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他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并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网络环境复杂,各种社会问题并存.

  • 标签: 大学生 政治教育 辅导员 思想政治工作 共情 学生思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8周后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缺陷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减轻社交回避以及苦恼,有利于促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 标签: 社会功能缺陷 精神分裂症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从环境、人文、药物不良反应、院内活动等方面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前及护理3个月后患者社会功能量表(SSP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QLS)评分变化。结果质护理后病人SSPI总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动性与社会交往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优质护理后患者在动力与精力、心理社会方面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病人社会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优质护理 社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及语言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老年痴呆患者中,随机抽取64名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均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联合社会支持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语言能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能力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干预后,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老年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名急诊科护士纳入研究,以问卷调查方式给予了解分析急诊科护士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互关系密切。结论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不乐观,特别是社会支持状况以及自身应对方法,医院科室需结合实况给予急诊科护士支持鼓励,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干预,更好的利用社会支持。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抑郁患者进行运动疗法,观察对他们病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所有患有抑郁症患者中,随机挑选出146例,分成均匀等量的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参考组住院抑郁症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抑郁的药物护理,实验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然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症的康复情况和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治疗情况,主要的调查方法是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满意程度评分表。结果由表格观察可知,两组住院抑郁患者治疗后的抑郁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差异明显,实验组抑郁患者的各项评分结果均优于参考组,且结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结论在对住院抑郁患者治疗时,除了让其服用常规药物外,鼓励进行运动治疗,能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病情,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更加健康和满意。

  • 标签: 住院 抑郁患者 运动疗法 生活质量
  • 简介: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被教育者的认知、行为、情绪、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气质、性格、能力等心理层面产生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从而促进被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提高被教育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维护被教育者心理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

  • 标签: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渗透模式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实践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精神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理模式。干预4周后,采取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以及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与干预前比较。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NOSIE评分中激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卫生、社会能力、社会兴趣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理模式,可明显提高社会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理模式 住院 慢性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对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72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6例,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施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合用碳酸锂治疗,均持续治疗6周,分别在入组前及治疗2、4、6周后,运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对应指标与内容。结果治疗2周时,两组的社会功能均有明显恢复,但观察组在治疗2、4、6周时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相比对照组,要显著好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复发性抑障碍郁患者,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碳酸锂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能够显著而又快速的改善其社会功能。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碳酸锂 复发性抑郁障碍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抗精神病药物+催眠治疗联合运用与单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对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分裂样精神障碍患者根据治疗不同分为利培酮+催眠治疗联合运用组、典型组、非典型组,对其实施为期10周的治疗,对三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利培酮+催眠治疗联合运用组所有因子分和总分情况全部低于典型组和非典型组,非典型组评分明显低于典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催眠治疗联合运用评分明显优于典型组和非典型组,非典型组优于典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裂样精神障碍急性期有效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其中利培酮+催眠治疗联合运用改善效果更加明显,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分裂样精神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催眠治疗联合运用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认知疗法对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均实施认知疗法治疗,比对治疗前后患者社会功能认知的提升效果。结果所有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SDSS评分、ITAQ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疗法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认知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疗法 社会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以及研究B组三组,各组患者30例。参照组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则联合使用帕罗西汀片药物治疗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研究B组取得的效果还是非常优秀的。参照组干预之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相比研究A组干预之后改善程度较低,三者之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人生存质量平均评分差异显著,其中效果更佳的为B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使用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目前临床上进一步研究以及使用。

  • 标签: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社会支持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期正念训练对社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PCI)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P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健康教育,病例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短期正念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正念训练可改善社区PCI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 标签: 正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生活质量 和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三方调解结合医疗责任保险处理医疗纠纷的社会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发生医患纠纷的医、护人员、接受第三方调解的患者或家属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第三方介入调解后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第三方介入调解后医疗机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以及医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①医疗纠纷发生后的患者希望找医院直接处理,而医务人员希望通过第三方介入或司法诉讼处理;②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纠纷发生后采取第三方介入调解的模式知情率非常低,但医患双方对该模式期望值很高;③第三方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及时介入,且处理比较公平;经第三方介入处理完毕的医疗纠纷的患方、医方对处理比较满意。结论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引入,在处理医患纠纷过程中得到了医患双方的高度认可,但患者及其家属对现阶段第三方调解机制处理医患纠纷的的知晓度方面并不高,应该加强对该机制的社会宣传,增加社会知晓度。

  • 标签: 第三方调解 医疗责任保险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及社会功能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6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疾病病耻量表(ISMI)分、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ISMI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PI量表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提高社会功能。

  • 标签: 病耻感 社会功能 集束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予以药物治疗,实验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2wHAMD评分(8.01±1.02)分等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功能(51.08±5.14)分、物质生活(52.14±2.41)分等均更高(P<0.05)。结论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治疗应用于患者中,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 心理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社会适应能力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SDSS因子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的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家庭内、外活动情况、对外界兴趣和关心、责任心和计划性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社会性退缩、父母职能、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的评分差异极显著(P<0.01),NOSIE各因子评分均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技能训练 慢性病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干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方面效果理想,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行为疗法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