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山有扶苏》的正文前引用了一段文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郑风靡靡,出自《诗经·国风·郑风》的这段引文不仅交代出小说标题的由来,更像是正文的引子,一段起“兴”,一份阅读期待,为接下来的叙事定调,暗示某段绮靡柔婉的故事即将开始。事实上,用典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征。典故被缝合进文本,同时留下针脚、留下缝隙,进而留下文本生命力的呼吸孔道。生产性阅读也将循此而生。

  • 标签: 叙事 典故 “真” “幻” 元诗 书写
  • 简介:由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吕进教授担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大辞典》的编撰工作正在加紧进行。这部辞典是重庆市文科研究重点基地——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重大课题。辞典包括20世纪中国大陆暨港澳台地区的诗人、诗评家、诗歌、诗论、诗刊、社团与流派、诗学术语和新诗佳句等部分,预计约200万字。参加这个课题的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作家、海外文学著名专家、博士、博士生、硕士生等西南大学内外的研究者50余人。

  • 标签: 中国诗学 现代诗学 辞典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西南大学
  • 简介:最近郑州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美学成语辞典》是一本小型辞书类著作。作者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从浩瀚的美学史料中挑选出相关成语,又自美学角度对成语进行了阐释。虽然这本32开的辞书仅26万字,但确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从美学的角度阐释成语。该书选取411个与美学密切相关的成语条目,每一条目由成语出处、美学意义阐释、

  • 标签: 学成语 辞典 美学角度 大学出版社 大美 天地
  • 简介:20132年12月10日,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在广州举行《粤剧大辞典》出版发行五周年座谈会,到会嘉宾畅谈编纂《粤剧大辞典》的历程,展望粤剧发展的前景,为粤剧的繁荣兴旺再作新贡献。

  • 标签: 出版发行 座谈会 粤剧 辞典 文学艺术创作 研究院
  • 简介: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古典诗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重难点,其中尤以典故的翻译最为艰涩。本文试图从精准性、对应性、文化性几个角度切入,以杜甫《八阵图》诗典故翻译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汉语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为样本展开个案研究,寻求在英语语境中更为适应的中国古典诗典故的译法的一些共同规律和科学教法。

  • 标签: 中国诗 典故 英译 杜诗
  • 简介:这本书看不够。已经看两遍半了,还是放不下。前两遍是主动看——头遍是在《小说林》上发现的,惊喜之余忙去找作者;作者发来一纸成书修改稿,这就又过了把瘾。后半遍是打算写点感想再翻一翻,这一翻可就又收不住了,只得一路看下去!

  • 标签: 辞典 《小说林》 修改稿 作者 成书
  • 简介:现代文明是唯新是从、逐变求异的功利型文明。它淡忘过去,憧憬未来,消费现在。正是对未来的强烈憧憬,现代文明释放出了摧毁传统、战天斗地的磅礴力量。这表现于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被出现了沧海桑田式的巨变。华夏大地上的众多乡村,人口外撤,伦理失序,生机不再,相继沦陷。

  • 标签: 城市记忆 中篇小说 辞典 写真 生命 现代文明
  • 简介:道家著作《老子》和后世道教等附会老子而形成的典故对杜甫都有影响。《老子》思想影响表现在:杜甫敢于"罪天",质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主张"达观随寓,忘情荣辱"、反战、反对扰民、希望无为而治等;艺术上,《老子》深化了杜诗内涵。"仙李盘根大""东来紫气满函关""伏柱闻周史"等用道教著作中有关老子典故,丰富了杜甫想象,增加了杜诗意象类型,扩展了其意境。老子不仅影响了杜诗的"真",也影响了杜诗的"美"和"善"。

  • 标签: 老子 杜诗 道家 道教 不同作用
  • 简介:《粤剧大辞典》自2003年12月开始启动编纂工作至2008年11月正式出版,历经5年时间。全书260万字,图片150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粤剧大型辞书。

  • 标签: 粤剧 出版 辞典 座谈会 致辞 回忆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作为人类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也在发展更新。一些新词语不断出现,亦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者,而一些固有词语语义的变化,尤其反映了社会各方面今昔之迥异,反映了当下的时代图景与人心之风向。杂

  • 标签: 系列作品 思维工具 社会时代背景 主流话语 世相 比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