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科管理干预污染器械封闭回收的方法和技巧。方法以我院消毒供应科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规范的措施进行污染器械封闭回收管理,对规范化管理前后消毒供应科工作进行比较,调查我院检查消毒供应科领导对规范化管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管理后消毒供应科消毒灭菌管理工作的优良率较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消毒供应科污染器械回收进行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器械灭菌的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消毒供应科 管理干预 污染器械 封闭 回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包,分析导致无菌包中出现湿包的原因,并探讨避免出现湿包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案,杜绝或减少湿包现象发生,确保灭菌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判断标准进行判定,发现并统计其中的湿包数量,记录并分析湿包形成的原因。结果经过判定,发现抽查的2000个无菌包中,共有22个湿包,湿包率达1.1%,可能造成湿包的原因有待包装的物品未充分干燥、包装不规范;灭菌物品的装载不规范;灭菌后的物品干燥与冷却不当;消毒员操作不规范等。针对湿包的形成原因,我们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再次随机抽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的2000个无菌包,其中发现湿包4个,湿包率降至0.2%。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规范操作,从生产无菌包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减少湿包的发生率,确保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

  • 标签: 湿包 原因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各层级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修养。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将护理人员分为N0~N3级,制定分层级培训计划,按要求进行分层级培训。结果通过分层及培训使各层级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结论实施分层级培训后促进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各层级人员理论操作水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提高,善于于创新,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色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交接中的应用。方法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方便工作等采取有效的彩色标牌管理。结果通过色标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结论通过色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减少纠纷,提高效率,杜绝差错。

  • 标签: 色彩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物品交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供应室消毒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供应室无菌间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采用优质护理后,工作压力变化情况;同时在医院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等各科室分别选取15名医务人员,调查其对采用优质护理后的供应室消毒质量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评分明显下降,且病房、门诊及手术室等科室对供应室的消毒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减轻供应室护士工作压力,同时提升供应室消毒质量。

  • 标签: 优质护理 供应室 消毒质量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麻城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的监测情况,为指导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市2010~2012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本市的消毒效果监测结果表示合格率逐年升高(P<0.05);市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比一级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高(P<0.05);市内公立医疗机构比民营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高(P<0.05)。结论本市内的监测水平基本处于较高水平,监测规范,合格率高。

  • 标签: 消毒 医疗机构 监测 合格率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是对已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回收工作,其作用是保证这些医疗器械经过消毒处理后可以重复使用。所以,对这些已经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要进行严格的杀菌处理,并且进行储存已备使用。消毒供应室人员由于每天都与这些带菌的医疗器械接触,并且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以及灭菌器等等,对以健康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我院消毒供应室的12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6名(采用细节管理措施)和对照组6名(给予传统管理方式),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一年的细节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服务差错率;结果对比两组护理人员服务差错率发现,观察组的差错率仅为1.22%(6/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2%(33/47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工作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管理 应用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化手术器械图谱在手术器械包装和教学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先用数码相机拍摄单一手术器械和复合器械图谱,再用计算机进行图片编辑,配以文字说明,将编辑好的器械图谱录入T-DOC系统中,用于指导手术器械包装和教学。结果运用电子化手术器械图谱后6个月,器械包装错误包数由28个降至9个,包装错误率降低至0.032%,包装培训时间缩短为14天,上述指标均较实施电子化手术器械图谱前有明显改观。结论电子化手术器械图谱的制作和应用,为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包装提供良好的技术标准和培训教材,有效地提高手术器械包装质量和教学质量。

  • 标签: 手术器械图谱 消毒供应中心 包装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株洲市旅店业公共用品消毒质量状况,为公共卫生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株洲市区内62家旅店的被单、床单、毛巾、枕巾、茶具等公共用品进行采样,检测公共用品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对公共用品消毒质量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采集样品821份,合格778份,合格率为94.76%,其中,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4.76%,大肠菌群合格率为96.59%,旅社的合格率相对较低;旅店各类公共用品中,被单合格率为97.78%,床单合格率为97.18%、枕巾合格率为97.12%、毛巾合格率为95.24%,茶具合格率为90.08%,各类公共用品合格率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株洲市旅店业公共用品仍存在卫生问题,加大对重点旅店的监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标签: 旅店业 公共用品 消毒 卫生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在ICU感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我院于2014年1月起在ICU感染防治中采取了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将其设置为实验组,以之前未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的ICU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与患者满意度,实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由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感染的防治中采取感染源强化消毒隔离管理不仅能过减少术后感染率,还提升了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源 消毒隔离管理 ICU感染防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分析2010~2014年铜川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状况,发现消毒效果不足之处,提出问题。方法对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室内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医疗污水等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结果5年共采样辖区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样品1265份,合格1229份,总合格率为97.15%。各年度合格率为95.49%、96.86%、98.10%、98.46%、97.07%。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医疗器械、使用中的消毒液、医疗污水的总合格率为93.80%、98.63%、98.96%、99.41%、90.24%、66.67%。结论铜川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体效果良好,各年度各项目均无差异,医疗污水消毒效果较差,应加强医疗污水消毒及管理工作

  • 标签: 医疗机构 消毒效果 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宫内节育器放置前安全有效的阴道冲洗、消毒方法,通过疗效分析,为基层计生站提供一种操作方法。方法将240例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采用12mg/L臭氧水消毒阴道,宫颈,对照组120例采用0.05%碘伏消毒,观察两组消毒后取其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的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术后两周内臭氧水组、碘伏组的盆腔感染率均为0;阴道分泌物阳性率臭氧组为1.69%,碘伏组为4.34%,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臭氧水用于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前消毒与碘伏具有相同效果,且因产生简便,开机即可用而优于碘伏,臭氧水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消毒剂,可广泛应用。

  • 标签: 臭氧水 放置宫内节育器术 术前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