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最早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但近年来它的治疗范畴已扩大至整个危重病医学领域,成为危重肾脏病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情况下的应用.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非肾脏适应症 适应症 危重病
  • 简介:目的:观察NVB、DDP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治疗小细胞肺癌64例,NVB25mg/m^2,ivgtt,dl、d8:DDP30mg/m^2,ivgtt,d1-d3。结果:全组初治43例,复治21例,总有效率(CR+PR)51.6%,其中CR2例,PR31例,NC23例,PD8例。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占100%,其中Ⅲ、Ⅳ度发生率为65.6%,注射局部静脉炎发生率46.9%。结论:NVB、DDP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NVB DDP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不良反应 去甲长春花碱 顺铂
  • 简介:目的了解发酵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正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和减少医院感染的耐药菌株产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昆明总医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培养分离出的350株发酵菌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分离到的1977株致病菌中350株为发酵菌,其中2002年为87株、2003年为95株、2004年为168株。经耐药性分析提示:发酵菌对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不断提高,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达67.5%,对哌拉西林和妥布霉素、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5.4%、51.2%及50.0%,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也达42.7%。结论发酵菌的感染在逐年增多,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提示临床医生应重视发酵细菌的感染,并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苗”下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非发酵菌 鉴定 耐药性
  • 简介:2001年10月-2004年9月,我们将100例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并进行护理干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改变,但患者显效及3年以上生存率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 肺癌患者 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 对照组 常规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000-2008年间收治的5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6例手术治疗,其中胆囊切除50例,胆囊造瘘5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治愈55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其病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非结石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不同临床条件下的应用情况。材料与方法12名存在支抗控制问题的患者(13~52岁,3名男性,9名女性),治疗前获取患者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照片及研究模型。根据相应的标准,确定每个患者不同的植入位置。共计植入19枚微螺钉,以实现不同类型的牙齿移动。结果微螺钉的应用在多种不同的临床条件下都获得成功,例如:压低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并排齐阻生牙,作为远中移动牙齿的支抗,作为远中移动后的保持,前移磨牙,在后牙支抗不足的情况下用以内收上下颌前牙,在后牙缺失时唇倾并压低下颌前牙以及在关闭间隙过程中加强后牙支抗。结论本研究所展示的新型的微螺钉作为一种牙性支抗,在很多传统支抗无法应用的情况下显示了优良的治疗效率。

  • 标签: 种植体支抗 牙齿移动 临床应用 治疗效率 螺钉 下颌前牙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经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均获得治愈。结论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非手术治疗 诊断标准 微循环 抗炎
  • 简介:2004年8月芜湖市卫生局依据职权,对一起计生部门移送的利用超声技术进行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案件进行查处。此案例被评为安徽省2004年卫生行政执法10大典型案例。

  • 标签: 超声技术 非法鉴定胎儿 性别 案件查处
  • 简介:近年来,随着脊髓灰质炎被消灭,而非脊灰肠病毒所致瘫痪性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有关本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的文献报道极少。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脊灰肠病毒瘫痪患儿38例,经病毒学等检查确诊22例。全部病例均作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电传导后反应测定、肌电图、肌酶等检查及半年至5年的随访。现就本病的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改变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研究 临床特点 肠病毒 瘫痪性 电生理改变 神经传导功能
  • 简介:1994年6月~2004年6月共收治小儿外伤性脾破裂51例,其中非手术治疗3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9例,年龄4~14岁,平均8.5岁.就诊时间伤后1~48h.致伤原因:坠跌伤12例,车祸伤10例,斗欧伤8例,挤压伤5例.35例均有左上腹疼痛及压痛、脾区叩痛,有低血容量休克9例.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6例,阳性(+)为5例.行腹腔穿刺有16例抽出不凝固血.并合伤:胸外伤8例(其中肋骨骨折3例),头颅损伤4例,左侧Colles骨折1例.经B超证实脾脏均有损伤,腹腔少量或中等量积液,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胸腹部平片排除了腹腔脏器合并伤.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积(HCT)在正常范围者28例,7例有不同程度下降(但RBC≥2.5×1012/L、HGB≥85g/L、PCV≥25%).损伤程度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标准[1]:Ⅰ级32例,Ⅱ级3例.

  • 标签: 儿童 脾破裂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蛋白结合铁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克服基体效应的Bleomycin方法,分别测定2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6h内、6~12h和12~72h的血浆蛋白结合铁(NPBI),并取20例正常新生儿于出生6h内测定其血浆蛋白结合铁作为对照.结果窒息组NPB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vs20%),P<0.01.窒息组血浆蛋白结合铁水平在生后6h内为[(4.14±2.41)μmol/L]、6~12h为(2.26±2.21)μmol/L,均比对照组[(0.28±0.79)μmol/L]显著升高(P<0.05),尤以生后6h内为最高.结论蛋白结合铁可能在新生儿窒息后再灌注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窒息 新生儿 血浆 非蛋白结合铁 测定 再灌注损伤
  • 简介:输卵管异位妊娠是危害妇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常采用开腹手术或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切除病灶。我院在2003年有输卵管妊娠(流产型)5例,经服用米司酮保守治疗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米非司酮 输卵管妊娠 妇女健康 异位妊娠
  • 简介:探讨氩氦刀综合治疗III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为46例Ⅲ期小细胞肺癌,肺癌原发灶行经皮穿刺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术后NP方案化疗2周期,同时常规放疗.结果表明,近期疗效:CR35%,PR43%,有效率78%;相关并发症轻微,患者痛苦小,微创,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氩氦刀技术用于治疗肺癌,近期效果确切,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氩氦刀 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危险因素.方法:102例急性NSTEMI患者分别检测QT离散度(QTd)、心肌钙蛋白Ⅰ(cTnI)、C反应蛋白(CRP)及心电图ST段下移≥1mV数值,与其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相比较.结果:CAG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在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依次P<0.01;P<0.05;P<0.01;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史、QTd、cTnI、CRP及ST段下移是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1.401、1.632、2.041、2.322、2.102、1.310).有这些危险因素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这些因素的组(P<0.01或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QTd、cTnI、CRP异常及ST段下移≥1mV可作为NSTEMI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肌梗塞 冠状血管造影术 QT离散度 C反应蛋白
  • 简介:通过对10例用美罗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总结了此类治疗护理的3个要点:重视用药前的心理护理;熟悉药物的配制方法和滴注要求;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美罗华 非霍奇金淋巴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