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总结近年来中药寒热凉四性研究方法与思路,为中药临床用药及中药组方指纹图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查阅了近10年相关文献,从物质基础、理论研究等角度总结了10余种迄今为止的中药四性研究方法,并突出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中药四性研究呈现许多新思路和新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药性新理论学说的提出,中药四性研究必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 标签: 中药药性 四性 寒热温凉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 简介:T管造影是很多胆道手术后拔T管前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T管造影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减少T管造影相关不良反应,提高T管造影准确率,临床进行了多项尝试,如严格规范操作,坚持无菌原则、"三不"原则等。在造影剂方面,通过严格执行造影前碘过敏试验,合理选择、配制造影剂,并在造影时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对症处理,达到减少造影剂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T管造影 不良反应 药物
  • 简介:T0期膀胱癌是指膀胱黏膜层的肿瘤,根据显微镜下细胞的外观,病理分型有非侵润乳头状癌或原位癌。标准的治疗方式是通过膀胱镜切除和辅助治疗以减少复发或发展到浸润性癌。尽管有标准的治疗方式,但是大多数的此类患者都会复发。下面就T0期膀胱癌的治疗等做一综述。

  • 标签: 膀胱癌 非浸润性乳头状癌 原位癌 治疗
  • 简介:中药有"病三宝",即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其中,以安宫牛黄丸最为声名远扬。它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之一,自古以来就享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

  • 标签: 《温病条辨》 安宫牛黄丸 急症用药 清代医家 传统药物 紫雪丹
  • 简介:摘要:肩周炎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项疾病,其在发病过程中严重时不仅会对患者正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对患者身心健康发展也有一定影响。经过研究发现,这一疾病发病期比较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并且患者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大部分患者会选择通过针灸治疗的方式缓解病症。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肩周炎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进行研究,期对肩周炎患者科学选择治疗方式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温针灸 肩周炎 治疗方式 研究
  • 简介: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272.83×109/L,RBC3.19×1012/L,HGB106g/L,PLT46×109/L,肝功能AST56.9U/L,ALT241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 标签: 皮疹 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细胞变异型
  • 简介:近年来,临床实践有许多药物都会导致Q-T间期延长甚至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律失常(TdP)。本文通过对1979年-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公开报道的药物致Q-T间期延长的个案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了56个病例的一般情况、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发生时间及转归等,致Q-T间期延长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抗心律失常药、抗微生物药、抗组胺药。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一个月内出现,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正确地认识药物致Q-T间期延长发生机制和易感因素,才能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 标签: Q-T间期延长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文献分析
  • 简介:本文对21例心电图T波改变的患者作了SCL-90的评定,与正常心电图21例健康人作一比较,结果显示心理变化对T波的改变有一定影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电图 T波改变 诊断
  • 简介:1993年7月~2000年5月笔者等治疗了胆道手术后拔除"T"管后引起的胆汁性腹膜炎4例,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2例、女2例,年龄为23~79岁,均为胆道结石患者。术前1例伴阻塞性黄疸,3例为低蛋白血症,其中合并中度贫血、胆源性胰腺炎各1例。均在置

  • 标签: “T”管 胆汁性腹膜炎
  • 简介:秋风萧瑟,风高物燥,干燥是秋季的主要特点。中医颇看重养生与天地自然之气合拍,即所谓天人合一。在五行中肺应秋,秋季燥气与肺相通,燥邪最易伤肺,损耗人体津液。肺主呼吸,与皮肤关系密切,同大肠相表里。据此易导致鼻燥、咽燥、燥咳、皮肤皲裂及肠燥便秘之疾患,还会诱发哮喘、高血压、冠心病等宿疾发作。故秋季保健,重在养肺,兼顾滋肝益脾。

  • 标签: 秋燥 食养 皮肤皲裂 津液 肠燥 发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郁金内生真菌的抗炎抗氧化活性,旨在获得有良好抗炎抗氧化活性的菌株,以寻找新型抗炎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动物模型对已分离的50株郁金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采用DPPH法测试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有21株内生真菌能够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并且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有降低作用,其中菌株E3、E8、E17、E24、E37、E46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P〈0.01),作用与萘普生相当;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菌株8株。并且其抗氧化活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其中活性菌株E2、E17、E37在质量浓度为140μg/m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在90%以上。结论郁金含有抗炎抗氧化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E2、E3、E8、E17、E24、E37、E46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效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前景。

  • 标签: 温郁金 内生真菌 抗炎活性 抗氧化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腰腿痛采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分成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采用牵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一般组,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腰腿痛 温针灸 独活寄生汤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