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夏季是足的高发时期。足又称“香港脚”、脚气,每到高温湿热的天气就容易复发,患者往往苦不堪言。如何才能远离足这一顽疾呢?除了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之外,还要选择专业药物治疗,如顺峰康王酮康他索乳膏。

  • 标签: 足癣 夏季 优选 “香港脚” 药物治疗 顺峰康王
  • 简介:夏季是股癣的高发季节股癣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传染性疾病,它的发生必须有适于真菌生长和繁殖的环境,同时也要有真菌的来源,即传染源。儿童股癣多由于接触患病人或通过猫、狗等传染,也可通过衣物用具间接传染,同时一般与环境有关。小孩子皮肤娇嫩,所以如果长期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当中,就容易发生股癣。夏季我国很多地区潮湿闷热,因此,夏季是股癣的高发季节。

  • 标签: 常见皮肤病 股癣 夏季 儿童 皮肤传染性疾病 间接传染
  • 简介:宝宝生下来,第一时间且大面积接触外界的是皮肤,宝宝皮肤比较薄,只有成年人皮肤的十分之一。如果不加以护理,皮肤容易出现异常,如耳朵后面或者其他部位可能会长疹子。如果护理不当,容易导致皮肤破损,全国知名母婴护理专家席雪老师教您如何呵护宝宝皮肤

  • 标签: 人皮肤 夏季 护理不当 皮肤破损 护理专家
  • 简介:皱纹是美丽的天敌。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最新载文,刊出美国马里兰州皮肤护理专家斯科特·格瑞斯博士总结出的“减少皱纹的9种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 标签: 护理专家 皮肤 抗皱 皱纹 美国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泛耐药感染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5例典型的ICU泛耐药感染案例,通过临床药师优化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疗效。结果:5位ICU重症病人临床药师优化后的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疗效好。结论:在ICU泛耐药感染病人治疗中,临床药师提出合理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可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并降低药品不良反应。

  • 标签: 泛耐药菌 重症监护病房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毒清颗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的CPE法观察毒清颗粒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毒清颗粒对EB病毒BcLF和BARF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毒清颗粒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CPE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EB病毒的BcLF和BARF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毒清颗粒能在体外抑制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和疱疹科病毒。

  • 标签: 菌毒清颗粒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 柯萨奇病毒 EB病毒
  • 简介:目的:分析2013年多重耐药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各科送检的微生物培养标本,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GPI、GNI鉴定卡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2013年送检标本为8717倒,检出目标性多重耐药181株,检出率为2.08%,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111株(61.33%)、产ESBLs肺炎克雷伯29株(16.0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2.21%)、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15株(8.29%)、耐碳青霉烯类抗茼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15株(8.2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蔺(MDR—PA)6株(3.31%)、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株(0.55%);菌株中来源于尿液标本95株(52.49%)、疾标本52株(28.73%)、血液标本16株(8.84%)、胸腹水标本10株(5.52%)、大便标本4株(2.21%)和分泌物标本4株(2.21%);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茼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CRE较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为更高,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较敏感。结论: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上升,应积极采取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耐药菌株的增长和院内交叉感染。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耐药性 预防控制
  • 简介:目的研究铁箍散乳膏对大鼠皮肤疮疡的药效学评价。方法采用在皮肤缺损(人为切口)部位皮下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建立大鼠皮肤疮疡模型,以莫匹罗星软膏为阳性对照药物,观察铁箍散乳膏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铁箍散乳膏可显著降低大鼠创面愈合积分值、增加分泌物中溶菌酶的含量和降低血清中白介素IL-2因子的含量,且与阳性对照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铁箍散乳膏具有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的功效。

  • 标签: 大鼠 皮肤疮疡 铁箍散乳膏
  • 简介:慢性牙周炎(CP)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牙周病。目前全球分别约有44%~57%和10%的成人患有中度和重度CP,并且已成为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CP是一种感染性疾病,牙龈卟啉单胞(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是CP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的危害己不仅仅局限于口腔,还与一些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牙龈卟啉单胞菌 慢性牙周炎 心血管系统疾病 gingivalis 斑块破裂 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嗜麦芽窄食单胞的耐药率及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WHONET软件对医院2013年2014年间微生室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作了统计,并对其感染病例治疗的有效率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年-2014年间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104株,其中定植为26株,致病菌为7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感染患者78例,其年龄/〉60岁占80.76%;并且57.69%患者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嗜麦芽窄食单胞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嘿唑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82.22%、94.74%和100.00%,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6.84%;采用的4种治疗方案分别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第3代或第4代头孢菌素、第3代头孢菌素与左氧氟沙星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6,60%、60.00‘%、58.82%和100.00%。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单独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与阿米卡星联用,可有效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导致的感染。

  • 标签: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定植菌 致病菌 耐药率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比较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头皮烧伤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头皮烧伤并伴有大面积头皮缺损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选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周期、手术成功率、修复皮肤的肤色、质地、弹性。结果观察组修复后头皮的质地、弹性和外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为(36.7±5.3)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7.5±3.2)d(P〈0.05);观察组手术成功率93.9%,高于对照组的78.8%(P〈0.05)。结论运用皮肤扩张术在头皮烧伤修复整形中效果较游离皮瓣移植术手术成功率高,外观美观,但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游离皮瓣 头皮烧伤
  • 简介:目的分析新种海洋放线菌株Pseudonocardiasp.SCSIO01299发酵代谢产物中的低极性组分,为充分利用海洋菌株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C-MS法对菌株发酵液、菌丝体提取物分别进行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根据质谱数据鉴定色谱峰对应化合物的结构。结果经GC-MS分析,发酵液中共检出39个成分,其中25个是发酵后产生的化合物(含烃类9个,酯类9个,脂肪酸3个,醇类、酮类、醛类和芳香类各1个);菌丝体提取物中共检出41个化合物(含空白培养基中未检出的化合物23个,酯类、烃类、脂肪酸、酮类、醛类分别为11、7、2、2、1个)。该新菌株所产生的低极性组分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角鲨烯(8.86%)、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二酯(8.55%)、二十烷(8.07%)、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8.01%)、五十四烷(5.28%)、三十二烷(4.86%)、9Z-十八烯酸(2.55%)等,均为首次从该中检出。结论该能产生结构丰富的化合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 标签: GC-MS法 海洋放线菌 PSEUDONOCARDIA sp.SCSIO 01299 低极性代谢产物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0例,进行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分布情况和耐药性。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病原92株,其中革兰阴性64株,革兰阳性25株和真菌3株,其百分比分别为69.57%、27.17%和3.26%;革兰阴性主要为大肠埃希33株(35.87%),革兰阳性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16.30%);大肠埃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50%);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50%);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高(〉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50%)。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患者病原以革兰阴性最为多见,其次是革兰阳性,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较高,需加强监测。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讨论一例重症胰腺炎伴发多药耐药(MDR)肺炎克雷伯(Kpn)脓毒血症治疗成功的抗感染策略,为MDR—Kpn的治疗积累经验。方法: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结合各项实验室检验指标及抗感染治疗药物种类、疗程及联用方案,分析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结果:该例病人住院期间依次使用了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替加环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阿米卡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磷霉素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人院第52天血培养转阴并保持,各项细菌感染炎性指标转为正常,病情好转稳定,MDR—Kpn脓毒血症治愈。结论:MDR—Kpn在缺乏明确有效的抗菌药物时,及时联合应用治疗Kpn的一线和二线药物,延长疗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多药耐药 联合用药 重症胰腺炎 脓毒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的耐药性及其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测定洋葱伯克霍尔德对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对分离出该致病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中,126株来自痰标本,6例来自血液标本,2例来自中心静脉置管,10例来自引流液及分泌物,来自尿液、粪便和咽拭子各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唑、米诺环素、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63.22%、14.3%、75.82%、65.47%、76.00%。15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来自112例患者,均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其中,合并其他细菌感染89例,留置导管92例;在培养出该致病菌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61例使用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培养出该致病菌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31.38±24.56)d;112例患者中,治愈17例(占15.18%),好转65例(占58.04%),死亡22例(占19.64%),放弃治疗8例(占7.14%)。结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留置导管、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过高及疗程过长等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可首选复方磺胺甲唑、头孢他啶进行治疗。

  • 标签: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