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耐药率的变迁。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9年692株肺炎克雷伯药敏数据,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采用全自动仪器的方法。结果:肺炎克雷伯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从2005年的20%左右,上升到2009年的40%左右;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从40%左右上升至70%左右;ESBLs分离率从25.6%上升至43.7%;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临床过多地经验性地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导致肺炎克雷伯耐药性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 简介:母乳性黄疸(BMJ)是1960年由美国Arias及Gartner等首先报道,其主要特点为新生儿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BMJ对婴儿脑及肾的危害近年也逐渐被认识。以往,BMJ大多以收入院,停母乳,静脉用药,蓝光治疗为主,这给一些家庭,尤其是母亲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新生儿科及儿保门诊采用双歧杆菌活制剂(金双歧)口服治疗BMJ,取得了满意疗效。

  • 标签: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母乳性黄疸 疗效观察 蓝光治疗 新生儿科 胆红素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 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 根据CLSI2010年版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大肠杆菌的最低抑浓度( MIC)。 结果 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肺炎克雷伯及大肠杆菌的敏感性分别为 95.0%、 65.0%、 75.0%、 40.0%、 65.0%和 100.0%、 95.0%、 95.0%、 20.0%、 80.0%。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 1巴坦对肺炎克雷伯及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 0.13、 2、 8、 12、 4mg/L和 0.13、 1、 6、 8、 3mg/L, MIC90分别为 3.65、 256、 64、 64、 128mg/L和 0.13、 14、 16、 64、 64 mg/L。 结论 美罗培南对肺炎克雷伯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低,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道群干预与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本次研究时间范围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患者的数量为40例,其中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未实施呼吸道干预与抗生素合理使用,患者的数量为2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实施呼吸道群干预与抗生素合理使用,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数量为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抗生素使用时间,P<0.05。结论:对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提供呼吸道群干预联合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道菌群干预 抗生素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白芨提取液联合次氯酸钠(NaClO)或EDTA冲洗液在体外对粪肠球菌作用,判断加入白芨是否能够更加高效地抑制杀灭粪肠球菌,进行根管消毒治疗,以单纯根管冲洗剂次氯酸钠和EDTA作为对照以评价其作用效果。方法:采用湿法提取新鲜白芨,经热回流浸提、旋转蒸发获取白芨冲洗液。以琼脂培养法及药敏试验验证粪肠球菌对白芨的敏感性。利用滤纸片扩散程度辅助判断作用效果,确定白芨提取液联合其他冲洗液对粪肠球菌的抑效果。采用 SPSS23.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先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后,样本间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SNK-q进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20%白芨提液联合EDTA或NaClO抑环直径最大,抑效果较单一使用EDTA或NaClO好。最小抑浓度为100 mg /ml。结论:白芨提取液对粪肠球菌有抑菌作用,且与EDTA或NaClO联用时,白芨提取液浓度越大,抑效果越强。

  • 标签: 白芨 粪肠球菌 抑菌试验
  • 简介:糖尿病本身不引起局部红肿,但糖尿病患者容易患有其他疾病而出现红肿。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反复出现疖肿或痈等感染性疾病,足可继发细菌感染,均可出现红肿。糖尿病足时,可出现夏科氏关节.可伴有关节红肿。糖尿病患者有时合并痛风,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另外合并外伤时可出现红肿。

  • 标签: 糖尿病足 局部红肿 局部皮肤 患者 关节红肿热痛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患儿男,7岁.因腹痛3d,于2003年11月3日下午来我院就诊.家长代述病史:3d前患儿开始腹痛,曾呕吐过1次,为胃内容物,大便正常,仅于来诊当日解稀便1次.在外院检查:WBC14.0×109/L,腹部B超未见异常.

  • 标签: 头孢克洛 皮肤关节型过敏性紫癜 儿童 青霉素过敏
  • 简介:氨茶碱是一类甲基黄嘌呤类衍生物,是茶碱与二乙胺形成的复盐,为常用的支气管扩张药,对气道平滑肌有直接松弛的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是:①抑制磷酸二酯酶;②阻断腺苷受体;③增加内源性儿茶酚胺的释放;④干扰气道的钙离子转运;⑤氨茶碱在较低的血浆浓度(5~10mg/L)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与抗炎作用;⑥氨茶碱能增加膈肌收缩力,

  • 标签: 氨茶碱 护理分析 皮肤损伤 内源性儿茶酚胺 气道平滑肌 渗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皮肤科面部痤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皮肤科面部痤疮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痤疮症状积分、满意度、痤疮消失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间。结果:实验组痤疮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痤疮消失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肤科面部痤疮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消失,减轻症状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皮肤科面部痤疮 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撕脱的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打纱包固定修复创面。结果通过对51例患者的治疗,均在3~4周内愈合。结论对四肢皮肤撕脱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修复创面行之有效、治疗时间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皮肤撕脱 中厚或全厚皮片 原位植皮 纱包固定
  • 简介:手、手指皮瓣带蒂移植术是目前治疗手外伤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4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指 腹部带蒂皮瓣
  • 简介:异长春花碱(诺维本,NVB)是法国皮尔法伯药厂生产的抗癌新药,在治疗非细胞肺癌中收到较好的疗效,但静脉滴注后对血管局部刺激较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痛苦.我科于1999年7月发生一例应用诺维本静脉滴注后致皮肤坏死经及时处理治愈,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例护理 坏死例 异长春花碱
  • 简介: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TestInhibition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0、90min后观察受试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计算STII值,并将STII达到10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结果安慰剂组前后过敏原皮试风团无显著差异,而阿伐斯汀组30、90min后,STII值分别为22.2、237.7.故可初步认为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小于30min.结论STII可做为评价抗组胺药起效时间的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皮肤试验抑制指数 阿伐斯汀 起效时间 抗组胺药 药效学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H1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皮肤科门诊处方,统计所用H1受体阻断剂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皮肤科门诊抽查的3586张处方中,H1受体阻断剂使用率为32.46%,应用最多的是第2代H1受体阻断剂,DDDs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结论:该院皮肤科门诊H1受体阻断剂的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大剂量、高频次用药、处方书写欠规范等现象,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皮肤科 H1受体阻断剂 处方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皮肤重复接触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机体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为本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双氯灭痛乳胶剂作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经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无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弱致敏性.结论:正常皮肤多次、反复使用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皮肤对其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对机体的致敏性弱.是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 标签: 1%双氯灭痛乳胶剂 动物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皮肤过敏试验
  • 简介:目的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对皮肤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的超声检查能够感知识别身体颜色病变但无法检测组织病变类型.这种体系能够评估肿瘤的存在,渗透程度和在此种程度上肿瘤的类型以及扩张强度.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能够识别有斑点和达到深度1.5cm的模块色素病变.结果成像诊断是对皮肤和其具体状况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评估判断方法.结论高频率的皮肤超声检查在色素病变危险决断的筛查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 标签: 超声检查 高分辨率 皮肤 皮肤色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