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并对其鉴定的基本技能;使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们在重视学生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实验课的教学。

  • 标签: 设计性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 化学实验课 异补骨脂素 提取分离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 简介:目的:研究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活性。方法:运用Fenton体系和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评价蔓荆子生物碱体外抗氧化的能力,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生物碱浓度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蔓荆子生物碱对—OH和O2-清除能力与其浓度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生物碱浓度与对—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与对O^2-清除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蔓荆子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是1种天然有效的抗氧化剂。

  • 标签: 蔓荆子 生物碱 体外抗氧化
  • 简介:作为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融理性精神、科学方法和逻辑技巧为一体的批判性思维方式,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并在教学中得以应用。针对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具体特点,就批判性思维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提出授课教师要营造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增加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改变教学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让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 标签: 批判性思维 药物化学 教学方法
  • 简介:结合药物化学实验的特点,采用学导式教学法、综合性实验和综合性考核方式等对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小组和个人独立等方式进行实际操作,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 标签: 药物化学 实验教学 综合技能
  • 简介:生物大分子对于包括药学在内的生命科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药学基础课程有机化学中生物大分子这部分课程需要得到更加的重视。本文介绍了从我们近几年在这部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

  • 标签: 有机化学 生物大分子 引言 主线 多媒体
  • 简介:药品包装材料是直接与药品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是药品的一部分,特别是一些药物剂型其本身就是依附包装而存在的(如气雾剂、喷雾剂等),因此不仅要关注包装材料本身的质量特点和安全性,更应该对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之间的相容性进行重点研究,为药品在整个使用有效期内,在所选包装容器中药品质量的稳定性、可控性提供保障。

  • 标签: 化学药品包装材料 相容性研究 综述
  • 简介:对植物内生真菌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其乙酸乙酯的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通过波谱手段、理化常数以及与文献对照的方法,化合物被鉴定为6-acetyl-2α,5-dihydroxy-2-(2-hydroxypropyl)-3α,8-dimethylchroman(1),communolB(2),communolE(3),communolG(4),4-phenylcarbostyril(5),viridicatol(6),3-Omethylviridicatin(7),trans-ferulicacid(8),1,2-benzenediol,4-(2-methoxyethenyl)(9)。其中化合物1和5–9为首次从团青霉的大米发酵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 标签: 团青霉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研究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辅助功能。采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选取SPF ICR级雄性小鼠,分别经口给予茯苓提取物11.67mg/kg·d、中剂量组23.33mg/kg·d、高剂量组70.00mg/kg·d,连续灌胃31d,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高剂量组茯苓提取物可显著降低小鼠肝组织中丙二醛、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中、高剂量组茯苓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含量(P<0.05 );中、高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病理组织学检查明显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对小鼠体重无不良影响。结果表明,茯苓提取物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能。

  • 标签: 茯苓提取物 酒精 化学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中药茵陈在我国历史悠久,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极具药用开发和利用的价值。本文对近些年来茵陈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钻研举行综述,为此后对茵陈的深入钻研供给参考价值。

  • 标签: 茵陈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化学分析是许多行业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对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难度大的药品检验工作,需要有效的技术应用才能进行有效的药品监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化学分析方法在药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 标签: 药品检验 化学试剂 策略
  • 简介:摘要:生物化学制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能够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及社会和谐。因此为推动生物化学制药产业发展,挖掘其具有的市场潜力,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文献资料,围绕生物化学制药展开探讨,并对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可以为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制药 化学制药 技术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化学制药关乎国计民生,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化学制药质量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一环,且不容缺失。有效的质量管控制度可监控生产各环节,确保药品质量。化学制药可以按照生产流程划分为药物制剂和原料药两大类。针对不同生产流程,所需原材料与药材,及化学品不同。基于此,本文以精益理念为背景,以化学制药生产质量控制为切入点,探究化学制药生产质量控制过程,并对此给出精益化控制建议,以期为化学制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借鉴。

  • 标签: 精益理念 化学制药 生产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危险化学品在工业领域中的使用广泛且重要,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管理的挑战。为了保障工人和环境的安全,工业领域需要制定合理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策略并应对相关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在工业领域的实践与挑战。通过分析工业领域中危险化学品的特点和管理难点,探讨了相关实践和面临的挑战。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安全管理实践和应对挑战的策略下,工业领域可以有效提高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性。

  • 标签: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工业领域
  • 简介:从云南土壤真菌07-11号菌株的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测定,鉴定两化合物分别为N-(4-羟基-2-甲氧苯基)乙酰胺(1)和麦角甾7,22-二烯-3,6-二酮(2).化合物1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是从同属真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1的光谱数据以及化合物2的全部氢谱数据均为首次报道.

  • 标签: 首次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化合物 乙酰胺 分离
  • 简介:药物化学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药学从业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育成果将最终影响药学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进而影响着临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该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案例式教学法因能模拟或重现某些现实场景,让学员置身其中,通过研究讨论并解决现实问题而更适用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药物化学》的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案例式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欲望,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大量的专业知识,拓宽视野,发挥《药物化学》在学生今后的相关从业资格考试及从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药物化学 案例教学 从业资格
  • 简介:我厂历年来采用的酸法工艺生产葡萄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用盐酸为催化剂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的。而水解后的淀粉糖化液其主要精制工序为中和、过滤、脱色.中和是用碱中和酸,并使蛋白质类物质凝聚和沉淀.便于过滤时除去,达到纯净糖液的目的。所以在葡萄糖工业生产中酸和碱对葡萄糖的产率和质量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葡萄糖 化学稳定性 工艺生产
  • 简介:土贝母中含有皂苷类、有机酸类、甾醇类、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为抗病毒、抗癌、抑制免疫、杀精等。通过对土贝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土贝母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中药山茱萸(Fructuscorni)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之功效。本文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根据山茱萸的药理作用,对其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 标签: 山茱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化学剥脱术治疗面部雀斑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将我院2018~2019年间收治的210例雀斑患者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面部雀斑实施化学剥脱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护理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雀斑 化学剥脱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生物化学是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中山大学药学院“三早教育”中实现“早期接触科研”目的的关键课程.为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教学中应实现“三大激活”“三个紧贴”“三项转变”的“教学三个三”理念.

  • 标签: 生物化学 课程教学体系 “教学三个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