的激烈下,努力寻找着书法创变的新的形式语言(与传统书法面目有明显不同的现代形式),他们大多以对书法艺术本体的置问为前提,层层剥离着汉字的实用因素(表现为对汉字的符号性质的破坏)。传统派与现代派的根本分歧也在于对此的不同处理方式。现代派的创变因提供了不同解决方式而有意义。

  • 标签: 书风 书法创作 中国书法 十年 传统书法 书法传统
  • 简介:2007年至2017年,这极为珍贵的十年,我们经历了中国油画院从无到有的奇妙发展。这十年.我们幸运地相遇了中国社会全方位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这十年.我们激动于赶上了中国自上而下推动文化强国的战略机遇期;这十年.我们感恩地相交了中国三代最优秀艺术家的创作与思想的活跃期。

  • 标签: 中国社会 画院 年历 2007年 战略机遇期 艺术家
  • 简介:我们常说“教育大于天”,那是在说老师的责任大于天,是在说老师要教人学好、知书达理,求真明志,然后才是学艺练技。对今天的老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和挑战。在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时候,谈精神和理想已经变得有些不合时宜的奢侈,似乎是在回忆那久远的故事;在人们疯狂追求“有用”的今天,

  • 标签: 北京舞蹈学院 艺术设计系 物质利益 不合时宜 老师
  • 简介:施万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从20世纪60、7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青松岭》的音乐至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作品组唯一金奖的无伴奏合唱《回音壁》,施万春在管弦乐、声乐、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影视音乐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成就。创作出的音乐可以听,谱子可以研究,风格可以模仿,但听不见、触不着的是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的思考及音乐背后丰厚的积淀。本文分“毕生的事业不懈的追求”“丰厚的积淀坚实的功底”“真挚的情感娴熟的技术”“崇高的境界深刻的内涵”四个部分,从对音乐的挚爱、坚实的技术功底、创作时将技术融化在音乐中、作品的深度和思想内涵四个方面揭示了施万春的音乐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所在。2016年6月是施万春教授的八十华诞,谨以此文敬祝施先生健康长寿,艺术生命常青。

  • 标签: 施万春 娴熟技术 真挚情感 思想内涵
  • 简介:历史现象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常常令人们的主观判断捉襟见肘、窘迫难堪,人们很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设置一条由此及彼的线型因果链,以致于很多时候需要藉助辩证法的律条加以衡定和解释。作为跨越共和国两个重要历史阶段的特殊群体和特殊事件,知青和知青返城既不是逝去的社会现象,更不是静止的历史过程,也就是说,知青的过去和知青的现实都不能单方面赋予知青精神以质的规定性,只有将知青和知青返城置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下作历时、共时的全景式考察和解析,才能臻于知青精神的内核、直抵知青精神的本质。30集电视连续剧《返城年代》在央视播出后,“知青返城”这个钤烙着特殊年代印记的名词重新回到时下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突然意识到,“知青返城”这个看似久远的历史学名词以及它所包蕴的特定文化内涵,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不但在物质层面影响着当今中国的发展趋向,而且在精神层面影响未来中国的价值取向。电视剧《返城年代》中的绝大多数知青曾被特定时代无情地丢弃,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付出巨大精神代价的一代。林超然、何静之、张继红、王志、罗一民们曾以少年的天真沐浴过五十年的清纯,以青年的单纯领教了“文化大革命”的狂热,以中年的成熟投身于改革开放大潮。作为一种不能忽视不容否定的历史存在,他们书写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人生传奇,铸就了“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青春神话,只要我们环顾和打量那些刚从事业巅峰荣退下来的,曾经牛一般耕耘、马一般负力、虎一般行风、龙一般叱咤的人,就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都具有知青背景。

  • 标签: 精神生活 电视剧 知青 “文化大革命” 历史现象 谢幕
  • 简介:毫无疑问,90年代湖北波普艺术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是一个相当突出并且不可回避的一个美术现象。置身这场思潮之中的艺术家包括王广义、魏光庆、李邦耀、杨国辛、任戬、袁晓舫、石磊、方少华、陈绿寿、黄汉诚、王朝斌、周细平、曹丹、刘翔宇等,这批艺术家及其后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持续影响,足以令人对湖北波普运动心怀敬意。

  • 标签: 大众锋芒 年代湖北 波普艺术
  • 简介:20世纪40年代是西藏题材绘画的生发期。本文从西藏题材绘画兴起的原因、主要画家、其藏区之旅及创作、作品内容与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兼顾藏族画家和内地画家的创作,对西藏题材绘画发展早期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 标签: 20世纪40年代 西藏题材 藏族画家 内地画家
  • 简介:万笑南在《上升的明星?堕落的女星——1920年代上海的电影女明星》(《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二期)一文中,对当时上海电影女明星的文化身份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时的电影女明星首先被文化精英们赋予了重要了使命。“国产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它们开始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电影有传达知识的真能力,它通俗易懂,因而具有比书本更为广泛的影响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小部分文化精英对电影女演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注,非但不再将其置于‘倡优’之地,而且还期望她们成为推动社会改革的先锋,是肩负起教育大众的责任。

  • 标签: 国产电影 女明星 文化观照 上海 文化精英 社会改革
  • 简介:生活的风风雨雨常常不经意地吹走了一些重要的史料,给历史学留下许多困惑。南宋一代琴家郭沔及其创立的浙派琴学,经数百年而不衰。然而,郭沔的生卒年和《潇湘水云》的创作年代,至今仍不甚清楚。近年来,笔者收集宋元文集、笔记及各种相关零星史料,排比分析,似觉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故不揣浅陋,撰成小文,以待海内方家的批评指正。

  • 标签: 《潇湘水云》 创作年代 生卒年 历史学 史料 琴学
  • 简介: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邕剧,曾名本地班、南宁班、本地戏、老戏、广戏、五六腔等,是一个历史悠久、主要活动于广西南宁及其周边地区,流行于粤西、滇东南以及越南北部,由汉族和西南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皮黄声腔剧种。它曾与桂剧、壮剧、彩调剧,并称为广西四大地方剧种,还与粤剧同源相亲,保留了许多传统粤剧的原貌,被誉为传统粤剧的“活化石”。

  • 标签: 50年代 20世纪 综述 道光年间 周边地区 越南北部
  • 简介:日本的动画电影具有领先于世界的制作水平是公认的事实.而如果用一个名字来代表90年代的日本动画电影的话,这个名字毋庸置疑的是在80年代就已经奠定了大师级地位的宫崎骏.

  • 标签: 动画电影 宫崎骏 制作水平 大师 年代 名字
  • 简介:1955年3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作品种类中,有一门是速写。996件参展作品里,速写和素描共计51件。能够明确为速写的,有艾中信《代表们眺望人民的首都》、伍必端《枪在这儿(朝鲜速写)》、邵字《首都速写》、武德祖《你家的、我家的、都是咱们社的》、侯逸民《农村速写》、孙恩同《劳动后的休息》、黄胄《少年》和《吹唢呐》、叶浅予《来自草地》和《舞蹈速写》、罗工柳的《朝鲜速写》等作品。

  • 标签: 速写 50年代 意识形态 运动 媒介 参展作品
  • 简介:对于新兴电影文化运动的开展,夏衍有着最为重要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非公开组织在电影界的早期领导者之一,而且对于电影创作、理论和批评的建树,对外国电影艺术理论的介绍引进,尤其是对电影剧作的革新性突破,都作出了巨大的功绩。

  • 标签: 夏衍 电影剧作艺术 20世纪30年代 创作题材 社会理论 时代意识
  • 简介:《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这部影片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西斯进行改编,于1993年搬上银幕.笔者在这篇文章里着重描写了故事中梅与艾伦两位女性形象,进而阐明了她们是父权社会中的牺牲品,她们在父权社会中备受折磨与压抑,无法独立追求爱情的事实,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浮华与冷漠.

  • 标签: 《纯真年代》 艾伦 女性形象 父权社会
  • 简介:作者从自己与20世纪80年代电影理论的关系、80年代电影学如何复兴,以及电影学作为人文科学新学科应该如何构建几个方面论述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电影学和符号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电影理论 符号学 电影学 人文科学 新学科
  • 简介: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默片艺术不断成熟并到达了历史高峰,同时有声片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寻求到了最佳的规范标准,并产生了一系列经典作品。这一时期的电影在题材选择上比较宽广,不再是一些单纯的神怪武侠和家庭恩怨电影,而是题材更加贴近现实,表现多彩的生活场景,传递民生。同时,这一时期的导演大多数都是在系统进行了系统化专业知识学习,并不断成长,以及国外众多流派及理论知识流

  • 标签: 电影流派 电影史 历史高峰 专业知识 生活场景 题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