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袖状切除加非离断空肠旁路术(SG-uncut JJB)治疗肥胖症的安全和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队列研究(NCT04534504),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通外科2020年1—12月间收治的肥胖症患者。纳入标准:(1)体质指数>32.5 kg/m2,合并或不合并2型糖尿病(T2DM);(2)体质指数为27.5~32.5 kg/m2,合并T2DM且内科降糖效果不满意或合并有至少两种代谢性疾病(高血压、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痛风和高脂血症);(3)T2DM病程<15年且空腹C肽水平大于正常值下限的50%;(4)腹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5)年龄16~65岁。排除孕妇、患严重神经或精神疾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和免疫抑制剂、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症状以及修正手术者。入组患者根据医生推荐和患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分别纳入SG-uncut JJB组或胃袖状切除(SG)组。剔除随访不足1年和随访指标不完整者。主要结局指标是术后1、3、6和12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和总体质量减少百分比(%TWL),次要结局指标是术后并发症和自觉不适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代谢性疾病改善情况。随访截至2021年12月1日,随访率100%。结果入组54例患者,剔除7例,最后47例肥胖患者进入研究分析,其中接受SG-uncut JJB手术21例(SG-uncut JJB组),接受SG手术26例(SG组)。SG-uncut JJB组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花费显著高于SG组[140(110~180)min比90(70~180)min,Z=-3.642,P=0.001;(5.4±0.6)万元比(4.9±0.7)万元,t=2.590,P=0.013],但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G-uncut JJ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2/21)比46.2%(12/26),χ2=7.453,P=0.006]。SG-uncut JJB组术后1~12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增大的趋势;SG组术后1~6个月,%EWL和%TWL均随时间延长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术后12个月时略有回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在同一时间点,两组%EWL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G-uncut JJB和SG组术后12个月的%EWL分别为(72.4±12.3)%和(63.6±25.7)%;SG-uncut JJB组术后1个月和12个月%TWL均高于SG组[(11.1±2.4)%比(8.2±4.4)%,P=0.011;(29.7±6.9)%比(20.3±7.2)%,P=0.001]。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糖尿病和高血压缓解率、脂肪肝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uncut JJB可以达到与SG相当的减重效果,且术后自觉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减重代谢手术。

  • 标签: 减重手术 肥胖症 袖状胃切除 非离断空肠旁路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损的关联,为提高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设计,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2011年数据为基线,分别在2013、2015和2018年随访ADL结局,且以2013年和2015年新进入队列的人群作为基线。剔除三次基线人群中已发生ADL的中老年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S组分异常及异常数目对中老年人群ADL受损的影响。结果观察总人年数为59 795人年,发生ADL受损人数为1 011人,发病密度为16.91/1 000人年。Cox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MS组分异常种类发现,1种MS组分异常、血脂异常合并高血糖、超重/肥胖合并1种MS组分异常、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及MS分别是没有MS组分异常中老年人发生ADL风险的1.29(95%CI:1.12~1.50)倍、1.32(95%CI:1.07~1.64)倍、1.78(95%CI:1.22~2.59)倍、2.48(95%CI:1.59~3.85)倍、3.51(95%CI:1.66~7.43)倍及1.80(95%CI:1.40~2.32)倍;与没有MS组分异常的中老年人比较,1、2和≥3种MS组分异常使中老年人ADL受损风险分别增加30%(HR=1.30,95%CI:1.13~1.51)、54%(HR=1.54,95%CI:1.28~1.85)和87%(HR=1.87,95%CI:1.45~2.41),随着MS组分异常数目的增加,中老年人发生ADL风险升高,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MS组分异常是中老年人发生ADL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和干预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及MS可以降低或延缓ADL受损的发生。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前瞻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ICAD)的安全和有效。方法前瞻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诊断为ICAD、拟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患者,共78例。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支架置入等补救措施)血管残余狭窄率≤30%为手术成功。评估术后72 h症状脑梗死、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术后90 d内靶血管区域卒中事件和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7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其中65例(83.3%)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13例(16.7%)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给予补救支架置入(6例因血管夹层,7例因术中出现血管弹性回缩)。术后72 h,2例出现并发症(2.6%),其中1例为症状脑梗死,1例为症状脑出血。78例患者中,球囊扩张成形后靶血管出现夹层22例(28.2%),其中16例(20.5%)因前向血流良好,未给予补救处理,6例(7.7%)给予支架置入。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的65例患者中,90 d内1例(1.5%)出现靶血管区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6例(9.2%)再狭窄,其中症状再狭窄2例(3.1%),1例给予支架置入治疗;非症状再狭窄4例(6.2%)。13例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患者中,4例(30.8%)90 d内出现靶血管再狭窄,其中2例为症状,2例为非症状。结论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ICAD手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较好。尚需要随机对照等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狭窄 球囊扩张成形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 标签: 行为生活方式 慢性病 队列研究 中国人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
  • 作者: 陈霁晖 翟晓文 谈珍 王易 孙立荣 潘凯丽 王红美 王宏胜 袁晓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药学部,上海 20009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血液肿瘤科,上海 20003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上海 20009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苏州 215025,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青岛 266000,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西安 710003,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儿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感染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在6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化疗的134例患儿,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6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38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9例,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4例,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GM-CSF组(38例)、G-CSF组(45例)、GM-CSF+ G-CSF组(51例)。比较3组间感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恢复时间、血小板计数(Plt)降低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共发生感染64例(47.8%),其中GM-CSF组18例(47.4%),G-CSF组20例(44.4%),GM-CSF+G-CSF组26例(51.0%);G-CSF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于GM-CSF组和GM-CSF+G-CSF组[22.2%(10/45)比2.6%(1/38)、4.0%(2/51),χ2=12.00,P=0.002]。所有患儿ANC恢复至≥1.5×109/L的中位时间为10.5 d(8 d,15 d),其中GM-CSF组为12 d(10 d,16 d),G-CSF组为9 d(8 d,12 d),GM-CSF+G-CSF组为10 d(8 d,16 d)。所有患儿中101例(75.4%)骨髓抑制期Plt<50×109/L,79例(59.0%)Plt<20×109/L。3组间Plt<50×109/L和<20×109/L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儿中24例(17.9%)发生不良反应,包括发热20例(14.9%),咽痛2例(1.5%),恶心1例(0.7%),腹泻1例(0.7%);未发生2级以上不良反应。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CSF和G-CSF预防儿童血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效果相当,二者联用耐受较好。单用GM-CSF及其与G-CSF联用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低,可能与GM-CSF对肺部感染起作用有关。

  • 标签: 血液肿瘤 儿童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结核病密切接触者中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风险及其时间特征。方法采用前瞻观察研究方法,以2009至2010年上海市7个区户籍人口中确诊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of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判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以识别LTBI,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结核病密切接触史。通过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识别LTBI者在检测后连续9年内的发病情况,计算其结核病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采用χ2检验对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的发病率进行分层分析。结果2009年至2010年,共纳入376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982名密切接触者,其中287名密切接触者经T-SPOT.TB检测为LTBI。接受基线调查时感染者中位年龄为54岁,36.6%(105/287)的LTBI者为男性。截至2019年12月287名LTBI者中共发现5例新发结核病患者,2年累积发病率为0.35%,5年累积发病率为1.05%,9年累积发病率为1.74%(95%可信区间0.57%~4.02%),中位发病时间为3.67年;研究期间共观察了2 666.75人年,结核病发病密度为1.875/1 000人年。不同年龄(χ2=0.600,P>0.05)和性别(χ2<0.001,P>0.05)的LTBI者的结核病9年累积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意义。结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LTBI者的结核病发病集中在接触后前5年左右。

  • 标签: 接触者追踪 发病率 前瞻性研究 结核潜伏感染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电子输尿管软镜和可重复使用纤维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和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2018年4—12月按1∶1的比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上尿路结石患者通过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本研究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周岁,性别不限;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和CT检查确诊最大径≤2 cm的单侧单发上尿路结石,或单侧肾多发结石且最大径之和≤2 cm;③术前无泌尿系感染或感染已经控制;④肝肾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患侧合并泌尿系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输尿管狭窄等;②肾盏憩室结石;③肾下盏结石同时肾下盏肾盂夹角<30°;④合并肾功能不全;⑤妊娠或哺乳期;⑥心肺功能异常;⑦确诊为出血体质或处于高凝状态。试验组术中使用PU3022A一次电子输尿管软镜行钬激光碎石,对照组使用Flex-X2可重复纤维输尿管软镜行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的术中手术视频图像质量(以李克特量表为基础并结合临床实践工作制订图像质量评价量表,以此对术中影像资料进行评级,并计算每组图像质量优良率)、碎石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其中90例完成试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各3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单发结石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0)mm与(8.7±3.0)mm,P=0.023],男女比例(29/16与29/16,P=1.000)、年龄[(45.1±9.3)岁与(44.5±8.5)岁,P=0.583]、身高[(164.8±7.8)cm与(164.8±9.0)cm,P=0.978]、体重[(65.3±9.6)kg与(67.5±13.0)kg,P=0.359]、中重度积水比例[31.1%(14/45)与26.7%(12/45),P=0.816]、结石部位(上盏6例与3例,P=0.485;中盏7例与4例,P=0.334;下盏16例与17例,P=0.827;肾盂15例与11例,P=0.352;输尿管24例与25例,P=0.832)、合并高血压病(10例与12例,P=0.623)、合并糖尿病(4例与5例,P=0.7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方面,试验组术中手术视频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45/45),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5.6%(7/45),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碎石成功率为68.9%(31/45),对照组碎石成功率为71.1%(32/4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8)。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下降值[(3.91±9.71)g/L与(3.62±8.40)g/L,P=0.880]、术前血肌酐[(84.46±20.00)μmol/L与(83.52±24.58)μmol/L,P=0.451]、术后血肌酐[(92.38±25.38)μmol/L与(89.03±25.71)μmol/L,P=0.53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3/45)与6.7%(3/45),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电子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其安全和有效与可重复使用纤维输尿管软镜相似。在手术图像质量方面,一次电子输尿管软镜明显优于可重复使用纤维输尿管软镜。

  • 标签: 输尿管镜 输尿管软镜 一次性 随机对照研究 多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Meek微型皮片修复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前瞻对照研究方法。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烧伤整形科2016年9月—2020年1月收治1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男9例、女7例,年龄18~69岁)。8例患者两侧患肢损伤程度相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肢分为Meek植皮+PRP组和单纯Meek植皮组;将另8例患者损伤较重一侧患肢纳入Meek植皮+PRP组,另一侧患肢纳入单纯Meek植皮组。2组患肢创面进行相应治疗。术后10 d,观察Meek微型皮片成活和融合情况,并计算皮片成活率和融合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增生情况并计数。对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较干燥,绝大部分Meek微型皮片与基底贴合牢固;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可见少量分泌物,小部分Meek微型皮片脱落或与基底贴合不牢固。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皮片成活率、融合率分别为(94±3)%、(86±4)%,明显高于单纯Meek植皮组的(89±4)%、(79±4)%(t=3.633、4.229,P<0.01)。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表皮与真皮连接紧密,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微血管增生活跃;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表皮与真皮连接欠紧密,真皮层下胶原纤维变性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较少,微血管增生情况欠佳。术后10 d,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呈簇状密集分布,单纯Meek植皮组患肢创面皮片基底组织微血管呈散在、稀疏、点状分布;Meek植皮+PRP组患肢创面Meek微型皮片基底每400倍视野下的微血管数为(36±6)条,明显多于单纯Meek植皮组的(29±7)条(t=2.671,P<0.05)。结论自体PRP可能通过促进皮片基底微血管新生,提高严重烧伤患者四肢创面削痂后移植的Meek微型皮片的成活率和融合率。

  • 标签: 烧伤 富血小板血浆 Meek微型皮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相比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的3年远期生存结果以及晚期损伤情况。方法选取2011—2017年间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子宫颈癌初诊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单管式后装组(专利单管组)和外照射+Fletcher三管式后装组。外照射采用6 MV X线四野盒式或前后对穿野照射,30 Gy后改野挡铅行后装治疗,1次/周,剂量为A点7 Gy,共5~6次(A点2 Gy等效生物剂量80~90 Gy)。外照射时同步使用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治疗结束随访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对比。结果符合入组条件并完成治疗,Fletcher三管组150例,专利单管组149例。截至2020年12月全部患者随访时间满3年,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Fletcher三管组的3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局部无失败生存率分别为76.3%、78.1%和75.4%,而专利单管组分别为83.8%、80.3%和85.5%。3-4级晚期放射直肠炎三管组3.3%,单管组6.7%(P=0.122)。3-4级晚期放射膀胱炎三管组1.3%,单管组0.7%(P=1.000)。结论专利单管式子宫颈癌后装施源器与标准Fletcher三管施源器3年生存数据疗效相当且晚期不良反应相似。

  • 标签: 宫颈肿瘤/同期放化疗法 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联合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19年5月—2022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收治的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按照剔除标准剔除3例患者,最终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4~61(42±13)岁。共选择受试区20个(创面40个,大小均为10 cm×10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个受试区中的2个相邻创面分为涂抹含hUCMSC透明质酸凝胶的hUCMSC+凝胶组及涂抹单纯透明质酸凝胶的单纯凝胶组,每组20个创面,随后2组创面均移植扩展比例为1∶6的自体Meek微型皮片。术后2、3、4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术后,若创面出现脓分泌物,则采集创面分泌物标本行微生物培养。术后3、6、12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创面瘢痕增生情况。术后3个月,取创面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Ki67阳性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情况并统计阳性细胞数。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术后2、3、4周,hUCMSC+凝胶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0±11)%、(84±12)%、(92±9)%,均明显高于单纯凝胶组的(67±18)%、(74±21)%、(84±16)%(t值分别为4.01、3.52、3.66,P<0.05)。hUCMSC+凝胶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1±11)d,较单纯凝胶组的(36±13)d明显缩短(t=-3.68,P<0.05)。术后,相邻的2组创面分泌物标本微生物培养情况均相同,4个受试区结果为阴性,16个受试区结果为阳性。术后3、6、12个月,单纯凝胶组创面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分别为(7.8±1.9)、(6.7±2.1)、(5.4±1.6)分,均明显高于hUCMSC+凝胶组的(6.8±1.8)、(5.6±1.6)、(4.0±1.4)分(t值分别为-4.79、-4.37、-5.47,P<0.05)。术后3个月,HE染色显示,hUCMSC+凝胶组创面表皮层厚度、表皮嵴等较单纯凝胶组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UCMSC+凝胶组创面Ki67阳性细胞数较单纯凝胶组明显增加(t=4.39,P<0.05),2组创面波形蛋白阳性细胞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含hUCMSC的透明质酸凝胶涂抹于创面的应用方式操作方便,是一种较佳的给药途径。hUCMSC外用可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自体Meek微型皮片移植术区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增生,可能与创面表皮层厚度、表皮嵴增加和细胞增殖活跃有关。

  • 标签: 烧伤 瘢痕 间质干细胞移植 皮肤移植 Meek微型皮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 h姿势管理结合前瞻针对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神经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45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A组、B组,A组87例患者进行24 h姿势管理结合前瞻针对护理,B组5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DVT发生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CSE)与独立生活能力(FIM)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神经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结果①A组DVT发生率5.75%(5/87)显著低于B组20.69%(1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两组患者FIM量表中转移、交流、行走、自我照顾、社会认知、括约肌控制及总分均上升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两组患者NCSE量表中定向能力、专注能力、理解能力、复述能力、命名能力、空间结构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类似、判断能力水平均上升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A组护理满意度97.70%(85/87)显著高于B组72.41%(4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24 h姿势管理结合前瞻针对护理能够有效降低DVT的发生,改善神经功能及独立生活能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4 h姿势管理 前瞻性针对护理 脑出血偏瘫 下肢深静脉血栓 神经功能 独立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率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量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率和病因特异性死亡率(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无显著相关。与大豆产品总摄入量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率负相关[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量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量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率的显著相关。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标准:年龄≥18岁,需行膀胱镜检查或取出双J管者。排除标准:泌尿男性生殖系急性感染、结核膀胱挛缩、膀胱容量<50ml或尿道狭窄者;不能采取膀胱截石位者;女性月经期;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肝肾功能不全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将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对照组采用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日本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两组患者行膀胱镜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主要有效指标为整体影像合格率,次要有效指标为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手术时间,安全指标为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结果最终纳入188例,试验组95例,对照组93例。两组性别(男/女:58/37与62/31)、年龄[(48.4±13.0)岁与(48.7±12.6)岁]、体质指数[ (24.1±2.5)kg/m2与(24.3±3.2) kg/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整体影像合格率[93.68%(89/95)与96.77%(90/93),P=0.52]、操作成功率[100.00%(95/95)与98.92%(92/93),P=0.49]、操作性能评分[(14.41±0.93)分与(14.56±0.84)分,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仅行膀胱镜检查者(64例和65例)手术时间分别为(15.3±2.6)min和(15.4±3.3)min(P=0.93),行膀胱镜检查+双J管取出者(31例和28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1.0±3.2)min和(21.7±3.9)min(P=0.69),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8.42%(8/95)与9.68%(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两组均未发现器械缺陷。结论国产一次电子膀胱软镜用于膀胱镜检查及取出双J管具有良好的有效和安全,在整体影像合格率、操作成功率、操作性能评分、平均手术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器械缺陷率等方面均非劣于进口可重复使用电子膀胱软镜。

  • 标签: 膀胱镜检查 软性 一次性 多中心 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试验
  • 作者: 董桂英 秦君平 安友仲 康焰 于湘友 赵鸣雁 马晓春 艾宇航 许媛 王玉山 钱传云 吴大伟 孙仁华 李树生 胡振杰 曹相原 周发春 姜利 林建东 陈尔真 覃铁和 何振扬 周丽华 杜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03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MICU,北京 100730,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4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成都 61004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乌鲁木齐 83005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哈尔滨 150081,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沈阳 11000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长沙 410013,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05,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长春 130000,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昆明 650032,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济南 250012,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14,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武汉 43003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石家庄 050011,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银川 750004,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重庆 400016,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38,福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州 350005,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510370,广东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州 510080,海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海口 570311,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呼和浩特 01005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按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KDIGO-AKI)分型临床结局的差异,分析影响ICU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一项基于中国危重症临床试验组(CCCCTG)建立的危重症患者流行病学数据库中19个省市自治区22家三级甲等医院3 063例ICU患者的多中心前瞻研究进行二次分析。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ICU相关评分、检验检查结果及医疗过程等。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AKI(PAKI)和慢性肾脏病发展AKI(AoCKD)两型,PAKI是指符合KDIGO-AKI的血肌酐(SCr)标准(KDIGO-AKISCr)且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AoCKD是指符合KDIGO-AKISCr标准且基线eGFR为15~59 mL·min-1·1.73 m-2。以28 d内ICU全因病死率作为主要结局指标,ICU住院时间和肾脏替代治疗(RRT)比例作为次要结局指标。比较不同分型AKI患者基线资料和结局指标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PAKI与AoCKD患者28 d内ICU累积存活率;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AKI患者28 d内ICU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 063例患者中最终有1 042例入选,其中AKI者345例,无AKI者697例,AKI发生率为33.11%;AKI患者28 d内ICU病死率为13.91%(48/345)。与PAKI患者(n=322)相比,AoCKD患者(n=23)年龄更大〔岁:74(59,77)比58(41,72)〕,基础肾功能更差〔eGFR(mL·min-1·1.73 m-2):49(38,54)比115(94,136)〕,入ICU病情更危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分):23(19,27)比15(11,22)〕,基础合并症更多〔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3(2,4)比0(0,1)〕,ICU住院期间SCr更高〔诊断AKI时SCr峰值(μmol/L):412(280,515)比176(124,340),均P<0.01〕;同时,AoCKD患者28 d内ICU病死率和RRT比例均明显高于PAKI患者〔39.13%(9/23)比12.11%(39/322),26.09%(6/23)比4.04%(13/3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然而AoCKD患者与PAKI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oCKD患者28 d内ICU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PAKI患者(Log-Rank检验:χ2=5.939,P=0.01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因呼吸衰竭入ICU〔风险比(HR)=4.458,95%可信区间(95%CI)为1.141~17.413,P=0.032〕、ICU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HR=5.181,95%CI为2.033~13.199,P=0.001)和KDIGO-AKISCr分型为AoCKD(HR=5.377,95%CI为1.303~22.186,P=0.020)是AKI患者28 d内ICU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KDIGO-AKISCr标准结合eGFR进一步细化分型(PAKI、AoCKD)与危重症患者28 d内ICU死亡有关。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 血肌酐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预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与安全。方法前瞻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44例行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TEVAR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技术成功率93.2%,1例患者LSA窗对位不准,改为烟囱支架。1例术后造影伴Ⅰ型内漏。1例术中LSA窗孔有Ⅲ型内漏。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2(5~26)d。中位随访时间30(12~42)个月,随访期间发现Ⅰ型内漏1例,无逆撕夹层,所有LSA分支均保持通畅。结论体外预开窗TEVAR治疗非健康锚定区及短锚定区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支架 开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