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102例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对照组(n=51)两组,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照组儿童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儿童给予儿童保健护理,对比两组儿童护理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儿童保健护理后,生长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儿童保健护理,能够保障儿童正常成长发育,使得儿童能够保持健康水平,社交功能与语言功能能够得到同步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儿童 保健护理 生长发育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理卫生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儿童保健科接收的儿童中抽取出10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将纳入的儿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保健管理,观察组儿童开展心理卫生保健管理模式,将两组最终获得的护理管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管理后与对照组指标相比,观察组保健管理质量、家属对儿童保健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日常照顾能力均显著提升,儿童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管理中开展心理卫生管理模式,可增强儿童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日常照顾能力,及时改善儿童的不良心理状态,确保儿童健康成长发育。

  • 标签: 儿童保健 儿童心理卫生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实施免疫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接触的264例流动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将264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对照组纳入132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纳入132例,实施免疫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在各种疫苗接种率上,观察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流动儿童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儿童群体,他们的流动性较强,疫苗接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医院必须高度关注流动儿童,并主动对流动儿童实施免疫管理。

  • 标签: 疫苗接种 流动儿童 免疫管理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接受保健服务的100例儿童,随机分为过程中(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对照组(常规保健服务)各50人。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运动能力评分较高,且智力发育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儿童早期发展促进技术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纹状体和黑质1H—MRS各参数值正常参考范围。方法纳入健康中老年志愿者32名,采用单体素PRESS序列对纹状体、多体素PRESS序列对黑质进行1H—MRS扫描,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酸(Cr)含量及各参数比值。结果左右侧纹状体和黑质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两侧结果,纹状体NAA/Cr、Cho/Cr、NAA/Cho、NAA/(Cho+Cr)均值及95%C1分别为1.39(1.33~1.45)、0.90(O.86~0.94)、1.58(1.50~1.66)、0.73(0.70~O.76);黑质上述比值均值及95%C1分别为2.36(1.85~2.87)、1.38(1.12~1.65)、1.70(1.59~1.81)、0.93(0.86~1.00);纹状体及黑质中NAA/(Cho+Cr)比值均最稳定。结论正常中老年人黑质和纹状体’H—MRS各参数中,NAA/(Cho+Cr)比值最稳定,可为研究累及黑质和纹状体区域的疾病提供正常参照。

  • 标签: 中年人 老年人 黑质 纹状体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及触发间隔对正常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正常人接受肝脏谐波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剂量分为0.1、0.3、0.5及0.7ml,触发间隔分为1.0、2.0、3.0及4.0s,分别观察造影剂量和触发间隔对正常人肝脏造影效果的影响.造影增强后图像灰阶变化用时间-强度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测量指标有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降半时间(HT)、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当剂量为0.3ml,触发间隔从1.0~3.0s时,PI、AUC、HT、MTT测值均逐渐增大,并在3.0s时达到最大值;当触发间隔为4.0s时,各项测值与3.0s时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触发间隔为3.0s,剂量从0.1~0.7ml,AUC、HT、MTT测值均随剂量增大而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I值在剂量0.1~0.3ml之间,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从0.3~0.7ml,PI值并不随剂量增大而显著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造影增强效果受剂量和触发间隔的影响,正常肝脏造影增强最大PI值约为(23.64±3.30)dB,最佳剂量为0.3ml,最佳触发间隔为3.0s,AUC、HT、MTT3项指标则随剂量增大而增大.

  • 标签: 造影剂 曲线下面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正常膝关节软骨在1.5TMRI的厚度,以了解关节软骨的随年龄而变化的特点。方法:选择男性右侧膝关节无外伤、无任何临床症状的体检者30例,按年龄分为少年、中青年、老年3组,每组10例。MRIT1加权矢状位上测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面上下及髌软骨最厚处共5点测量关节软骨厚度。比较3组各点平均厚度。结果:平均测量结果显示,老年组、中青年组、少年组的股骨内侧关节面、股骨外侧关节面、胫骨内侧关节面、胫骨外侧关节面、髌软骨厚度分别为1.35、1.55、1.20、1.354、.20mm,1.45、1.58、1.34、1.29、4.80mm,3.14、4.87、2.90、3.08、8.93mm。少年组各点软骨厚度与中青年、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年组各点软骨厚度与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正常关节软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薄;少年组明显比中青年、老年组关节软骨厚。

  • 标签: 年龄 膝关节 关节软骨 MRI 厚度
  • 简介:本研究探讨中等剂量600μg/d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正常供者CD34+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对2002-2004年我科31例健康供者给予rhG-CSF600μg/d,在动员的第4天开始采集外周血干细胞(PBSC),并检测动员前后白细胞总数、动员后的有核细胞(NC)数、单个核细胞(MNC)数、CD34+细胞数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同时观察动员及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12例供者G-CSF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600μg/d组与既往使用的300μg/d组相比,rhG-CSF动员后的外周血细胞中NC、MNC和CD34+细胞及CFU-GM显著增加(P<0.05),受者造血重建时间缩短(P<0.05),动员和采集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上升(P>0.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CD3+细胞在PBMNC中的比例较动员前下降(15.05±3.3)%,(P<0.05).动员前后CD4+/CD8+淋巴细胞的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600μg/d的G-CSF对正常供者的动员效果好,受者造血重建快,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动员后PBMNC中CD3+细胞的下降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从而使得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无明显上升.

  • 标签: G-CSF CD34^+细胞 CD34^+细胞动员 T细胞亚群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了解Lefiy蛋白在人胚胎皮肤、成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HS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的关系。方法留取人胚胎皮肤、成人正常皮肤及HS标本,制成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形态及Lefiy蛋白的表达,用阳性细胞率作为表达量。结果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呈梭形,胞核呈椭圆形或梭形,排列规则;成人正常皮肤及HS组织成纤维细胞呈长梭形,胞核呈梭形或星形,前者排列较规则,而后者排列不规则。HS组织中Lefiy蛋白阳性细胞率为15.38%,低于成人正常皮肤(67.92%)和人胚胎皮肤(81.67%,P〈0.01);而成人正常皮肤阳性细胞率也低于人胚胎皮肤(P〈0.05)。结论Lefiy蛋白可能对瘢痕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其高表达可能与胚胎无瘢痕愈合相关。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增生性瘢痕 Lefty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例正常成人足部肌腱韧带的双源双能量CT(DECT)与MRI影像表现的比较.方法对20例正常人足部同时进行Simen双源双能量CT和GE-1??5T-HDXT-MRI扫描仪扫描,双源CT球管电压分别为80KV、140KV,管电流260、60mAs,将140KV和80KV两组数据装入DE软件、3D软件进行后处理重建.GE-1??5T-HDXT-MRI使用HDT/RFOOT表面线圈-Configuration-QUADANKLE,扫描层厚3mm,扫描层距1mm,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T1WI,T2WI成像.结果双源双能量CT经过后处理图像能够较好显示足部肌腱韧带全貌外形、边缘,MRI未能显示肌腱韧带的全貌外形、边缘,但显示肌腱韧带内部病变的信号变化明显较为敏感.结论双源双能量CT与MRI能够很好互补显示足部肌腱韧带影像信息.关键词足部;肌腱韧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DualenergyCTandMRIimaginganalysisoftendonorligamentinnormalfootLAIQing-quanHUANGFangLIWei-chengWANGYiHUANGWen-hanHUANGQi-mingCT/MR2ndAffilliatedHospital,FujianMedicalUniversity,Quanzhou,FujianProvince36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tudy20casesoftheDualenergyCTandMRIimagingoftendonorligamentinnormalfoot.Method20caseswereexaminedbyDualenergyCTandMRI,DECTthetubevoltageof140and80KV,tubecurrentsof60and260mAs,Thereconstructedimageswerepost-processedbyDEand3Dsoftware.MRIslicethickness3mm,layerfrom1mm,lineaxialandcoronalscans,T1WI,T2WIimaging??ResultsDECTcanbecleardisplaythetendonorligaGmentinnormalfootafterpost-processedandMRIcannotdisplaybutitmoresensitiveinthesinge.ConclusionsThetendonorligamentinnormalfootwerecleardisplayedwithDECTthanMRI,whichwasadvantagesofrapidity、noninvasivenessandmulti-viwe.KeywordsFoot;Tendon、ligament;tomography;X-raycomputed;MRI中图分类号R6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41-02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正常肝和肝细胞癌DNA干系倍体及细胞核形态学参数的变化。方法:选取15例成人正常肝和45例肝细胞癌患者的归档蜡块,分别制备4μm、10μm的连续组织学切片,利用TIGER920G1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干系倍体值及细胞核形态学参数。结果(1)成人正常肝DNA干系倍体主要以二倍体(73%)为主。(2)肝细胞癌的DNA指数在0.86~9.32之间。45例肝细胞癌病例中DNA干系倍体异质性率为77.8%,其中,34例(75.6%)为DNA干系非整倍体肿瘤,11例(24.4%)为近四/八/十六倍体肿瘤,无1例为DNA干系二倍体肿瘤。结论细胞核DNA干系倍体和细胞核形态学参数分析可作为鉴别人正常肝和肝细胞癌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肝细胞癌 DNA干系倍体 细胞图像光度术 形态学
  • 简介:目的:从三维水平定量揭示大肠腺癌、腺瘤及正常粘膜上皮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阐明其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方法:手术大肠腺癌8例,肠镜大肠腺瘤8例,大肠癌正常粘膜8例.按体视学原理和方法在电镜下随机摄片,以胞浆为参照空间,测试腺上皮细胞中形态正常的和空泡变性的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数密度(Nv)、平均自由程(λ)、形状因子(PE)、改良形状因子(pe)、规化形状因子(RFF)、平均体积(v)及平均表面积(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组织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线粒体的Sv、Nv、pe、RFF在大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粘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泡化线粒体比较,三组间Vv、Sv、λ、PE、pe、RFF、v、s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线粒体比较,三组间Nv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腺瘤线粒体增生明显,其生物氧化产能功能的结构基础较腺癌和正常组织增大,糖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大肠腺癌癌细胞线粒体减少,生物氧化产能功能的结构基础较正常及腺瘤减弱,糖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线粒体空泡化普遍存在于大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其形态更趋向于圆形.

  • 标签: 大肠腺癌 体视学 图像分析 线粒体 大肠腺瘤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护理对策。方法:研究共纳入观察对象50例,均为正常分娩产妇,从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经分组展开研究,入组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产妇,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下,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无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对照组中出现4例新生儿骨折案例(16.00%),两组对比(p<0.05)。结论:正常分娩中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较高,危险性较大,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产妇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可参考实施。

  • 标签: 正常分娩 新生儿 锁骨骨折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医学验光的护理,提高散瞳验光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了580例医学验光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验光结果准确,佩戴眼镜的患者无不适。结论细致的心理护理、正确的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的应用能提高儿童散瞳验光的准确性。

  • 标签: 医学验光 儿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