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rem护理模式在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医院收治的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对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Orem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74.6±5.5)分,比对照组患者的(44.3±4.7)分高(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为6.45%,比对照组患者的25.81%低(P<0.05)。结论在直肠癌Miles术后造瘘口的护理中,采用Orem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很理想。

  • 标签: Orem护理模式 直肠癌 Miles术 造瘘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9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比较,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各组分别为49例,具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的各组自护行为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5例(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18例(36.7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采取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加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内瘘护理 分阶段匹配护理干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2,行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42,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之间展开统计比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评分相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恢复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择和大力推广。

  • 标签: 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8例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128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每组64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B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医生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管理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手术护理疗法,临床上常推荐此护理疗法。

  • 标签: 分组护理 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服务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50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舒适度的评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进行过比较,观察组的生理、心理与环境舒适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的模式可得到患者较高的舒适度评分,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舒适护理 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普通病房护理人员50名,依据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将其分为两组。予以传统护理管理的25名护理人员为参照组,予以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的2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组,最后比对管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评分、护理技能和护理质量评分,研究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工作满意度,研究组更高,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临床效果和工作质量提高,工作压力也可以有效减轻,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心理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本次研究的100名产妇均为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集的初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护理人员对100名产妇均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产妇则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根据本次研究制定具体的观察指标,在实验研究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产妇在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SAS、SDS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心理恢复状况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初产妇产后,护理人员为其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有效的提升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降低产妇的SAS、SDS评分,消除产妇的负性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产科护理模式 初产妇 产后心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室外来手术器械采用8S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供应室在2017年2月至10月实施常规管理的260包外来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2月期间供应室实施8S管理模式的255包外来手术器械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管理方式的器械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外来手术器械丢失、损坏以及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器械包湿包率及提前放行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供应室中对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应用8S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丢失、损失以及污染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供应室 8S管理模式 外来手术器械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选取96例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n=48例。将急诊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对照组,实验组则采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诊停留时间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节省患者在急诊的救治时间,缩短了急诊留观时间,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将其按入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其数据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术后排气、术后进食及住院等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术后身体康复速度,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DCA管理模式在前列腺增生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前列腺增生患者,例数7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7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2月10日到2017年5月1日,分为观察组一组(35例患者)、对照组一组(35例患者),分别实施PDCA管理模式和常规管理,将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住院时间(10.01±3.11)d、胃肠蠕动恢复时间(23.01±4.01)h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前列腺增生 康复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心胸外科患者中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心胸外科收治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附加优质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措施满意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经如上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均存在一定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化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的焦虑与抑郁,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减轻因疾病带来的不适,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干预模式 心胸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消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消化科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的顺序将其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责任分层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参照组患者则接受基础护理管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内数据对比为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责任制分层管理模式 消化科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3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82例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1例,在手术室护理中分别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1.46±5.33)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的(75.91±4.27)分,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00%(0/4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7.32%(3/41)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效果理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人性化护理管理 护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6月,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入组40例,分别常规护理以及延续性护理,3个月后对比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漏服、有擅自调整时间/剂量行为、服用其他药物未征询的意见、经常有可能导致眼内压上升的行为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全程规定时间内复查、眼压整体控制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模式可增强青光眼患者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青光眼 依从性 生活质量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局和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方案。观察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ugl-Meyer、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及自理能力。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运动功能Fugl-Meyer指数高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理能力和照顾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量身制定,具有科学性、有效性是可行的方案。

  • 标签: 家庭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对患者综合生存质量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的患者80例,采用奇偶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综合生活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综合生存质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各项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全面改善患者术后综合生存质量,对患者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开颅术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模式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骨科术后第一天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管理组,各60例,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风险管理组施加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1.67%)(P<0.05),风险管理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67%)低于常规组患者压疮发生率(11.67%)(P<0.05)。结论在骨科术后患者压疮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 骨科 压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5月190例住院患者,根据护理管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5例。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护理管理,对比干预后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94%与对照组91.58%比较,显著较高(P<0.05);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管理模式 临床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进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管理,针对不同人群探讨干预策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资料,对职业暴露发生的科室、职业、类型及操作环节进行统计,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针对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前瞻性的干预策略。以2015年1月至12月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12月为干预组,对全院在岗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防护措施干预。结果职业暴露发生率干预前后由2.12%下降至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人群的发生率分别是医生由1.66%下降0.41%、护士由3.16%下降至2.98%、实习生由1.11%下降至0%。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前瞻性的干预策略,可有效防范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管理