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晚清以降,因租界的存在,中国逐渐被冠以半殖民地性质。不过,外国人租界自觉与中国人街区分离,其实是广州十三行旧商馆运作方式的一种延续,但在鸦片战争后其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即外国人接受甚至开始珍惜这种被孤立的状态,在借用条约将其独立状态合法化后,开始不断将中国应有的法权从租界排挤出去,直至他们在租界内拥有绝对的法权,昔日的黄金圈住地演变成了专属特权地,成为中国人敌视的目标。最初的租界并不是作为殖民地诞生的,租界发展成为具有殖民地性质的特别区域自有其过程。

  • 标签: 十三行商馆 租界 晚清
  • 简介:尚钺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但在1960年被冠以"修正主义"遭受批判。这场批判起源于学者之间的一场学术论争,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逐渐由学术批评发展成为政治批判。先是他的著作被批评犯有"教条主义"错误,随后他的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研究被指责为推翻和修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他为自己的观点和处境申辩时,又被当作"修正主义"加以批判。这是教条化的理论和"左"倾政治联合制造的悲剧。

  • 标签: 尚钺 批判 教条主义 修正主义
  • 简介: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指示:“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只要我们能这样做,最后胜利就一定会得到。”后来,“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成为广为人知的口号。

  • 标签: 朝鲜 爱护 中国人民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 1951年 政治基础
  • 简介:“支那”一词出典于何处?古往今来,中外学者们对其理解不一,以至聚讼纷纭,难成定论。本文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并亲赴丝路古道,作艰苦的实地勘访,从民族、文物、语言、风俗、地理、交通等多重角度,对“支那”词源进行了周密的考证和破译,得出了“‘支那’是古傣语‘铜钱城’的梵语音译”这一科学结论。

  • 标签: “支那” 密支那 因素论 身毒 德宏傣族 印度
  • 简介:汉译佛典中,多见乘“坏(音pi)船”、“坏舟”济渡江湖之典实,所谓“坏船”、“坏舟”本指土坯之船,後也引申指始成而未经加固之船(即粗坯)或简易之船。实际生活中,凭借此船作为济渡工具是危险的,中途会沮坏沉没,无以到达彼岸。唯有技能超群、勉力济渡,方能免难。在佛经中,常以此喻处於险恶世俗中的修行之人,本身环境险恶,唯有持大勇猛精进力者方能乘此坏船、坏舟到达彼岸,修成正果。因当时“坏”亦可异写作“杯”,故佛典中也出现了乘“杯船”、“杯舟”济渡江湖之记载。而乘“杯”而渡者常用以喻精进之士。据此推测,佛典中乘“坏(杯)船”、“坏(杯)舟”而渡的典故乃“杯渡”、“一苇渡江”传说之滥觞。

  • 标签: “坏(杯)船” “坏(杯)舟” 杯度 一苇渡江
  • 简介:周代诸侯国名号是天子所赐,普遍带有政治寓意。周初所封的异姓诸侯焦、祝、蓟、陈、杞、宋诸国,它们的君主都是古代圣王的后裔。这几个诸侯国名号,其生成根据多种多样,所包含的寓意也有多种指向。祝、宋两国是以德命名,焦、陈是以类命名,蓟、杞两国的名号则是取于物。这些诸侯国名号的寓意和文化内涵,显示出周文化深厚的底蕴。

  • 标签: 周代 诸侯国 名号 寓意
  • 简介:<正>1959年至1960年,在新疆吐鲁番县阿史塔那村北发掘了四十座古墓。在这些古墓中,发现了不少的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的绢画。在与其相隔遥远的小亚细亚附近的黑海之滨,在斯基泰人的神话中,亦出现了“腰上是女身,腰下是蛇身”的蛇女。在古埃及所崇拜的诸神中,亦有蛇神。在希腊的克里特神庙中,亦有持蛇女神的画像。

  • 标签: 蛇图腾 《山海经》 绢画 斯基泰 女娲 岩画
  • 简介:武汉市地铁2号线路在2012年底正式通车运营了,这不由得使我回忆起武汉市政协一件关于促进武汉地铁建设的提案.就是“将武汉地铁行走线路纳入城市规划案”。

  • 标签: 地铁建设 武汉市 提案 城市规划 市政协 线路
  • 简介:地铁蓝、梅花红、芳草绿、归元金、鹦鹉绿、编钟青、云苔紫……这些,是武汉已开通地铁线路的标志色。每天,它们都穿梭于武汉三镇,滚滚向前。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轨道交通从无到有、从线到环、从环到网,如今运营里程237公里,超过巴黎,接近香港.

  • 标签: 轨道交通建设 地铁列车 世界级 武汉市 轨道交通产业 日均客运量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北京要搞地、下铁道,不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来。”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1953年11月,中共北京市委向中央上报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的要点》。《要点》明确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 地铁建设 中共北京市委 中央领导 城市居民 地下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