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重症哮喘采用呼吸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患有重症哮喘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采取综合治疗,对临床治疗以后两组病人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出气体峰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病人采用综合临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安全有效性,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 重症 哮喘
  • 简介:如果你正在遭受这种很容易治愈疾病,可按照下面的方法做可能会治愈。即使是你膀胱并不充盈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也被称为尿失禁)也会让你产生突然尿急。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情况只是一种不适。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这种冲动无法控制,不仅会导致大小便失禁,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治疗 大小便失禁 生活质量 尿失禁 治愈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窦内球囊辅助栓塞剂——Onyx18闭塞上矢状窦侧窦(横窦和乙状窦)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2年6月,经静脉途径在静脉窦内使用保护球囊,经动脉和(或)静脉途径,采用Onyx18栓塞治疗上矢状窦区和侧窦区DAVF2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球囊辅助栓塞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本组24例患者,病变位于上矢状窦区5例,侧窦区19例。对上矢状窦区病变和侧窦区病变使用Hyperform7mm×7mm球囊各1例,对其余患者使用外周血管扩张用球囊。②对上矢状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3例,经静脉栓塞2例,使用球囊均基本闭塞静脉窦;对侧窦区病变患者经动脉栓塞10例,经静脉栓塞7例,动静脉联合栓塞2例;使用球囊基本闭塞静脉窦8例,部分闭塞静脉窦11例。③上矢状窦病变患者3例栓塞后治愈,有2例随访半年无复发,1例栓塞后少量残余,1年后复查造影无明变化;在侧窦区病变患者中,对1例患者行两次栓塞后瘘口消失,其余患者均经1次栓塞治愈,对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半年进行了血管造影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对经严格选择适应证DAVF患者在球囊辅助下使用Onyx18闭塞侧窦(横窦和乙状窦)和上矢状窦,治疗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静脉窦通畅性。

  • 标签: 动静脉瘘 硬膜 栓塞 治疗性 安全 球囊 ONY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可行性。方法将178例左主干开口病变、分又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长度≥30mm长病变、纡曲成角病变严重钙化病变等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进行PCI。结果经桡动脉PCI完成率97.2%。因导引导管支撑力不够,采用双导丝技术18例,采用子母导管技术5例,微导管技术6例,锚技术3例。左主干开口病变8处即刻全部成功。左主干分又病变双支架置入17例,单支架置入9例。其他分又病变67处,单支架置入47处,双支架置入20处。双支架置入后对吻球囊扩张成功率100%。34处慢性闭塞病变PCI成功27处。长度≥30mm长病变91处、纡曲成角病变23处、严重钙化病变27处全部PCI成功。术中支架内血栓2例,住院期间亚急性血栓形成2例。死亡1例。穿刺处并发症:桡动脉闭塞8例,前臂肿胀4例,无血肿神经损伤。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PCI有较高成功率。

  • 标签: 桡动脉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冠状血管造影术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近年,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成为根治心动过建一种安全有效方法,本文报告我院1年来采用RFCA对36例心动过逮病人治疗,着重探讨术前无刨性检测价值。

  • 标签: 治疗 RFCA 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根治 术前
  • 简介:目的:评价电针配合穴位按摩对颈动脉硬化患者影响。方法:106例颈动脉硬化病人被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在常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和电针按摩组(52例,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电针穴位按摩)。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20次,1次/d。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厚度。结果:治疗前两组颈动脉斑块厚度和IMT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按摩组治疗颈动脉斑块厚度[左侧:(0.104±0.103)mm比(0.044±0.031)mm,右侧:(0.111±0.093)mm比(0.055±0.046)mm]显著变薄,且显著薄于常规组[左侧:(0.190±0.175)mm,右侧:(0.223±0.183)mm],P均〈0.01;电针按摩组治疗颈动脉IMT[左侧:(0.096±0.021)mm比(0.086±0.019)mm,右侧:(0.091±0.019)mm比(0.087±0.018)mm]显著变薄,且显著薄于常规组[左侧:(0.105±0.016)mm,右侧:(0.103±0.020)mm],P〈0.05或〈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地减少颈动脉斑块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标签: 电针 穴位按压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磷酸肌酸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心肌炎患儿18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磷酸肌酸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9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磷酸肌酸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心肌炎 疗效观察
  • 简介:对4年来心律平治疗100例心律失常者作分析.男60例、女40例,年龄19~65(平均40)岁.室性早搏(PVS)60例、房性早搏(PAS)10例、交接性早搏(PNS)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24例.

  • 标签: 心律平 治疗 心律失常 禁忌症 心电图 心肌酶谱
  • 简介:1997年,Asahara等[1]定义了从外周血中分离出来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EPCs在动员、迁移后亦能形成新血管,这一过程后来被称为“血管新生”.EPCs对血管新生和内皮修复作用展现了其潜在治疗价值,改善EPCs功能、EPCs移植、内皮捕获支架等治疗心血管疾病提示有广泛前景.1EPCs概述自从发现外周循环中EPCs以来,研究者已经应用多种方法来识别和分离此类细胞群.然而,EPCs仍未有共识性定义.EPCs包含着一组细胞,这些细胞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存在,从成血管细胞到分化成熟内皮细胞不等.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祖细胞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
  • 作者: 任俊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1-17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8期
  • 机构: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2405
  • 简介: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期间所收治94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当作此次分析样本对象,分为对照组(n=47)、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干预,观察组实施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比较组间治疗之后高血脂症(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G、TC、LDL-C以及HDL-C指标经过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干预之后,要比对照组患者恢复更为明显,差异存在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更为显著效果,可以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促使患者获得更为良好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他汀类药物;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预后.方法:连续行急诊PCI75例AMI患者按性别分为男性组44例和女性组31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年龄偏大(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更显著(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更多(P<0.05);Ⅲ级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更高(P<0.05);且住院期间复合终点事件穿刺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女性疗效不如男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介入治疗 性别 疾病预后 血管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对于慢性闭塞(CTO)病变PCI结果有无指导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状动脉MDCT证实为冠状动脉CTO,并在我院心内科行择期PCI冠心病患者35例。根据CT图像判断CTO病变位置、性质钙化程度,闭塞血管远段血流分级以及闭塞近段管腔直径等指标是否对PCI结果操作时间有预测指导意义。结果35例患者中有37支闭塞血管,其中21支(56.8%)获得再通,未再通血管中43.8%位于右冠状动脉,56.2%位于血管近段,钙化斑块占56.2%,80.0%血管在CT图像上无法看到闭塞远段造影剂渗漏。TIMI血流(P=0.0128)闭塞部位血管病变性质(P=0.0703)是CTO病变再通影响因素。闭塞血管所处节段(P=0.0157)以及闭塞血管所处位置(P=0.0704)是开通CT0病变操作时间影响因素。结论MDCT可以准确判断CTO病变走行,评价其斑块性质分布。闭塞病变远段有无血流斑块性质是PCI是否成功预测因素。闭塞血管不同以及所处节段不同是PCI操作时间长短预测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检验项目的应用效果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72例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患有糖尿病分为观察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各36例,结合糖尿病诊断和治疗各类检验项目进行分析对比,探讨应用价值,指导诊治与检验相结合临床实践。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测定值比较,糖尿病患者各项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糖波动稍大,对照组血糖较平稳,波动小(P〈0.05)。结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各项数值检测结果有所差异,掌握临床检验标准和临床意义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利于疾病控制和症状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诊断和治疗 检验项目 应用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应用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对照组与实验组调查对象分别选自于社区护理干预实施前(2014年5月-2015年4月)与实施后(2015年5月-2016年4月)医院各接收40例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6月后,实验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7.7%,明显比对照组84.5%高,血压控制率为95.6%,明显比对照组80%高,经统计检验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维持血压稳定。

  • 标签: 社区护理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阵发性房颤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对左房大小影响。方法50例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性阵法性房颤患者,在Ensite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前庭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结果术中肺静脉隔离率100%。术后32例成功维持窦律(维持窦律组),18例复发(复发组)。维持窦律组左房从38.3mm降至34.2mm,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左房从38.6min升至39.1mm,但与射频消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能明确逆转左房重构。

  • 标签: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 左房大小
  • 简介:目的:探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10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用药(强心、利尿、扩血管)+咪哒普利治疗治疗组52例,在常规用药+咪哒普利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疗程12~1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1%:73.08%,P〈0.05);治疗治疗后LVES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9.86±5.20)mm:(61.80±4.58)mm,P〈0.05],且较对照组(57.65±4.20)mm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LVEF均有明显增高(P〈0.05~0.01),且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48.84±4.45)%:(37.58±3.15)%,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治疗明显改善(P〈O.05~0.01),且舒张压[(69.4±12.98)mmHg:(75.97±13.62)mmHg]、心率[(70.99土10.7)次/min:(75.73±9.4)次/mi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咪哒普利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更显著。

  • 标签: 比索洛尔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服务居民高血压干预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高血压患者240例,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记录患者高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健康行为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采用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76.7%,干预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28.4±12.0)mmHgvs.(138.2±16.1)mmHg]、[(82.5±9.4)mmHgvs.(92.2±10.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提升患者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以及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干预 高血压 依从性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