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血液透析患者236例,其中,实验组45例,对照组19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暂时性留置导管,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疗维持透终末期肾病上的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登记治疗的维持透终末期肾病共6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病人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药物、饮食等,4个月后,观察两组病人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及病人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血液透析4个月后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相对比,观察组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病人满意度相对比,观察组病人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疗维持透终末期肾病人上,比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更好,病人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高通量 血液透析 血透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透室患者多耐感染情况以及整改效果。方法:以我院2023年8月透室出现多耐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5例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予以相应的整改措施,探讨其效果。结果:通过对我院5例多重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培养细菌结果显示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阴沟亚种;患者的置管部位为颈内静脉、股静脉。针对此实施相应的措施,并予以整改,显示整改效果比较好。结论:通过对透室透析患者多耐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血透室 血液透析 多耐感染 整改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出现高磷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30例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到我院接受肾衰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随机分为常规组(n= 15,予以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n= 15 ,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 比较并归纳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液达标率、透析反应 低血压、导管堵塞、高磷症发生率等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的价值。方法 挑选2019年2月-2019年7月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未实施智能管理系统前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月实施智能管理系统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率相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考核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血液透析中心要,可以有力提升护理水平。

  • 标签: 智能管理系统 血液透析中心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肾衰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症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06月-2021年06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患者40例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参比组患者应用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对行血液透析治疗肾衰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高磷症发生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在对行血液透析治疗肾衰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生活水平,降低高磷症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肾衰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的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表法对患者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应用醋酸钙治疗,研究组用碳酸司维拉姆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与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68.97%),研究组磷、钙磷乘积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碳酸司维拉姆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信访视对腹膜透析合并高磷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规律随访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0例,加入微信群随访干预达4个月以上,干预前后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采用主观的满意、一般、不满意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回顾性分析患者加入微信群前和最后一次回院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磷、钙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通过微信访视对腹膜透析合并高磷症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磷、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14±0.73)分、(1.92±0.34)mmol/L、97.5%,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5.11±1.36)分、(2.11±0.32)mmol/L、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钙(2.13±0.17)mmol/L,干预前(2.18±0.20)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访视的方法可以提高腹膜透析合并高磷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磷,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微信访视 腹膜透析 高磷血症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血液透析患者高钙、高磷症,结核性腹膜炎经腹水培养确诊。经抗结核治疗后,患者钙、磷恢复正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及肾功能不全患者,建议评估潜伏结核感染的风险;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高钙、高磷症,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后,建议排查是否合并结核感染。

  • 标签: 腹膜炎,结核性 肾功能不全,慢性 高钙血症 高磷血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患者镁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开始接受P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镁(Mg)水平分为对照组(Mg≥0.7 mmol/L)与低镁组(Mg<0.7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症、用药情况和临床结局的差异。Logistic回归法分析PD患者发生低镁症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Fine-Gray模型法比较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法分析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81例PD患者入选本研究,对照组321例,低镁组60例,中位随访时间27(15,43)个月。两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镁、磷、全段甲状旁腺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 h腹膜透析液肌酐/肌酐比值(4 h D/Pcr)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D是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清白蛋白(OR=0.901,95%CI 0.831~0.976,P=0.011)、低磷(OR=0.217,95%CI 0.080~0.591,P=0.003)、高hsCRP(OR=1.276,95%CI 1.066~1.528,P=0.008)、高4 h D/Pcr(OR=1.395,95%CI 1.014~1.919,P=0.041)是患者存在低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Log-rank χ2=5.388,P=0.020),Fine-Gray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镁组累积CVD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Gray=6.915,P=0.009)。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镁作为连续性变量时,镁水平较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保护性因素(分别HR=0.137,95%CI 0.020~0.946,P=0.044;SHR=0.037,95%CI 0.002~0.636,P=0.023);镁作为分类变量时,低镁症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HR=1.864,95%CI 1.044~3.328,P=0.035;SHR=2.117,95%CI 1.147~3.679,P=0.029)。结论低镁症易存在于低血清白蛋白、低磷、高hsCRP及腹膜转运特性较高的PD患者中,低镁是PD患者CVD死亡和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采用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法在患者血液透析结束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并展开不同回法的分组探讨。对照组(50例)采取停泵密闭式双向回法,观察组(50例)采取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法,对比两种不同回法的应用效果。结果 (1)观察组的回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及透析器操作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数据经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比均显示(P<0.05)。结论 在患者血液透析结束时采取不停泵密闭式双向回法能够优化各项透析指标,有助于降低透析器及管路的凝血情况发生,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用炭片联合司维拉姆片治疗血液透析高磷症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血液透析高磷症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司维拉姆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司维拉姆片联合药用炭片治疗。比较两组血液透析高磷症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磷、钙、C反应蛋白和PTH;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高磷症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磷、钙、C反应蛋白和PTH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磷、钙、C反应蛋白和PTH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司维拉姆片联合药用炭片治疗血液透析高磷症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钙磷代谢指标,降低炎症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用炭片 司维拉姆片 血液透析高磷血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高磷病患者采用行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高磷病患者64例采取数字随机设计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取行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磷较对照组降低,社会功能、情绪处理、问题解决、自我照护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维持血液透析并发高磷病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效果显著。

  • 标签: 维持血液透析 高磷血病 行为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磷及骨代谢的影响,分析影响磷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术的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收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1、3和7天的血清及血浆标本,检测各时间点各项生化指标、调磷因子及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各时间点(1、3、7天)甲状旁腺素(PTH)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后3天的磷水平从术前2.26±0.55mmol/L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1.37±0.40mmol/L(P<0.01).术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逐渐下降,至术后7天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下降(418.65±280.74pg/mLvs.680.75±307.71pg/mL).同时,术后1天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由术前727.50±30.14U/L降至551.25±60.61U/L,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由术前20.11±2.56μg/L降至13.75±2.95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磷与PTH、钙、FGF23、25羟维生素D3(25(OH)D3)、BAP及ICTP均有显著相关性,但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血浆FGF23水平是影响磷的决定因素.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可以显著纠正高磷症,改善骨代谢异常,骨骼产生的FGF23是决定磷的关键因素.

  • 标签: 甲状旁腺切除术 高磷血症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维持性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锐针穿刺,干预组选择钝针扣眼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穿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内瘘感染、血栓、血管狭窄和血管瘤)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方法在维持性透析患者难穿刺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渗和疼痛,缩短按压时间,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钝针扣眼穿刺 维持性血透析 难穿刺内瘘
  • 简介:目的观察云南白药用于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的效果.方法将66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导管隧道口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按压法,观察组采取云南白药外敷法,观察两组止血效果.结果对照组止血有效率30.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84.8%,两组比较x2=20.1,P<0.01.结论透析导管隧道口渗应用云南白药局部外敷效果较好.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渗血 云南白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不同 血液透析 方式 对尿毒症 维持性透析( MHD ) 患者 中的 细胞免疫功能 造成 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02 月 --2020 年 02 月在某三甲 医院 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MHD )的 90 例 尿毒症 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1 、 2 、 3 三组,每组 30 例, 1 组选用普通血液透析( HD )方式, 2 组选用高通量血液透析( HFD )方式, 3 组选用血液透析滤过( HDF )方式 , 对比三组在血液透析之前和血液透析后 48 小时之后 CD4 + 指标测定结果、 CD8 + 指标测定结果 。 结果: 2 组 患者 透 后 48 小时之后 CD4 + 测定结果 较 1 组 患者有明显 提升( P<0.05 ), 3 组 患者 透 后 48 小时之后 CD4 + 测定结果 较 2 组、 1 组 有明显 提升( P<0.05 ) ;各个组别维持性透后 48 小时之后 CD8 + 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 ) 。 结论: 和

  • 标签: 透析方式 尿毒症 维持性血 液 透 析 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种止血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时穿刺点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血液透析时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治疗组(T1、T2、T3)和对照组(C),T1组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T2组采用云南白药外敷,T3组复合使用无菌细纱线结扎和云南白药外敷,C组采用3M透明胶带止血。比较各组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治疗组止血效果均优于C组(P<0.05),且T3组优于T1、T2组(P<0.05),T1、T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T3组低于T1、T2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结论无菌细纱线结扎复合云南白药外敷,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止血效果佳,血管并发症少。

  • 标签: 血液透析 渗血 纱线 云南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