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组(氧气组)和空气压缩泵雾化组(压缩泵组)各45例,两组雾化药物及其它治疗相同。结果氧气组排痰效果优于压缩泵组(P<0.001);且氧气组雾化吸入后,呼吸心率平稳,SPO2升高,而压缩泵组呼吸、心率加快,SPO2相对降低;氧气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疗效优于压缩泵雾化方式,宜优先选择。

  • 标签: 氧气雾化吸入 压缩泵雾化吸入 老年 肺部感染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门诊儿科进行治疗的89例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根据雾化吸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压缩泵组和氧驱动组,氧驱动组患儿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复方异丙托溴按和布地奈德治疗,压缩泵组患儿使用空气压缩泵吸入同样药物治疗,并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结果氧驱动组患儿其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95.91%,压缩泵组患儿其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氧驱动组患儿其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优于压缩泵组(P<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氧驱动雾化吸入药物在治疗哮喘患儿方面其临床效果更加明显,且住院时间短,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快,该方法安全可靠。

  • 标签: 哮喘 儿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氧驱动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后,对病员术中咽反射和咳嗽反射及病员舒适度的对比,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在(2015年2月-2015年5月)局部麻醉吸入利多卡因雾化的60例病员中,随机选出A,B两组各30例病员,分别给予口含嘴雾化吸入和面罩雾化吸入(气管镜经鼻腔插入者给予局部鼻孔喷洒利多卡因三喷)。雾化吸入16~20分钟后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给予检测方式心电检测;脉搏;呼吸;指氧饱和度;血压;及声门开放程度;咳嗽次数及病员术后主观感受舒适度进行对比。结论电子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有效手段,通过两组病员以上指标低对比。口含嘴雾化吸入组在术中配合;术后舒适度及整个检查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咳嗽次数;心率的波动范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面罩吸入组)因此在局麻下行电子气管镜检查,应优先选用口含嘴雾化吸入方式。方能确保此项检查的顺利完成,让患者及早得到诊治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雾化吸入 咽反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及优缺点。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2月14日—2017年2月24日住院部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20例(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相比较,前者治疗效率更为显著,其安全性更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诊的的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患者临床常规治疗,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设为对照组,并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条件相似的57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吸入噻托溴铵粉,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PaO2、PaCO2。结果治疗后,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气指标PaO2、PaCO2组间对比,差异均较大(P均<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疗效显著,有利于Borg气促指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AECOPD 布地奈德 噻托溴铵粉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哮喘患儿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0例于我院治疗哮喘的患儿,纳入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5例。其中参照组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予以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相关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咳喘缓解时长、呼吸不畅缓解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氧饱和度较高,实验组哮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29%)高于参照组(77.14%),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儿血氧饱和度,缩短患儿各项症状缓解时长,应予以临床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儿科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均进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有效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患儿设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儿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家属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SaO2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SaO2为(96.58±4.21)%,明显较治疗前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6.67%,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相同药物的雾化治疗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更佳,家属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对比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较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小儿哮喘治疗中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小儿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子曰:“君子不。”对这句话,李泽厚解释为:“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安德烈·莱维解释为:“君子不要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即工具,可这“”的对象究竟是谁?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摘要: 变压呼吸又称吸湿,是主变压的一个附属安全保护装置,其安装在油枕与空气连通的管道末端,当变压温度升高时,油箱内的油会相应膨胀,因此油枕内的油位也会相应升高,此时胶囊内的部分空气经呼吸排出;当变压温度降低时,油箱内的油相应收缩,因此油枕内的油位也会相应下降,此时胶囊经呼吸吸入部分空气,呼吸内部充有吸附剂,吸附剂常采用变色硅胶,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变压油受潮和氧化。由于呼吸一般暴露于室外,运行环境恶劣;经过长时间运行,发生硅胶潮解变色,因此需要不定期对呼吸内的硅胶进行更换,需研制一种新型变压呼吸更换装置,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现场问题。这就体现变压呼吸底盘法兰装拆的重要性

  • 标签: 呼吸器 拆装 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11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哮喘,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方法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 简介: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舒利迭吸入治疗,对照组吸入普米克气雾剂,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荐.

  • 标签: 舒利迭 哮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优缺点。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小儿哮喘疾病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入院号的单双号分对照组(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各45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SaO2)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aO2指数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胸闷消失时间、反复喘息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最大呼气流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呼气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疾病时可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但氧驱动雾化治疗的疗效更为理想,且更为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性和推广性较大。

  • 标签: 小儿哮喘 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氧驱动雾化吸入 疗效
  • 简介:为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在犬烟雾吸入性损伤的降压效果及验证其作用机制。将21只犬随机分为三组,烟雾吸入后,对照组(n=8),单纯吸氧(FiO2,0.45),治疗组(n=9)吸氧(FiO2,0.45)+0.0045%(45ppm)NO,连续监测12h血循环动力学变化;正常组(n=4)不致伤,用于建立组织学对照。结果:吸入NO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明显下降(P<0.05),而平均主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TPR)无明显影响(P>0.05)。动脉血和肺组织环磷酸乌苷(cGMP)明显升高(P<0.01)。表明吸入NO可降低吸入性损伤肺动脉高压,选择性作用于肺循环的机理为提高平滑肌细胞内cGMP水平。

  • 标签: 一氧化氛 吸入性损伤 高血压 环磷酸乌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8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分为观察组(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和对照组(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气促消失时间[(3.04±1.02)d<(4.85±1.15)d,t=7.447]、肺部啰音消失时间[(2.97±1.04)d<(4.61±1.25)d,t=6.379]、口唇发绀消失时间[(3.41±1.29)d<(5.22±1.46)d,t=5.876]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的呼吸频率[(40.34±6.57)次/min<(47.23±6.21)次/min,t=4.820]、呼气峰流速(PEF)水平[(41.59±4.03)L/min<(47.28±3.75)L/min,t=6.53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呼吸功能,减轻疾病的危害程度。

  • 标签: 布地奈德 氨溴索 雾化吸入治疗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