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5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临床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采取优质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优质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和创伤+硫氢化钠组,使用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创伤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抓绳测试和转棒测试评价运动功能以及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评价空间认知功能,采用干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水含量,进行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病理观察,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抓绳测试评分为(1.95±0.21)分,低于假手术组[(4.12±0.19)分],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1.13±0.23)分和(1.34±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980,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转棒测试跌落时间为(148±27) s,低于假手术组[(276±18) s],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2±14) s和(78±24)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55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逃离时间为(51±5) s,高于假手术组[(36±7) s],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1±3) s和(82±5)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7.903,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通过频率为(8±2)次,低于假手术组[(13±2)次],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4±1)次和(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7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脑含水量为(72±3)%,高于假手术组[(68±5)%],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86±4)%和(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的大鼠脑组织表现出严重的病理变化,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结论硫化氢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和空间记忆缺陷以及脑病理学变化和脑水肿

  • 标签: 颅脑损伤 硫化氢 运动功能 空间记忆 脑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应用重症护理干预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方法:患者,男,48例,因“外伤后意识不清30min”入院,急诊查体、头颅CT检查、诊断、入科检查后给予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右颞顶叶血肿去除术治疗,然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并发症护理。结果:15d后患者具有稳定的病情,停用呼吸机,具有通畅的气管、显著较好的各项检查指标,从ICU转出。结论:应用重症护理干预的1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护理干预 重度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急诊抢救。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并意识障碍7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两组,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水肿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病理表现之一。最新研究认为脑损伤后不同类型的脑水肿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将脑水肿分为细胞性水肿、离子性水肿、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转换。各种不同离子通道、转运体及水通道蛋白在不同类型脑水肿中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本文对上述不同类型脑水肿形成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深刻理解上述机制对于指导脑水肿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水肿 分子机制 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在ICU的护理体会。方法:80例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将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降低,缩短其ICU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ICU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重度颅脑损伤通常情况下是因高空坠落、跌伤、工伤、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属于临床多见的急性重型疾病。重度颅脑外伤会表现出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挫裂伤,病情较为危急,需及时运用手术治疗干预方式,但是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在相关临床研究中发现,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减少术后致残概率,降低术后死亡率。文章将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护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高护理新思路。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术后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探究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关于相关手术护理路径的有效运用。方法:我院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份在我院临床首次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188 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护理对象,对其采取电脑随机分组,针对不同组别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对采取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措施的组别对其设定为常规对照组,在采取常规形式治疗护理干预措施方式上,结合给于相应手术护理路径模式的组别,设定为实验对照组,两组分别拥有94例参与患者。针对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两组参与患者得到的最终治疗护理效果。结果:相同干预时间,不同操作方式下,不同组别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均存在不同,可发现实验对照组参与患者所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优于常规对照组得到的实际治疗护理效果,且上述差异均具有重要统计学事实意义(p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护理效果 手术护理路径 急诊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麻醉药物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并需要镇静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 100 例,对照组以枸橼酸舒芬太尼经静脉泵入,联合咪达唑仑组经静脉注射负荷量后,以一定剂量静脉泵入维持。结果 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镇痛效果较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麻醉药物 右美托咪定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中的护理效果。方法: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循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行基础化护理、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率5.00%与对照组20.00%比较,显示(P<0.05)。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的 G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行切管切口中应用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减轻患者的昏迷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基础化护理 循证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由ICU转入神经外科,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给予过渡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运用在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共74例,均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入我院。通过随机抽取编号单双数分组方式,将入选患者分成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37例)与综合组(实施综合性护理,37例)。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长,并进行对比。结果 综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阻止并发症出现,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综合性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