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不能手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中国肺癌临床指引》的DN方案长春瑞宾、多西紫杉醇为主化学治疗辅以中医治疗。治疗组30例接受心理干预治疗,采用谈话聊天方式与患者交流,使其增强信心配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化疗及中医治疗。两组均治疗四个周期,据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理的压力,客观认识病情,CT肺癌转移发生时间延缓,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白细胞减少较常规组程度小,毒性反应轻。常规组治疗后心理负担重,肺癌转移时间早,血小板、白细胞在化疗前后差别明显,减少程度大。恶心、皮肤瘙痒症状等毒性反应出现早。结论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少心理压力,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理干预化疗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为了解癫痫患儿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生活质量调查采用癫痫患儿生活质量问卷(qualityoflifeinchildhoodepilepsy,家庭干预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家庭干预 干预效果 患儿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干预产后疼痛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卫生保健一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容忽视。本课题将着眼于卫生保健,通过各方面的研究和分析,改善卫生保健工作,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和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孩子的生命,增强孩子的体力,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了确保这个教育课题的质量,幼儿园校长和幼儿园教师必须在每天的教育过程中实施高水准的保健工作,帮助增强幼儿的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标签: 幼儿园 卫生保健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心肌酶谱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CK、CK-MB以及CTnl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CK、CK-MB以及CTn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值得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道感染 心肌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探讨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门诊接收的400例小儿患者,所有患儿均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方法进行治疗,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对症护理干预,进一步对输液风险因素进行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1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7.5%),两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分析两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认为导致输液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及患儿自身因素。结论门诊是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的高发区,要在充分重视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 门诊
  • 简介:摘要精神科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其护理对象存在精神混乱、行为异常等,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患者自杀、伤及他人以及毁坏公共物品等意外情况。因此精神科护理相对其他护理存在更大的风险。本文就精神科常见的护理风险进行阐述,并分析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风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普外科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细节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细节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高血压高危人群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抽取140名血压处于高血压病前期(16.0—18.5/10.7-11.9KPa),存在2种以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将其随机分成A、B二组进行干预:A组侧重心理干预,B组侧重生活方式干预。并对干预前后血压、体重、疾病认知及疾病危险因素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通过1年干预,两组血压、体重下降明显;疾病认知率提高明显;疾病危险因素显著改善。但两组干预效果仍存在较大差异,A、B二组收缩压之差为0.8KPa,舒张压之差为0.3KPa,体重之差为2.3kg,疾病认知提高率之差为15.7%、饮酒下降率之差为12.9%、吸烟下降率之差为22.9%、高盐高脂饮食下降率之差为17.2%、较少活动减少率之差为11.5%,两组干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变被动为主动,既提高了遵医性.又提高了干预的自觉性。

  • 标签: 心理 生活方式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内收诊的148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一组设为对照组,另一组设为研究组,各组74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常规护理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律失常护理中,联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作用显著,可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心律失常 护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