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不同程度缺氧缺血脑病(HIE)患儿早期脑氧合功能(cSO2)和脑组织氧提取分数(FTOE)及生后几天内脑功能的改变,探究早期(生后6~12 h)cSO2及FTOE水平是否可以预测短期结局。方法此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胎龄36周以上的HIE患儿。于生后84 h内的十个阶段分别测定cSO2和FTOE水平。中重度HIE患儿进行亚低温治疗(TH)。异常结局定义为异常磁共振表现(MRI)和/或死亡。结果研究共纳入58例患儿(28例轻度、24例中度、6例重度)。出生胎龄中位数为39.9周(IQR 38.1~40.7),体重中位数为3.35kg(IQR 2.97~3.71)。所有HIE患儿在生后24 h内cSO2升高、FTOE降低。与中度患儿组相比,轻度组cSO2水平在生后第6小时、第9小时及第12小时显著增高;FTOE在生后第6小时和第9小时较低。但第6和12小时的cSO2及FTOE水平无法预测其异常结局。结论在生后12 h内,与中重度HIE患儿相比,轻度HIE患儿cSO2较高、FTOE较低。无论是否进行亚低温治疗,不同程度的HIE患儿生后24 h内的cSO2水平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判断的价值。方法监测了13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I期患儿63例,II期患儿46例,III期患儿28例。分析不同病期患儿白细胞、血糖监测结果与病情的关系。结果III期病例在入院初期白细胞、血糖明显高于I期和II期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和II期病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白细胞和血糖监测在判断手足口病病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白细胞和血糖升高明显者应严密观察,及早进行干预,可部分阻止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 标签: 白细胞 血糖 手足口病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患儿突发抽搐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36例患儿突发性抽搐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下的抢救护理配合。结果136例中血氧饱和度80%以下11例,血氧饱和度80-90%46例,血氧饱和度91-95%以上79例,临床中发现血氧饱和度80%以下的需拍背吸痰、复苏囊加压给氧,部分需放置开口器和口咽通气管;80-90%呼吸道分泌物偏多,需拍背排痰,必要时需电动吸痰,部分需放置开口器。经过处理,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经过及时抢救处理,136例患儿有6例拒绝住院,其他患儿住院后痊愈出院。结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方便、迅速、准确地显示结果,进行连续的无创监测,在临床中通过结果及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儿 突发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加压袋在 PICU患儿有创动脉压监测中的运用。方法:将我院 PICU收治的 60例有创动脉压监测患儿分成常规组、加压组,给予两组常规正压脉冲式冲管,加压组增加加压袋冲管。结果:加压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P< 0.05);加压组留置针留置时长及穿刺次数均优于常规组( P< 0.05)。结论: PICU患儿有创动脉压监测中,加压袋的使用可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形成,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重复穿刺问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加压袋 PICU 有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敏感指标监测对提高儿童呼吸科患儿痰标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儿童呼吸科收治的患儿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0例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方法留取痰标本,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敏感指标监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痰标本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送检率和样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P

  • 标签: 敏感指标监测 儿童呼吸科 痰标本 采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延迟关胸的循环监测结果和护理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延迟关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临床预后,比较不同预后组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和血乳酸水平等循环监测结果。结果:22例患儿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入手术室行二期关胸,延迟关胸时间(2.6±1.3)d,住院时间(37±20)d。痊愈出院16例(痊愈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6例(死亡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7.3±3.1)mmol/L高于痊愈组(1.9±0.8)mmol/L,(P<0.05),两组中心静脉压、左心房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延迟关胸有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度过术后早期心肌水肿、低心排血量的高危期,但需配合严密、科学、合理的循环系统监护和护理,以维持良好的循环,改善预后。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延迟关胸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多发周围血管闭塞患者的血压监测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4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精心监护过程,2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结论提高护理医师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质量,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成功率。

  • 标签: 脑梗死 危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有创动脉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IBP)监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MIMIC-Ⅳ数据库中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行IBP监测分为IBP组和无创血压监测(NIBP)组。运用单因素分析和临床相关性筛选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和逆概率加权(IPTW)调整组间混杂因素并稳健研究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IBP和结局的关系。亚组分析评价IBP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的不同对结局的影响。结果IBP组和NIBP组相比28 d病死率低(OR=0.54,95%CI 0.46~0.62,P<0.001),经过PSM和IPTW后结论稳健。对IBP开始时间<24 h,24 h~48 h,>48 h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IBP开始时间<24 h组与主要研究结论一致(OR=0.42,95%CI:0.36~0.49,P<0.001),经PSM和IPTW后关系依旧稳健。IBP持续时间不同(≤1 d,≤2 d,≤3 d,≤4 d,>4 d)均显示IBP组与下降的28 d病死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P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下降具有相关性,且最佳IBP时间是24 h内。

  • 标签: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脓毒症 MIMIC-Ⅳ数据库
  • 简介:血压监测是临床上用于对消化道出血、重症患者或手术中及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自动监护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之一,可用于临床医生对其使用药物的治疗效果的观察,也可作为药物研究的评价标准之一。临床对血压监测的观察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 标签: 一次性无纺布 血压监测仪 袖带
  • 简介:通过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以下简称为“血透”)前后2h血压观察,发现低血压的发生在透析的后2h。加强血透的后2h血压的观察,从而避免或减少因低血压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血压监测
  • 简介:患者男,72岁,因“阵发性心慌、胸闷、憋气加重2天”于1994年1月7日入院。入院前一月常因劳累、受凉后出现心慌、胸闷、憋气加重,无心前区疼痛。近来,因受凉后咳嗽、低烧,阵发性心慌,夜间不能平卧,急症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冠心病”史20余年。入院查体:T36.8℃、P167次/分R23次/分BP16/10kPa,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肺可闻及小水泡音。心率167次/分,律齐,未

  • 标签: 阵发性室上速 动态血压监测 急症入院 急性病容 小水泡音 心前区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治中的应用 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 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病房 接收的高血压患者(研究组)以及我院体检中心 血压正常的体检者(对照组)各70例,均分别进行动态血压和常规方式血压监测,对两组采用不同监测方式 监测 24h血压和脉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的血压和脉压监测值分别比较分析。 结果:研究组在不同监测方式下,24h血压监测值以及白天和夜间血压平均监测值均存在明显性差别( P< 0.05),对照组则均无明显性的差别( P> 0.05)。 结论:24h 动态血压监测 可以对血压进行更准确的监测,有利于改善临床高血压诊治效果,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率, 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惠州科美思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的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临床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 1. 选取受试者 85 例,用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对 受试者 进行血压测量,获得测量结果,与人工听诊法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确认系统的有效性 。 2. 用 3 台 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设备,每台设备找 10 个 受试者 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4 小时内至少获得 75 组数据,其中有超过 80% 的符合要求的数据。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01 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听诊法 有效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患者心脏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心脏手术后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降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成年患者 心脏手术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血压是人体组织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的血流动力学以及神经体液激素调节情况,对于预测部分心脏疾病有积极作用。心衰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新功能减弱,对人体的危害性很高,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近年来医学界很重视通过动脉血压监测来预测心力衰竭的预后情况,因为其可以全面反映个体的血压状态以及变化情况,本次就对其关于心衰预后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动态血压监测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老年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病患进行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随机抽选我院34名冠心病病患,并在同时间阶段抽选我院34名高血压病患进行研究,抽选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4月,按照其患病性质分为X组(冠心病组)与Y组(高血压组),每组均分有34名病患。对68名病患均使用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方式,将X组与Y组病患监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比较X组与Y组监测情况的得出,X组(冠心病组)监测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病患占比为76.47%(26/34),Y组(高血压组)监测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病患占比为35.29%(12/34)。且X组病患收缩压为(146.97±8.62)mm Hg,其舒张压为(95.04±7.92)mm Hg;Y组病患收缩压为(126.57±7.26)mm Hg,其舒张压为(78.56±6.24)mm Hg,相较X组均更低。结论: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的应用使得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老年冠心病、高血压病患存在的心肌缺血症状,并监测血压值、心脏功能等情况,提升治疗及时性,保证病患生命安全。

  • 标签: 冠心病 老年病患 同步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与高血压老年患者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冠心病组分别为76.71%,高血压组分别为32.88%,冠心病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对比,显示高血压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对患者心功能、血压情况进行观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同步心电图 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