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期注射潘库溴铵后给予小剂量琥珀胆碱潘库溴铵起效时间、肌松作用强度及作用维持时间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对照组,n=30)全麻诱导期单纯静脉注射潘库溴铵0.12-0.14mg/kg;Ⅱ组(试验组,n=30)在注射同等剂量潘库溴铵后30秒再静注琥珀胆碱0.5mg/kg,两组均在给予潘库溴铵120-150秒后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气管插管时各种生理反应,并用HXD-1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功能,用单次刺激观察从潘库溴铵注药结束到T1抑制超过95%(即T1/Tc<5%)时间,用四个成串刺激观察恢复期T4/T1>25%时间。结果:①Ⅰ组气管插管出现明显呛咳反应7例,Ⅱ组为9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诱导期T1/T<5%时间(s)Ⅰ组虽小于Ⅱ组(74.83±19.61vs77.67±15.91),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恢复期T4/T1>25%时间(min)Ⅰ组小于Ⅱ组(168.30±32.55vs189.07±28.2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全麻诱导期静脉流向潘库溴铵30秒后再给予琥珀胆碱0.5mg/kg,不能增强潘库溴铵肌松作用,潘库溴铵起效时间无明显延长,但可使潘库溴铵肌松维持时间明显延长。

  • 标签: 全身麻醉 麻醉诱导期 潘库溴铵 琥珀胆碱 肌松作用 肌松维持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阻断血红素氧合酶-1(HO-1)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细胞凋亡及损伤影响。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ALI组静脉注入LPS5mg/kg,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锌原卟啉(ZnPPHO-1特异阻断剂)预处理组注入Znpp100umol/kg10min后注入LPS5mgkg。观察3h后放血处死,取肺组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测定HO-1mRNA,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光镜观察并盲评分比较肺组织学变化,所取动脉血分析血气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结果:ALI组HO-1mRNA,COHb,细胞凋亡,损伤评分(3.08±0.82),(1.34±0.61)%,(3.18±0.51)%,(3.74±0.82)均较对照组Ⅰ(1.00±0.00),(0.82±0.43)%,(0.12±0.03)%,(0.28±0.24)显著增加(P〈0.05),肺损伤严重,ZnPP组HO-1mRNA,COH2[(1.40±0.19),(0.71±0.52)%显著低于ALI组(3.08±0.82),(1.34±0.61)%,P〈0.05],细胞凋亡损伤评分[(9.15±1.58)%,(6.92±2.37)]显著高于ALI组[(3.18±0.51)%,(3.74±0.82),P〈0.01],肺损伤更加严重。结论:HO-1在LPS诱导ALI中可能有拮抗肺细胞凋亡,减轻损伤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血红素氧合酶-1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神经节细胞表达P物质(SP)乙酰胆碱(Ach)及其共表达特性影响.探讨心脏神经节在急性心肌缺血中病理生理学功能。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6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手术对照组(Sham)及结扎冠脉(CAO,30分钟)组。采用HE、NISSLbody染色.原位杂交及免疫荧光方法.从心脏神经节分布细胞形态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心脏神经节P物质Ach表达影响。结果:心脏神经节主要存在于心房肌、心脏脂肪组织及大血管周围.偶见散在于心室肌间;心脏神经节内存在SPAch共表达神经节细胞.在未缺血心脏中SPAch共表达细胞占所观察神经节细胞65%.而缺血心脏中共表达细胞占76%。缺血心脏神经节细胞周围可见共表达SPAch卫星细胞。结论:结扎冠脉可诱发心脏神经节共表达SP及Ach细胞增加.提示心脏神经节细胞通过表达SPAch参与心肌缺血病理学过程。

  • 标签: 心肌缺血 P物质 乙酰胆碱 共表达
  • 简介:目的:确定低温对方法:3—10岁单纯房间隔缺损室闻隔缺损患儿28名.随机被分为三组:A组(37℃组,10例).8组(34℃组.10例)C组(31℃组,8例).所有患者不用术前药.异氟醚(ISO)8%氧化亚氟吸入诱导.给予琥珀胆碱1mg/Kg后气管插管.而后至切皮不使用任何肌松药。各组中根据前一例患儿中ISO预定水平:前一例患儿结果为阳性则提高15%.反之则降低15%,切皮前维持终末呼气中ISO浓度在预定水平至少15min.最后用线性回归法检验温度ISO最小有效肺泡气浓度(MAC)之间相关性。结果:A、B、C三组ISOMAC分别为1.6083Vol%,1.275Vol%1.26Vol%,鼻咽温与ISOMAC值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89,p=0.05).结论:小儿异氟醚最小有效肺泡气尝试随着温度降低旦明显下降趋势,这一结果可为在低温ISO安全使用提供指导。

  • 标签: 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患儿 异氟醚 肺泡气浓度
  • 简介:酒精中毒已列为一种疾病,饮酒后并发各种伤害亦日益增多,本组重点观察了饮酒后并发颅脑外伤手术采用仰卧位与侧卧位患者通气功能SpO2影响,提醒麻醉医师酒精中毒患者手术中一定需加强监测,密切观察,尽量避免侧卧位体位。

  • 标签: 酒精中毒 肺通气功能 不同体位 SpO2的影响 颅脑外伤手术 中毒患者
  • 简介: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HHS混合液中海马神经细胞葡萄糖代谢状况。方法:将原代培养大白鼠胚胎海马神经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HHS混合液15min后,测其细胞内[^14C]脱氧葡萄糖-6-磷酸含量。结果:暴露于0.05%、0.1%0.25%HHS混合液15min后,胞内脱氧葡萄糖-6-磷酸含量在15min60min时明显增加(P<0.05),与同一时间对照值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及至1天7天后,海马神经细胞内脱氧葡萄糖-6-磷酸含量恢复至实验前对照值水平(P>0.05)。结论:海马神经细胞在暴露于不同浓度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15min后,在60min内葡萄糖吸收增加,但至少需1-7天方可恢复到正常葡萄糖代谢状态。

  • 标签: 海马神经细胞 脱氧葡萄糖 混合液 暴露 原代培养 HHS
  • 简介:目的:比较静吸复合全麻与静吸复合全麻结合术中、术后硬膜外持续使用镇痛药时血流动力学、静脉麻醉用药量、液体用量及术毕鼻咽温、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等情况。方法:选择49例择期胃切除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共25例,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本分静脉泵输;静吸复合全麻结合硬膜外镇痛用药组(GE组),共24例,采用异氟醚吸入复合异丙本分静脉泵输,术中、术后硬膜外持续使用镇痛药。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手术进程按需静脉泵输异丙本分、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根据中心静脉压出血情况调整流体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MAP在70%-120%术前水平,按需调整麻醉深度使用血管活性药。术毕测量鼻咽温;记录气管导管拔管时间。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组内、组间无明显差别;两组间静脉麻醉药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异丙本分在G组为600±150mg,GE组为200±40mg;芬太尼在G组为200±85μg,GE组为40±25μg。两组血管活性药及液体用量无明显差别。术毕测量鼻咽温两组无明显差别;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有差别,G组为8±5min,GE组为5±3min。结论:本文两组麻醉方法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GE组静脉麻醉药用量显著减少,拔管时间缩短;两组液体用量体热变化影响相似。

  • 标签: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硬膜外腔镇痛 血流动力学 麻醉药用量
  • 简介:背景:Aβ肽链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最近,有研究显示吸入麻醉药可以促进Aβ肽链寡聚反应,同样,在高浓度,静脉麻醉药异丙酚也可以增加寡聚反应。然而,这些麻醉剂特异性结合位点及Aβ寡聚反应分子机制仍然是未知

  • 标签: 分子机制 β肽链 异丙酚 核磁共振 相互作用 硫喷妥钠
  • 简介: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气管导管前端为一个斜面,即使我们是给Cormack-lehaneIII级病人插管,有时候尽管我们能够看得见声门却插不进。

  • 标签: 气管 插管方法 器械产品 插管处理
  • 简介:根据新医改精神,三年内中央要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这对基层医院无疑是巨大利好.笔者曾参加过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等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行动到基层县级中医院麻醉科工作一年,主要任务是参与所在医院麻醉工作.规范帮助提高麻醉工作质量,为基层人民提供更好医疗卫生服务.感受到基层医院的确存在医疗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医疗技术水平、诊疗规范等方面的欠缺。医务工作者是在较艰苦条件从事医疗工作,并且存在很大医疗隐患。通过这一年实践个人认为该项“工程”正确性必要性.同时也呼吁卫生行政部门,重视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加大经费投入扶持.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标签: 万名医师下乡行动 基层医院 麻醉工作 医疗隐患
  • 简介:目的:观察常用降压药升压药气管平滑肌张力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岛拉地尔氯化钾、乙酰胆碱、电脉冲三种刺激因素诱发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变化影响;观察酚妥拉明、去氧臀上腺素硝酸甘油电刺激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变化影响。结果:0.0161mmol/L岛拉地尔气管平滑肌收缩力无明显抑制,0.161mmol/L1.61mmol/L乌拉地尔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三种刺激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P<0.05P<0.01);0.89mmol/L酚妥拉明0.275mmol/L硝酸甘油可显著抑制电刺激诱发气管平滑肌收缩(P<0.05)。1.50mmol/L去氧肾上腺素静息状态气管平滑肌无直接收缩作用。但对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则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拉地丽、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有显著抑制作用。适用于气管高敏反应患者;去氧肾上腺素虽无明显影响,但应慎用。

  • 标签: 乌拉地尔 酚妥拉明 硝酸甘油 去氧肾上腺素 离体气管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以下简称高渗盐复合液.HSH)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复苏影响及机制。方法:30条犬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①7.5%Nacl组,⑦林格氏液组,③羟乙基淀粉组④HSH组分4ml/kg、8ml/kg、12ml/kg三个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动脉放血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在休克1小时后输入①6ml/kg7.5%Nacl(HS),②3倍失血量林格氏液(RL)③1倍失血量羟乙基淀粉(HES),④4mlkgHSH(HSH4),⑤8ml/kgHSH(HSH8)⑥12ml/kgHSH(HSH12)、观察复苏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并检测复苏后30min,1h,2h,4h血钠(Na+)血浆渗透压(OSM)值。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脑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复苏前各组MAP、ICP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MAP(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SH组反应速度最快,除Hs组2小时后显著下降外(P〈001)其它各组均能维持4小时。3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RL组与HES组ICP显著上升(P〈0.01),分别在1小时4小时达到高峰,HS组HSH组显著降低ICP(P〈0.01),均在1h内下降至最低值.HSH8组,HSH12组Hs组降低ICP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比HSH4组明显(P〈O.05)除HSH4组在2小时后回升至复苏前水平.其它各组在4小时后仍接近基础值水平。4复苏后Hs组HSH组血Na+血浆OSM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最高为Hs,最低为HSH4。5HSH组脑组织氧自由基含量较其他组明显减少(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复苏后4h,HSH组脑组织损伤较其他缉轻。结论: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模型,HSH能有效纠正休克降低颅内压,减少氧自由基生成�

  • 标签: 脑水肿 失血性休克 高渗氯化钠 羟乙基淀粉 急性颅内高压
  • 简介:国际心脏肺移植学会(ISHLT)成立于1981年,成立之初只有15名心脏病心脏外科医生,它是一个致力于通过移植、药物维持创新疗法来提高心脏肺移植病人护理多学科专业协会。该协会目标是使心脏肺移植及相关科学领域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一、大会源流: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成立于1922年,是由麻醉医生及从事麻醉相关领域工作医生自愿组成国际性、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麻醉临床科研发展。会议上大会组委精心组织T21场专题讲座、20场讨论分会6场超声技术应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神经阻滞、经食道超声)操作演练(Hands-OnWorkshop)。与会代表分别就临床危重患者处理、围手术期治疗、麻醉药理学、疼痛、局部麻醉、小儿麻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科研,从丰富精彩学术内容到同步化讨论,为每位参会者学识水平提高提供了良好机会。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施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误注入硬膜腔,属少见意外并发症。MasseyDawkins于1969年首先描述了硬膜腔神经阻滞,发生率为0.17%,我国吴珏认为发生率在1%左右。我院近年来在施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中,曾遇到了3例硬膜腔阻滞意外,其中2例经经注入造影剂X线检查确诊为硬膜外腔导管已进入硬膜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下腔 意外 阻滞 并发症 发生率 硬膜外腔导管
  • 简介: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糖与危重病患者及手术患者临床预后不佳有关,而严格控制血糖有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回顾了围术期高血糖病理生理,并探讨了围术期血糖控制潜在益处以及如何进行血控制

  • 标签: 高血糖 手术 预后评估 围术期管理
  • 简介: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由外周神经脊髓损伤、疾病所引起,并往往持续到原发损伤愈合后数月甚至数年,与组织损伤所引起伤害性疼痛炎性疼痛不同,普通镇痛药物往往效果欠佳,而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应又与疾病病因学有关,某些药物三叉神经后遗痛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幻肢痛却无效,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单一药物所有类型神经性疾病疾病都有效,

  • 标签: 神经病理性疼痛 镇痛药物 治疗靶点 神经性疾病 脊髓损伤 神经后遗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