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高校安全管理的特点,然后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最后提出一些转变安全管理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安全风险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现实指导作用。

  • 标签: 高校安全 管理 安全治理 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考试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成果以及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方法。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了学生考试作弊的问题,这样的现象不仅使得高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高校学生的诚信度。基于这样的情况,各高校必须加强对于考试的管理工作,做好考风考纪建设,严肃对待考试问题,将其看作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的重要内容,如此才能降低考试作弊问题的发生率。而本文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对高校的考风考纪建设有所帮助。

  • 标签: 考风考纪建设 高校 考试管理
  • 简介:摘要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低肌肉质量、低肌力和低体能表现,是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不良生存结局的有效预后指标。肌少症可反映肿瘤-宿主间相互作用,具有较传统预测因子更准确、更全面的预测潜能。本文对肌少症预测泌尿肿瘤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骼肌减少症 泌尿系肿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急性苯类稀料中毒的血清毒物浓度变化和预后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警特色医学中心急诊科2013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急性苯类稀料中毒患者44例,在行毒物检测明确稀料种类后分为血液净化组(2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毒物浓度及预后,并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i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液净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毒物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t=6.76,P<0.001),毒物浓度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者(t=3.33,P=0.002)。血液净化组总体好转率为91.7%(22/24),高于常规治疗组(60.0%,12/20)。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OR=7.605×10-5,95%CI:6.604×10-8~0.087,P=0.008),中毒剂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协同因素(OR=1.038,95%CI:1.008~1.068,P=0.011)。结论急性苯类稀料中毒患者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快速降低血液毒物浓度,避免病情进展,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中毒 稀料 毒物分析 血液净化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泌尿感染后出现的反应性关节炎患儿,主要表现为泌尿感染后的不对称性无菌性非化脓性关节炎,经抗感染治疗、患侧肢体制动症状缓解。随访至生后7个月,患儿双侧肢体活动基本对称。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反应性关节炎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家族性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临床罕见,报告1个低钾性周期性麻痹家系,该家系患病成员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反复低血钾,但发病频率、起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基因检测提示SCN4A基因变异(突变位点R669H)。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所报道的家系中未见报道。通过该家系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家族性 突变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庆市泌尿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市泌尿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 标签: 结石 性别特性 年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结石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遗传病,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为特征,伴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该文报道FH的一家,先证者12岁女性患者,血浆LDL-C异常升高、有黄色瘤且早发冠心病,符合纯合子FH(HoFH)或复合杂合子FH(CHeFH)的临床表现。采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成员进行遗传筛查,发现先证者携带LDLR基因的无义变异LDLR:c.1257C>G/p.Tyr419Ter和错义变异LDLR:c.1879G>A/p.Ala627Thr,分别源于其父母,符合CHeFH。先证者的父母、同胞兄弟和舅舅是FH的杂合子(HeFH)患者。基于遗传学诊断,个体化地给予该家系内每个患者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抑制剂治疗。先证者接受肝移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 标签: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 下一代测序技术 遗传变异 遗传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提取。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37例,对照组5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发生胆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对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2(2.31~8.46)、11.62(5.22~25.84)、8.39(5.17~13.641)、8.07(1.86~34.98),“年龄≥60岁”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存在争议。结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是术后发生胆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对于术后发生胆感染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胆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PTCD 术后胆系感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owling-Degos病1家KRT5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先证者临床资料,调查先证者家族3代共12人信息,采集先证者和8例家系成员以及家系以外50例无亲缘关系的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测序后与人类基因组KRT5、POFUT1及POGLUT1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本家系有3例患者,分别为先证者及其父亲和祖母(去世)。先证者及其父亲临床表现为皱褶部网状色素沉着,以胸腹皱褶部位为重,且KRT5基因第一外显子均存在c.165T>A杂合无义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及健康对照均未发现此突变,所有受试者POFUT1及POGLUT1基因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本研究新发现1处KRT5基因c.165T>A突变,导致先证者及其父Dowling-Degos病。

  • 标签: 皮肤色素沉着 皮肤疾病 遗传性 Dowling-Degos病 KRT5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0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泌尿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发生泌尿感染,24例)和未感染组(未发生泌尿感染,76例);此外,根据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结石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出现结石复发,27例)和未复发组(未出现结石复发,73例)。分析肾结石术后泌尿感染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白细胞计数(WBC)+++的感染性结石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935、9.846,95%CI:13.853~20.643、8.075~12.972,均P<0.05,)。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455,P=0.235,95%CI:0.221~0.24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术后泌尿感染均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泌尿感染是肾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05,P<0.001,95%CI:6.224~14.853)。而术前尿WBC+++的感染性结石则不是其影响因素(OR=0.304,P=0.134,95%CI:0.122~0.145)。结论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而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为术后泌尿感染。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从而降低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感染以及结石复发的风险。

  • 标签: 肾结石 碎石术 感染 泌尿系疾病
  • 简介:摘要:CO位移是合成氨生产中负责制氢的重要环节,层催化剂是层段的核心。因此,开关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仅关系到整个设备的稳定运行,也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自分层催化剂停用以来,全厂相继研究了导致催化剂停用的因素,最后发现是有机氯转化为原煤所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防止氯气对耐硫变换催化剂的中毒和停用,因此只能从煤炭开采和洗涤过程的源头进行控制。

  • 标签: 钴钼催化剂 耐硫变换 床层温度 催化剂活性 积灰 预变换过滤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泌尿结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泌尿结石患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技工院校实施院级二级部管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部教学管理已成为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有政策和理论依据,且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需要准确把握明晰院系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建立配套制度,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经验并加以完善和深化。

  • 标签: 教学管理员 教学管理 系部
  • 简介:摘要:上第三未成岩含水砂层段岩体松散,无粘聚性,自稳性差,含水具有流变性,在该地层中开挖隧道极易产生涌水、涌砂、塌方的工程地质,怎样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是岩土工程界一大难题。结合本工程实际介绍未成岩地层中的隧道施工技术,并按照“先降水、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施工原则,着重介绍各种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以香山隧道为例,香山隧道全长17763.3m,香山隧道位于宁夏省中卫市,采用单洞双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约380m,为本线最长隧道,属重点隧道,共穿越9条断层,其有 557米上第三未成岩含水砂层段。

  • 标签: 高速铁路隧道 上第三系未成岩含水砂层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减水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凝土外加剂,其主要作用是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组成。作为一种高效减水剂,它不仅要简化施工过程,而且要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高效减水剂可以使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成为可能。分析了影响水泥与聚羧酸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

  • 标签: 水泥和聚羧酸系列 高性能减水剂 适应性影响因素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地西他滨治疗成人急性髓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成人急性髓白血病患者,研究时间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经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后,以地西他滨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巨噬细胞、免疫功能各指标均下降,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成人急性髓白血病的治疗中使用地西他滨,有利于患者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效果明显。

  • 标签: 成人 地西他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功能 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