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方式的一种,在许多古代书籍之中都有艾灸使用的方法、方式、艾灸应用及治疗疾病的相关记录。随着医疗系统、生活方式等改变,艾灸在疾病治疗的发展空间逐渐狭小,在现代多数人的观念中,艾灸变成了中医保健的方法、辅助治疗的工具,却忽视他在古代曾经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现代相关的科学研究证实,艾灸对治疗周围面瘫风寒)有明确的效果,艾灸在治疗风寒周围面瘫中可以作为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治疗方式。由于艾灸具有不需要进入人体,无痛苦,治疗操作方法简单,治疗的工具取得极为容易等特点,病员接受度大。然而,艾灸治疗周围面瘫缺少系统的统计与相关文献的整合。

  • 标签: 艾灸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 面神经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风寒周围面瘫治疗过程中,针灸与中药协同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纳选对象为2023.01至2023.12在院治疗的风寒周围面瘫患者80例,按随机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单用中药疗法及针灸+中药疗法,比对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针灸及中药联用后,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的同时,还能增强疗效,应当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风寒型 中药 针灸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风寒周围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 60例风寒周围面瘫患者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温针灸治疗方法。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评分、免疫细胞水平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身体与社会评分相比较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在面神经功能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社会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在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高( P<0.05)。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IgA、 IgG、 IgM等免疫细胞水平,存在的差异无统计意义( P>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低( P<0.05)。结论:风寒周围面瘫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法可使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免疫能力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温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84例风寒袭络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熏蒸法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袭络周围面瘫的疗效明显,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药熏蒸 针刺 风寒袭络型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周围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风寒周围面瘫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3%,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寒周围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风寒型 周围性面瘫 足三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周围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皱额、闭眼、示齿、耸鼻、噘嘴、鼻唇沟、口角等症状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周围面瘫疗效明显,可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风寒型 火针 电针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周围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科2014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风寒周围面瘫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2.8%,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风寒周围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风寒型 周围性面瘫 合谷 足三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风寒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风寒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透刺为主配合隔姜灸,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配合电针。两组治疗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的改善程度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透刺配合隔姜灸治疗能显著提高风寒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

  • 标签: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穴位透刺 隔姜灸
  • 简介:【摘要】周围面瘫由于病毒感染、受风寒、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炎症等,引起局部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导致面神经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缺血、水肿引发面神经发炎的疾病。本文主要是报告1例风寒周围面瘫患者进行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的过程及结果。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式隔姜灸应用于风寒周围面瘫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于我院脑病科治疗的风寒周围面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除常规药物、针灸等治疗外,对照组予常规悬灸,观察组予改良式隔姜灸。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式隔姜灸在风寒周围面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改良式隔姜灸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前西医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与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现代康复技术结合中医疗法受到重视。中医针对疾病症状治疗,现代康复技术强调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温针灸疗法相结合,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及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估患者面部功能,拟为本病的临床评定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现代康复技术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风寒袭络型 表面肌电图
  • 简介:摘要:周围面瘫是由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感染引起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后患侧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嘴角向健侧歪斜,患侧鼓腮时漏气,吃饭时齿龈部存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风寒袭络周围面瘫占多数。目前西医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与激素冲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现代康复技术结合中医疗法受到重视。中医针对疾病症状治疗,现代康复技术强调功能的恢复。本研究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温针灸疗法相结合,采用表面肌电分析系统及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评估患者面部功能,拟为本病的临床评定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现代康复技术 温针灸 周围性面瘫 风寒袭络型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温针灸治疗风寒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风寒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共68例,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21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为34例),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针刺治疗方法),另一组为实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风寒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躯体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躯体功能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风寒急性期周围面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常规针刺治疗。

  • 标签: 温针灸 常规针刺 风寒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以风寒袭络周围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穴位按摩与烤姜外敷联合应用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所治疗的风寒袭络周围面瘫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穴位按摩与烤姜外敷联合应用的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风寒袭络型面瘫 穴位按摩 烤姜外敷 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以风寒袭络周围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穴位按摩与烤姜外敷联合应用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所治疗的风寒袭络周围面瘫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参照组与联合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穴位按摩与烤姜外敷联合应用的康复护理。结果: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联合组患者的干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各指标组间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风寒袭络型面瘫 穴位按摩 烤姜外敷 神经功能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风寒周围面瘫患者恢复期采用温针灸、闪罐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筛选我院收治的周围面瘫患者(风寒),均处于恢复期,纳入时间、样本量分别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研究者遵循平均、随机的原则,信封法将患者分组处理,1比1为常规组(30例,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温针灸+闪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和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温针灸 闪罐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 恢复期
  • 简介:摘要:周围面瘫属于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其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目不能抬、口眼歪斜等表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周围面瘫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随着研究发现,采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疗周围面瘫,可以提升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提升治疗与预后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周围面瘫的现代中医诊疗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依据。

  • 标签: 周围型面瘫 现代中医 诊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面瘫的临床。方法:选取我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共6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进行临床试验对照(每组20人),对照组1给予面瘫贴(面瘫药科内自制剂)治疗,疗程为10天,对照组2给予火龙罐治疗,疗程为10天,观察组给予火龙罐结合面瘫贴(面瘫药科内自制剂)治疗,疗程为10天,通过对安全判定指标、疗效判定指标的评价,从而观察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面瘫的有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均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与对照2组HB面神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HB面神经功能明显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面神经机能麻痹程度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的面神经机能麻痹程度明显低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P<0.05),结论:火龙罐结合面瘫贴治疗风寒阻络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火龙罐 面瘫贴 风寒阻络型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