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谵妄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6-2022.4的时间范围内收集整理本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76例,通过双盲法分成38例/组的两组,开展危重症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开展谵妄集束化护理的为试验组,评比两组在干预效果上的不同。结果:试验组同对照组相比,可见其谵妄发生率低,谵妄持续、机械通气、ICU停留、住院时间短,以上各项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谵妄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控制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谵妄发生危险,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 谵妄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镇静镇痛的疗效并分析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病人,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镇静镇痛+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镇静镇痛+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对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在对所有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而对照组患儿则采用常规对症治疗配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1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中,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症状,这类病症极为严重,稍有不慎会导致患者丧失宝贵的生命,本次就针对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护理方面进行探究。方法:根据内容要求,设定观察目标有80例,均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根据奇偶数分类法将患者分成不同小组,一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二组(观察组),给予系统呼吸护理干预,对患者护理后的机械通气时间、ADL评分、ICU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方面进行了整体评估。结果:患者因为呼吸衰竭病症严重,需通过机械通气保证呼吸正常,对患者急性通气时间调查,观察组大部分患者明显用时较短;关于患者ICU住院时间方面分析,观察组的患者较早转入普通病房;在护理前给患者发放问卷表,护理结束后回收,经统计对照组有部分患者反馈此次护理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行为不规范,态度极差,有比较性(P

  • 标签: 系统呼吸护理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收治的ICU重症心理衰竭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有一定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复发率都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护理。方法:选取ICU机械通气患者共42例,回顾性分析人工气道护理措施。结果:31例完全脱机,10例拔管后呼吸急促,再次插管,1例因全身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科学护理将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应用及临床预后效果。方法:共计选取74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且时间控制在2020.09-2022.09。遵守双色球法分为传统、研究2组,37例/组,治疗方案依次为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前的血气指标与其相似(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更好(P<0.05)。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P<0.05)。与传统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运用到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调节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 重症呼吸衰竭 血气指标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后系统呼吸护理的影响。方法:以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为样本,入选者有50例,单双号分为参考组和系统组,均有25例,参考组行基础护理,系统组行系统呼吸护理,均在2022年1月-2024年1月入选,比较护理有效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有效率在系统组高于参考组并构成客观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在系统组高于参考组并构成客观差异,P<0.05。结论:系统呼吸护理的有效性高,对呼吸衰竭患者而言能提升机械通气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系统呼吸护理 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 护理有效性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期间,系统呼吸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为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治疗,等比例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系统呼吸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机械通气的治疗中,予以系统呼吸护理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均可获取明显提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系统呼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开展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时间在2023年1-12月60例行机械通气患者且出现肺部感染情况为感染组,同期200例为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结果表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长,机械通气途径存在关系。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简表评分对比可知,护理后感染组效果较优(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易出现肺部感染情况,例如机体营养水平,机械通气途径与时长是主要因素,通过给予相应干预,可减少不良情况发生。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简表评分对比可知,护理后感染组效果较优(P<0.05)。

  • 标签: 重症加强护理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的镇静镇痛效果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镇静镇痛措施,观察组则注射咪达唑仑和舒芬太尼,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镇静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SaO2、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均得到了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咪达唑仑结合舒芬太尼能够获得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因此在机械通气患者中推广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此外,相应的护理措施也起到了辅助和促进治疗效果的作用。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患者 镇静镇痛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采取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分组对比研究方式,精选60例本院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0例实施常规ICU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肩将30例实施ICU 常规治疗联合血压调控与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围术期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NSE)、脑氧含量(SjvO2)、脑氧代谢指标(CjvO2)、脑氧摄取率(CEO2)、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组织氧分压 (PbtO2)以及预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取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组患者 NSE 水平上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CjvO2、SjvO2、PbtO2水平上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DajvO2、CEO2水平降低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压调控联合完全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了有效保护,且患者脑氧代谢水平获得有效调节,促进了患者预后生存治疗的有效改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治疗效果。

  • 标签: 血压调控 完全机械通气 重症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 2016年 1月 -2019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88例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采用有创通气治疗的对照组( n=44)和采用无创通气治疗的实验组( n=4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血气分析情况。结果:经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总量和实际碳酸氢根显著高于实验组( P< 0.05),实验组患者氧分压, pH值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可取得更好疗效,患者预后快,值得推广。

  • 标签: 分析机械通气 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主动加温湿化装置的气道湿化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选择我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61)采用MR810湿化装置,B组(n=60)采用MR850湿化装置。分别测量各组患者48h后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采用气道分泌物评分评价痰液黏稠度;监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诊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痰液黏稠度、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R810湿化装置比较,MR850湿化装置更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能为患者提供更符合生理需求、更理想的气道湿化方法。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主动加温湿化装置 饱和气体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病人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12月于我院ICU病房就诊的重症心力衰竭病患中选取8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病患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分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pH值、平均动脉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病人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ICU 重症心力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患者干预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后,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总结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更短且各项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并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具有优势。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机械通气 细节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ICU中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病房中进行人工机械通气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呼吸机使用前后预防控制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呼吸机使用综合干预护理组)和对照组(常规呼吸机治疗使用组)各42例,分析ICU中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效果。结果:呼吸机使用综合干预护理组的患者在症状改善、呼吸机相关肺炎控制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人工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积极预防和干预控制措施对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有相当重要的影响,能减少相关肺炎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肺炎 ICU 人工机械通气 预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