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在休克患儿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100例儿科ICU收治的休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并对临床护理要点展开探讨。结果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临床急救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结论有创血压联合中心静脉压监测能够为疾病的发展状况以及治疗效果提供科学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休克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有创血压 中心静脉压 休克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社区医院对高血压诊断、治疗与预后判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80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记录与计算24h血压的变异性,观察预后情况,分析24h血压变异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白大衣”高血压占7.33%,杓型血压患者占67.63%,92.67%的患者血压负荷增重,日间与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与动脉压的日间变异性与夜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压负荷与预后呈负相关(r=-0.406,P<0.05)。结论动态血压大多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ABPM能准确显示患者实际血压情况,对高血压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在社区医院有很强的实用性。

  • 标签: 社区医院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临床应用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探讨相应的护理体会。方法本项目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84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将两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结论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动态而客观的监测,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动态 血压 监测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致性。方法本次研究用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对象50例行全身麻醉患者,给患者行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两组获得的数据中MAP、SVV、CO、SV这4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数据中SBP、DBP、PPV这3个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使用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效果具有一致性,不过在SBP、DBP、PPV这3个指标监测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临床应用时需高度重视此方面情况。

  • 标签: 全身麻醉 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一致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在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维持镇静深度为镇静-躁动评分(SAS)~4分或Ramsay评分2~3分,记录SAS评分、Ramsay评分和BIS数值,机械通气时间>6h,分析BIS与SAS、Ramsay评分的相关性。结果42例机械通气患儿麻醉镇静过程中,SAS1~5级评分与BIS值呈正相关,镇静程度SAS1~5级时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Ramsay评分1~6级与BIS值呈负相关,镇静程度Ramsay评分2~3分时与BIS值均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他Ramsay评分与BIS值均数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BIS监测结果可有效评价机械通气患儿镇静镇痛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IS监测 机械通气 镇静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功能损害危重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其在脑功能损害中的监测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近期内收治的38例患儿,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以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按照Glasgow评分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A组19例为脑功能正常的患儿、B组19例为脑功能损害的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各项数据,并以Glasgow评分再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各参数差异。结果A、B组患儿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各参数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功能损害患儿根据Glasgow评分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组间比较,搏动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功能损害患儿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对其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可清楚的反应患儿脑血流变化情况,这对评估患儿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功能损害 多普勒超声监测 危重患儿
  • 简介:摘要有创血压是指通过在动脉血管的内置管上连接测压装置或者仪器来对血压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检测方式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病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方便,适应于心肌梗死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休克,以及急性的肺水肿的治疗中。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实践就我院在2016年间接受的51例外科ICU缓则实施有创血液检测以及护理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 标签: 有创血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的6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本院规定的动态血压/心电监测仪对全部患者进行全天同步监测,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结果经动态心电图监测显示,有4例传导阻滞患者,15例心律失常患者,16例ST段压低患者,15例段压高患者;经动态血压监测提示,有54例血压升高患者,6例血压降低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波动有着密切联系。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动态血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步监测,可有效对其心电图、临床症状和血压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探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动态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同步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中的指导作用。方法2017年3月~7月,医院门诊收治的建档的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对象90例,其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高血压治疗方法,以及动态血压监测下调整治疗策略。结果观察组退出3例,对照组1例。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血管紧张素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指导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可以增进疗效。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 高血压 动态血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中医证型与高血压患者 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 对我院于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6月接收治疗的 11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表现及基本资料等,详细记录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指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肝火亢盛)分组情况对相关监测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 :高血压患者的各中医辨证分型的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指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肝火亢盛型白天收缩压升高幅度最大 ,与阴阳两虚型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阴阳两虚型与其他证型比较血压分布曲线呈非杓型的发生率较高 ,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高血压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其监测的相关指标参数在各证型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已然成为高血压重要的辅助及监测手段。

  • 标签: 中医证型 高血压 动态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患儿突发抽搐中的应用。方法报告136例患儿突发性抽搐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下的抢救护理配合。结果136例中血氧饱和度80%以下11例,血氧饱和度80-90%46例,血氧饱和度91-95%以上79例,临床中发现血氧饱和度80%以下的需拍背吸痰、复苏囊加压给氧,部分需放置开口器和口咽通气管;80-90%呼吸道分泌物偏多,需拍背排痰,必要时需电动吸痰,部分需放置开口器。经过处理,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经过及时抢救处理,136例患儿有6例拒绝住院,其他患儿住院后痊愈出院。结论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能方便、迅速、准确地显示结果,进行连续的无创监测,在临床中通过结果及时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处理,使患儿的生命得到及时的救治。

  • 标签: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患儿 突发抽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同步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在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与高血压老年患者各7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心电图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在心肌缺血检出率方面,冠心病组分别为76.71%,高血压组分别为32.88%,冠心病足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对比,显示高血压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步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对老年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对患者心功能、血压情况进行观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冠心病 高血压 同步心电图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36例,在麻醉诱导前对下左侧桡动脉局部麻醉,对桡动脉进行穿刺将其置入动脉导管从而进行有创血压监测(IBP),右侧手臂连接连续无创血压监测(NIBP),等到系统稳定后,同时对两侧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值,时隔5min后记录有创血压监测值以及相应时点的连续无创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两种血压监测和术后监测不良反应以及一些并发症。结果两种监测方法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之间的差值分别是(0.084±8.36)、(3.23±7.14)、(2.62±6.87)mmHg(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肢体坏死、缺血等并发症。结论与有创血压相比,无创血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患者中应用广泛,能够为患者提供无创、连续、安全准确的血压监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

  • 标签: 连续性 无创血压监测 全身麻醉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术;ICP监测组25例,主要手术方式为脑内血肿清除+颅内压监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术后再出血:ICP监测组为2例(8%),对照组为8例(32%);术后并发症:ICP监测组为5例(20%),对照组为12例(48%);两组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平均住院时间:ICP监测组为(12.08±3.46)d,对照组为(14.44±4.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持续监测颅内压值的变化,指导合理的治疗措施,可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脱水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监测 平均住院时间
  • 简介:目的评价TL-300Tensymeter系统(TL-300)所测的连续无创血压(CNAP)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前无菌操作下将动脉导管置入非优势手的桡动脉内行有创血压(IAP)监测,另一侧手臂连接TL-300系统行CNAP监测,稳定5min后,于稳定后(T0)、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1min(T4)、插管后3min(T5)、插管后5min(T6)同时记录IAP和CNAP监测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结果CNAP与IAP所测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偏倚分别为(-1.3±8.3)、(-1.6±4.4)、(-0.9±3.9)mmHg,在其相应的一致性界限范围内所占比值分别为95.2%、91.4%、91.9%。两种血压监测方法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3、0.935和0.896,均P〈0.001。结论与IAP监测相比,CNAP监测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可提供连续、无创、准确的血压监测

  • 标签: TL-300 Tensymeter系统 连续无创血压 连续有创血压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CNAP)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分析该系统对围术期产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采用无创袖带血压(NIBP)监测系统对产妇血压进行监测;实验组采用CNAP进行监测。比较两组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监测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28人,发生率为36.4%;实验组发现的低血压发生产妇有53人,发生率为68.8%。结论CNAP较NIBP在产科麻醉中监测产妇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更为敏感。

  • 标签: 连续无创血压 产科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后其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变化情况。方法择取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间接诊的65例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B组33例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及疼痛症状,客观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组间在心率、血压及呼吸异常发生率方面比较,B组患儿明显低于A组患儿(P<0.05);术后切口疼痛及重度疼痛发生率比较,B组患儿同样明显低于A组患儿(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小儿疝气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心率、血压异常情况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疼痛感及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疝气 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