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的情况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重度颅脑损伤行营养支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在早期开展经鼻胃管置入营养支持,均对早期胃肠道营养有着良好的耐受性,其中1例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3例患者出现食管返流,7例患者出现腹泻,经4~7d静脉高价营养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情况明显改善,逐渐耐受营养支持。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营养支持的耐受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和生存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留置胃管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于术后4~6h留置胃管;B组48例,于术后12~24h留置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院内感染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并测定术后3、7d血浆白蛋白、前自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0.4%)、院内感染发生率(12.5%)和MODS发生率(2.1%)、ICU监护时间[(4.60±1.51)d]、住院时间[(16.00±3.78)d]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29.2%、29.2%、4.2%、(7.00±1.92)d、(18.50±4.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患者术后3、7d血浆自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B组,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留置胃管,对瘸隋的恢复和观察更有利。

  • 标签: 颅脑损伤 导管 留置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能否通过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31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亚低温治疗治疗组(治疗组)和非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观察组患者基础上入院时立即给予5-6天亚低温(32~35℃)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死亡率、神志恢复时间、肺部感染情况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率较对照组较低,神志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肺部感染情况较对照组轻。结论一定时间的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具有较明显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 重度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诊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护理人员采用优质护理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昏迷程度,降低颅内压,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 重度颅脑损伤 心理状态 昏迷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30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15例)与干预组(1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相比参照组患者显著更短(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风险。

  • 标签: 循证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生存率更高,感染率更低,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更高,P<0.05。结论 联合应用亚低温和冬眠疗法在治疗重度颅脑损伤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与常规治疗相比,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感染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重度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亚低温 冬眠疗法 重度颅脑损伤
  • 作者: 张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健康世界》2020年第10期
  • 机构: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 简介: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头部受到外力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引起脑部组织的损伤和功能异常,因而导致的一种疾病。

  • 标签: 颅脑损伤;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过程,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机体出入量等病情变化的观察和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愈35例,中残15例,重残8例,死亡6例。结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所产生的的症状,对患者康复有着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10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者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GCS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颅脑手术 脑水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颅脑手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下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接收诊治的颅脑手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选取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两组,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组)以及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100人,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脑水肿所需时间、神志恢复所需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在患者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1.00%)相比于对照组(87.00%)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患者患者治疗脑水肿所需时间、脑水肿清醒所需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具优势,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颅脑手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下,患者的脑水肿的症状得到良好的改善,且患者对术后的护理干预有较高的满意度,适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术 严重脑水肿 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颅脑手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意识清醒所需时间、护理满意率、GCS评分结果变化情况(护理前、护理后)。结果经相应方法护理后两组GCS均较之前有所上升,研究组GCS评分改善效果较优(P<0.05);研究组意识清醒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28.89%)(P<0.05)。结论对颅脑手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合护理干预的综合性临床护理措施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颅脑手术 严重脑水肿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颅脑手术后迟发性脑水肿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颅脑手术术后迟发性水肿患者10例,包含颅脑创伤、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进行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的分析。结果:8例脑外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明显恢复,出院2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生活能够自理。剩余两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后处于昏睡状态,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通过进行头颅CT的复查,患者在术后给予全身抗生素的综合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对1例典型病例进行随访,出院后1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颅脑手术后迟发性水肿进行临床分析,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主要原因和甘露醇、炎性反应等具有明显关系,采用综合治疗整体效果良好。

  • 标签: 颅脑手术 迟发性水肿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析于颅脑术后并发严重脑水肿看护中采取针对化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性。方法:选取于本院行颅脑术式干预后发生严重脑水肿对象46位开展探讨,最初及最终时间分别选定于2020.1.13、2022.1.20。采取乱数表法将择取对象划分在对照、观察两个组别内,前组中(n=23,一般化干预),后组(n=23,针对化干预)。对本研究内择取病人临床情况与亲属认同性予以比照。结果:一般化或针对化服务采用下,观察组组别对象疾患治疗时长及神志清醒用时数据较对照组组别数值均存在明确性改善,亲属认同性增长(P<0.05)。结论:将针对化服务施行在颅脑术后并发严重脑水肿病人看护中效果确切,可规避或减少投诉纠纷事件,应用较为合宜。

  • 标签: 颅脑术 严重脑水肿 护理措施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 NSICU治疗 85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2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 43例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 93.02%,高于对照组 76.19%( 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并发症 11.63%,低于对照组 33.33%( 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好。

  • 标签: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重度颅脑损伤 优质护理 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重症监护过度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重返ICU率和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重度颅脑损伤重症监护过度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提高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过渡期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在我院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重症护理评分系统与分级护理进行对比治疗,两种护理的研究对象各81位,统计护理后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留管时间及满意度,然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的护理效果较显著,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降低至12.3%,显著低于分级护理(20.9%);而且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组的患者病死率降至3.7%,显著低于对照组(7.4%);另外,重症护理评分系统组患者的平均留管时间显著缩短,为7.5±3d,而分级护理组为14.5±4d;同时,重症护理评分系统比分级护理满意度高,分别为97.5%、82.7%。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重症护理评分系统护理后,其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可明显得到降低,而且有很高的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护理 重症护理评分系统 分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过渡期护理模式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 138例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重症监护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结论:过渡期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治疗期间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重返重症监护室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重症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